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娟
剖宮產術因其手術時間短,痛苦小,深受多數產婦歡迎。而且隨著剖宮產術日益完善,它已成為解決妊娠嚴重并發癥和難產的有效方法之一[1]。但隨著剖宮產率逐年升高,剖宮產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隨之上升。腹腔粘連為剖宮產嚴重并發癥之一,纖維蛋白溶解能力下降為其發生主要原因。若產婦發生腹腔粘連,將對產婦再次開腹手術帶來極大困難[2]。故如何有效防止剖宮產后產婦腹腔粘連的發生為產科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鄂州市婦幼保健院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對產婦行新式剖宮產術及改良剖宮產術,目的是對比兩種術式對產婦腹腔粘連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生產的產婦134例,均為初產婦且符合剖宮產指征。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新式剖宮產術組及改良剖宮產術組,其中新式剖宮產術組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26.5±2.3)歲,孕周36~42周,平均(39.3±1.2)周,改良剖宮產術組產婦年齡20~35歲,平均(26.1±2.1)歲,孕周36~42周,平均(39.1±1.3)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及體質等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剖宮產方法 改良剖宮產術組產婦行改良剖宮產術,產婦取平臥位,在恥骨聯合上約3~5 cm處作橫弧形切口并撕拉入腹[3]。用可吸收線寬針距離連續縫合子宮膀胱反折腹膜及腹膜,可吸收線皮內連續縫合皮膚,且術后不拆線。新式剖宮產術組產婦行新式剖宮產術,手術方法參考《婦產科學》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效果觀察 在產婦再次行剖宮產時觀察腹腔粘連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改良剖宮產術組再次剖宮產產婦23例(34.3%),發生腹腔粘連4例(17.4%),其中腹膜粘連2例,反折腹膜粘連及大網膜粘連各1例;新式剖宮產術組再次剖宮產產婦24例(35.8%),發生腹腔粘連9例(37.5%),其中反折腹膜粘連5例,腹膜粘連及大網膜粘連各2例。改良剖宮產術組腹腔粘連發生率低于新式剖宮產術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改良剖宮產術組與新式剖宮產術組再次剖宮產后腹腔粘連比較
腹腔粘連為剖宮產術后嚴重并發癥,主要由異物存留,出血感染,腹膜炎癥及機械損傷等原因引起,嚴重危害婦女健康,可導致婦女發生宮外孕、盆腔疼痛等并發癥。
產婦術后發生腹腔粘連往往又多種原因引起。一般認為粘連形成與腹膜纖維蛋白溶解及沉淀平衡有關[4]。當產婦進行剖宮產時,腹膜的異物反應,炎性反應均會使腹膜纖維蛋白溶解能力下降。
改良剖宮產術寬針具縫合是不易引起腹部缺血及壞死,而且異物反應較小,創面距離較小,可使腹膜切口上皮細胞快速再生,從而使腹部創面迅速愈合,不易引起腹腔粘連。
在本文中,行改良剖宮產術產婦再次剖宮產時發現腹腔粘連僅4例(17.4%),而行新式剖宮產術產婦腹腔粘連共有9例(37.5%),顯著性高于行改良剖宮產術產婦(P<0.05)。這說明改良剖宮產術在降低腹腔粘連發生率方面效果顯著。
總之,改良剖宮產術可顯著降低產婦腹腔粘連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馬彥彥,祝新利,董悅,等.不同術式剖宮產術后二次開腹手術時盆腹腔粘連情況比較.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1):729-731.
[2]唐桂娥.不同術式剖宮產術后盆腹腔粘連的比較.解剖與臨床,2008,13(4):281-282.
[3]楊晉蓉,魏江霞,張英.三種不同術式剖宮產腹腔粘連的比較與分析.四川醫學,2012,33(1):136-137.
[4]陳淑霞.三種剖宮產術式腹腔粘連的比較與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1):85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