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敏
肺癌患者經常會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也常出現一些消極心理[1]。因此,我們要以高度的耐心與責任感,讓患者調整心態,克服消極心理,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對于肺癌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具體介紹和數據支持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70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35人。A組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齡(53.4±7.5)歲;B組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齡(52.6±5.7)歲。
1.2 方法 對B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主要包括:一、醫護人員要向患者及其家人普及肺癌相關知識,對其各類疑問作出明確無誤的解答。讓患者對肺癌有一個清楚全面的認識,做好對病發及后遺癥的心理準備。二、幫助患者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來配合治療,盡量消除負性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大力宣傳成功治療肺癌的案例,讓患者充滿求生的欲望。當患者因負性情緒而有過激的表現如悲傷、懊惱、憤怒時,醫護人員應運用醫護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及時發泄出來,探索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產生的深層原因,并給予安慰、鼓勵、指導,消除其心理不適感。三、鼓勵患者擴大交際范圍,增進與他人的溝通,同時通過親友的陪護交流,使患者感受生命的可貴以及社會對癌癥患者的關注與幫助,鞏固患者的安全感。四、轉移患者對病情過多的注意力,對其敏感多疑的心理采取正確的措施。重病患者容易因小事而產生敏感心理,有的甚至胡思亂想、杞人憂天,對此要適時與其深入交流,端正患者的心態。指導患者學會自我釋放壓力,如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培養興趣愛好、與其他患者交流治療新得等等。醫護人員在觀察患者的時候要尊重患者的要求,給患者營造出輕松的治療環境[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在進行心理干預前后SAS評分、SDS評分。單項測量項目:經濟困難、腹瀉、便秘、納差、失眠、呼吸困難;癥狀量表:惡心嘔吐、疼痛、疲乏;功能量表: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總體健康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2.1 兩組SAS、SDS評分干預后均降低(P<0.05),B組較A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單項評分,B組明顯優于A組,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變化比較
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肺癌患者會起到嚴重的消極影響。當患者因軀體的疼痛、不適而產生這些負性情緒后,會對疾病的治療效果起到極大的破壞作用。一些患者甚至會產生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及厭世情緒,消極面對治療工作。據統計,惡性腫瘤患者發生負性情緒的概率約為20% ~40%。所以,醫護人員必須對這種情況及時進行處理。實踐證明,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抑降低SAS和SDS評分,提高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等評分。肺癌作為高死亡率的臨床常見病,患者通常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反應。所以,醫護人員在治療中應針對不同患者的個體情況展開較為完整細致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提高自身醫學心理學修養。
[1]薛海燕,劉曉紅.肺癌患者心理健康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外醫學研究,2011,9(21):191-192.
[2]畢仲元.肺癌患者臨床心理分析及治療對策.中國民康醫學,2010,22(24):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