羅偉奇 李萬水 肖天發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椎間盤因退行性變、外傷、緊張性勞損、受寒受潮等因素作用下,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單獨或連同髓核、軟骨終極端向外突出壓迫竇椎神經和神經根引起的腰腿疼及下肢麻木等功能障礙的一種病變[1],多發生于青壯年,是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基層部隊軍事訓練傷中較嚴重的傷病,嚴重影響青年官兵的正常軍事訓練和生活。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本病的首選。我們結合部隊實際,近年來采用硬膜外阻滯配合中藥泡腳的保守療法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40例,年齡18~36歲,平均27歲;病程1個月至22個月。對照組40例,年齡16~35歲之間,平均25.5歲;病程15 d~20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病情等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病例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1]:①腰痛伴下肢麻木、放射痛,腰部活動受限,病情反復發作。②查體:病變部位間隙壓痛(+),直腿抬高試驗(+)。③腰椎CT掃描示:L3-S1節段椎間盤突出。④排除合并其他病變如結核、腫瘤者,以及合并嚴重內科疾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腰椎牽引、理療、推拿等物理治療,每2天1次;內服腰痛寧膠囊(承德頸復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3粒,2次/d,3周為1療程。
1.2.2 觀察組 給予硬膜外阻滯聯合中藥泡腳治療。①硬膜外阻滯治療患者側臥位,頭向胸壁彎曲,雙膝蜷曲,穿刺點取突出部位間隙進針,常規皮膚消毒,鋪消毒洞巾,打開穿刺包,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用穿刺針進行穿刺,到達硬膜外腔,回抽無腦脊液及血液,盡量使穿刺針偏向疼痛感較重一側。先用0.5%利多卡因注入實驗量5 ml,10 min后患者足踇指活動自如后,再硬膜外腔分次注入治療液(2%利多卡因2 ml+曲安奈德10 mg+維生素B121 mg+生理鹽水5 ml,共 10 ml)5 ml、5 ml,間隔時間 5 min,術閉,針眼用無菌大創可貼固定。治療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側臥位20 min后,囑患者平臥,觀察2 h生命體征平穩后送回病房,治療1周1次,3次為1療程。②中藥泡腳治療 采用獨活30 g、桑寄生20 g、白花蛇1 條、細辛5 g、防風15 g、當歸15 g、紅花15 g、丹參15 g、乳香 10 g、沒藥 10 g、杜仲 10 g、牛膝 10 g、伸筋草20 g,用紗布包扎成袋,加水3000 ml,蒸煮30 min,將藥汁放入加蓋的木桶內,讓中藥浸沒踝關節,溫度為40℃ ~50℃,以患者能耐受為宜,每次30 min,1次/d,21 d為1療程。中藥泡腳必須在術后48 h后進行。
1.2.3 療程 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兩個療程間隔5~7天,2個療程結束后統計療效。
1.3 療效評定標準和VAS評分
1.3.1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①治愈:腰腿痛消失,脊柱活動正常,能正常工作、生活。②有效:腰腿痛減輕,脊柱活動基本正常,能正常工作,仍有輕度不適。③無效:癥狀體征如前,功能無改善。④總有效率=治愈+好轉。
1.3.2 VAS評分 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VAS≤2分鎮痛效果為優,VAS≤4分鎮痛效果為良,VAS≤6分鎮痛效果為一般,VAS≥7鎮痛效果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 隨訪結果 采用VAS評分評估治療后疼痛程度,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隨訪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隨訪結果比較 例(%)
3.1 心理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慢性病程,長期的病痛折磨廣大官兵,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節奏,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因此減輕疼痛是臨床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實施心理護理非常必要,術前、術后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運用恰當的開導性語言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本方法治療后所能達到的目的和安全性,以消除患者緊張和顧慮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3.2 治療護理
3.2.1 治療前護理 治療前詳細評估患者狀況,有無藥物過敏史。完善相關檢查,如凝血四項、血小板等,術前1 d指導患者進行側臥位訓練,禁食10 h、禁水4 h以上,以免術中嘔吐,并對患者膀胱功能進行鍛煉。
