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娣
腹腔鏡的膽囊切除手術具備創傷性小、操作時間短、術后病情快速康復等優勢[1],在臨床上受到廣泛應用。但手術從屬一種較為嚴重的應激來源,常常使患者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反應,不利于患者的臨床治療與病情康復。而心理護理能在心理學的基礎指導下有針對性的干預及影響應激對象的個性特點及心理活動,從而使其發生不同程度的轉變。現對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人民醫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切除患者100例進行回顧分析,具體情況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對象為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切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齡25~68歲。膽囊息肉者13例,膽囊結石者29例,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者58例。通過隨機抽取形式,將全部患者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2組,各50例。比較兩組的性別構成、年齡及病種等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心理護理 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的心理疏導方法,術前告知患者有關手術的時間、注意事項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等。研究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積極與病患溝通交流,以全面了解其的病情,消除其戒備。②向病患解釋手術的目的、措施、體位配合、麻醉處理及注意事項等,并向患者簡單介紹有關疾病和手術治療的知識內容,介紹主治醫師的技術水平、治療環境、手術設備的先進可靠等[2]。③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各種疑問,并教會患者深呼吸、放松、咳痰等正確方法,以減輕患者術前的焦慮心理。④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以樹立其的自信心,使其樂意接受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資料均利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利用t檢驗與χ2檢驗表示,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
1.4 評估指標 對于兩組患者的心理焦慮情況,主要在患者入院后1 d與術前1 d進行測量,測量工具為焦慮評分測量表(SAS)[3]。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焦慮程度、血壓及心率等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焦慮程度、血壓及心率等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焦慮(分)舒張壓(mmHg)收縮壓(mmHg)心率(次/min)研究組 50 護理前 48.31±4.54 75.84±6.61 121.72±5.33 78.81±7.55護理后 42.04±3.04 75.62±2.96 124.89±3.64 80.91±6.04對照組 50 護理前 47.56±4.78 75.51±6.55 121.36±6.92 79.37±5.49護理后 45.69±4.42 82.51±4.80 130.34±3.91 85.51±5.41
實施心理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心理焦慮情況、血壓及心率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經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理焦慮程度、血壓值及心率值等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見表1。
手術作為一種心理的應激源,通常會使病患出現恐懼不安、過分焦慮等應激反應[4]。過分焦慮將使病患的腎上腺素分泌不斷增多,進而導致血壓逐漸上升,心率過快。而隨著手術的逐步接近,病患術前的焦慮表現更加顯著。
由本次的研究結果得知,護理前兩組病患的心理焦慮情況、血壓值及心率值等并無明顯差異,但經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理焦慮程度、血壓值及心率值逐漸下降,并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病患經一系列的心理護理干預后,不僅對疾病與手術的相關知識深刻了解,而且還掌握了如何防治疾病與配合護理的正確方法。
總而言之,心理護理具有緩解病患緊張情緒、增強其自信的良好作用。術前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減緩腹腔鏡手術患者的焦慮心理,平穩患者的血壓與心率,以及獲取良好的手術干預效果等,對手術操作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1]吳世雯.心理干預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1,9(6):186-187.
[2]呂蔚豐.心理干預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焦慮情緒的影響.中國醫藥科學,2011,1(24):134-135.
[3]黃書麗,何維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前心理干預護理的效果評價.西南軍醫,2010,12(3):429-430.
[4]呂敏,陳萍,李青,等.21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現代醫藥衛生,2009,25(9):141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