3.2.2 治療后護理 ①術后監測生命體征術后6~8 h內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意識的變化,一般絕對臥床1 d,術后12 h內適宜平臥位,觀察雙下肢運動、肌張力及感知覺情況,大小便情況等,并做好記錄,如有意外情況,及時處理。②穿刺部位的護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感染,檢查阻滯平面消退情況,做好詳細記錄。
3.2.3 中藥泡腳護理 浸泡過程中囑咐患者雙腳來回按摩鵝卵石,起到按摩足底穴位的作用,并經常詢問患者,溫度是否適宜,觀察患者面色、出汗情況,如有頭暈、胸悶及時處理,必要時可暫停泡腳。治療完畢,讓患者擦干雙腳,觀察有無過敏、燙傷、水泡,必要時可補充水分。
3.3 康復護理 向患者解釋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指導其進行腰背肌功能訓練、直腿抬高練習,幅度由小變大,運動量由少到多,循序漸進,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度。再配合按摩足底涌泉穴1 min。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腰痛”“痹癥”范疇,因風寒濕邪乘體質虛弱,精血不足、腎精虧虛而入,跌仆損傷以致邪氣阻于經絡、肌肉、關節,造成氣滯血瘀而病[3]。由此可見,經氣不利是本病的核心病機。國內外研究資料發現[4],機械壓迫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病理機制,其炎癥反應學說越來越受到重視,且外科手術存在創傷大、風險大、并發癥較多,同時內科保守治療效果較好,治愈率約為80% ~85%,其長期隨訪結果與手術治療相似。故減弱神經根的壓迫,緩解炎癥充血水腫、恢復腰椎的正常生理形態和動態平衡是治療本病的關鍵。
我們采取“內外兼治”的方法,即先用硬膜外阻滯,然后用中藥泡腳的方法治療本病。硬膜外阻滯術對神經根痛療效確切,治療液中的利多卡因可通過快速止痛及擴張血管作用緩解局部血管狹窄痙攣及肌肉的痙攣,從而改善神經根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物質的清除及消除水腫之目的;維生素B12一方面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另外修復損傷的神經根;曲安奈德可穩定細胞膜通透性,促使炎癥遞質導致的神經根性水腫及損傷的修復與消除[5-6]。但硬膜外阻滯術容易導致變態反應、呼吸抑制、硬膜外血腫等并發癥,術后護理要細致觀察,積極應對,確保安全有效。中藥泡腳[7]通過溫熱和按摩,刺激足底穴位,從而疏通經氣運行,增強腰椎自調能力,另外,通過藥物吸收,使“氣至病所”,“通則不痛”,發揮對腰椎的藥效。方中獨活利腰膝間死血;防風、白花蛇、細辛搜風通絡;當歸、紅花、丹參、乳香、沒藥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杜仲、牛膝、桑寄生、伸筋草補肝腎強筋骨,散寒消腫。諸藥相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通絡止痛,具有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周圍血管神經牽張、松解壓迫、調節氣血的作用,從而修復破損的椎間盤纖維環,促進神經恢復韌性,達到解除椎間盤突出部分對周圍組織及神經血管的壓迫。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另外,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隨訪疼痛無顯著差異(P>0.05),復發率明顯減少。
術前、術后做好心理疏導,穩定情緒,指導合理飲食、教會患者各種功能康復訓練的方法與技巧,通過鍛煉脊柱兩側的肌肉、韌帶,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松解粘連的組織[8],促進肌肉、骨骼的協調性,增強肌腱附著處的強度,對于恢復健康、鞏固療效,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的復發有著重要意義。綜上所述,本療法具有較好的療效,安全可靠,遠期效果良好,不良反應少,官兵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侯樹勛.脊柱外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754.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
[3]莊建光,毛強,等.手法推拿配合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50 例分析.山東醫藥,2007,47(22):77.
[4]Saal JA,Saal JS.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herniated lumbar intervert-abral disewith radiculopathy:an outcome study.Spine,1989,14:431-437.
[5]李仲廉,鄭寶森,王子千.神經阻滯治療學.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1:41-42,139-231.
[6]倪家驤,樊碧發,薛富善.臨床疼痛治療技術.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90-96,374-380.
[7]凌衛紅,高雪珍,王巧珍.中藥泡腳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和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4):3091.
[8]徐新文,楊玉英.早期活動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康復的影響.護理與康復,2007,6(6):36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