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蕓 金榮榮 廉美含
【摘 要】在婚姻法解釋三出臺的一年以來,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負面輿論此起彼伏。而在調查中發現新法在過去的一年中對阜新市人民法院的司法審判影響并不十分明顯,主要原因在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程度、文化風俗習慣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幫助措施,補償措施有重要聯系。但通過調查卻發現民眾受新法影響所發生的思想觀念變化較大原因較大,新法在未來適用過程中所引發的各類現象的發展趨勢也尤為明顯。
【關鍵詞】婚姻法解釋三;司法審判;阜新市
當今社會隨著房價和離婚率的同步提高,司法審判過程中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為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根據民法通則、婚姻法、物權法、民事訴訟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 結合民事審判實踐經驗, 制定了《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三)〕,并于2011 年8月13 日施行。該司法解釋是繼2001年12月出臺的《婚姻法解釋(一)》、2003年12月出臺的《婚姻法解釋(二)》之后,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中多發性的法律問題出臺的第三部司法解釋。解釋對婚前貸款買房、夫妻之間贈與房產、父母婚后給子女買房的性質認定、親子鑒定等相對集中且爭議較大的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法律適用標準。與此同時,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網友抨擊:這部“新婚姻法”旨在保護男性,增加了男性出軌的可能,否定女性的家庭貢獻,離婚有可能使女性造成凈身出戶的悲慘下場。那么該司法解釋對司法審判的影響有多大,網友口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只有通過調查才能知曉。
一、婚姻法解釋(三)的起草背景
據統計,2008 年全國法院一審受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共計1286437 件,2009 年為1341029 件,2010 年為1374136 件,呈逐年上升趨勢。2010 年全國法院一審受理離婚案件1164521 件,受理撫養、扶養關系糾紛案件50499 件,受理撫育費糾紛案件24020 件,受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24676 件。2011 年一季度,我國共有46.5 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登記,較去年同期增長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個家庭解體。中國離婚率已連續7年遞增。加之房價居高不下,成為家庭中重要的財產。案件中相對集中地反映出婚前貸款買房、不動產收益、父母婚后給子女買房的性質認定等爭議較大的問題,亟需進一步明確法律適用標準。婚姻法解釋三因此應運而生。
二、社會現狀對比及分析
(一)卷宗數據特點及產生原因
1.卷宗數據特點
在過去的一年里,太平區法院共審結民事案件970件,其中婚姻家庭案件468件,占民事案件的48.25%,與前年相比(審結民事案件967件,婚姻家庭案件447件,占民事案件的46.3%)收結案數量及比重均有所上升。其中調解結案287件,撤訴106件,調撤率達83.97%,其中涉及婚姻法解釋三的案件53件,用以作為定案依據的案件12件。上述數據反映離婚案件的兩個特點:1、離婚案件收案數量逐年增加。2、各類民商事案件中,離婚案件調解和撤訴率最高。3、婚姻法解釋三的適用范圍并不廣泛,對司法審判影響較小,到目前為止“凈身出戶”現象為零。此外在阜新市其他法院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婚姻法解釋三的出臺并未打破這一類案件的審判現狀。
2.卷宗數據產生原因
(1)離婚案件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例如:在離婚案件中,在作出判決前進行法庭調解是法定程序,這是離婚案件的重要特點,因此大多案件選擇調節或撤訴的方式結案,真正選擇法官利用法律規定對其作出判決的畢竟還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婚姻法解釋三的使用率并不像民眾想象的那么高。
(2)離婚案件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及文化傳統有很大的聯系。對于像阜新這樣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城市來說,房價并不想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那么高昂,財產分割問題特別是房產產權糾紛的出現率并不是很高,加之農村婚姻與當地文化傳統有很大的關系,涉及財產糾紛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所以實際司法實踐中,效果并不明顯,也充分體現了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更說明了我國實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科學性和必要性。
(3)法律的有效適用需要一段時間。婚姻法解釋三是跨別解釋二出臺六年之后問世的,在時間上跨度并不算小,再加之,新解釋僅僅適用不到一年,時間不夠長,作用并不那么明顯。
(4)相關法律及其制度的配套適用。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我國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所確立的一項新的離婚救濟制度。為配合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正確實施,《婚姻法解釋(一)》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七條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又作了詳細規定。新的規定提出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同時與《婦女權益保護法》的配套使用使司法審判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二)卷宗數據與問卷調查數據對比結果原因分析
1.社會爭議突出明顯,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婚姻法的特殊性。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婚姻法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其普遍性僅次于憲法的國家根本大法之一。”這也正是此解釋出臺引起軒然大波的重要原因。但不排除社會上一部分人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理解的不夠深入,從而產生錯誤或者偏激的看法,甚至有個別不法分子試圖借助網絡宣傳不實信息,試圖利用輿論的力量夸大事實,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2.個別法條的規定合理性的確存在一定爭議,需要在司法實踐中進行檢驗,客觀做出合理的評價,對于不利因素因盡量采取其他相配套的輔助措施進行補救。例如:有關房產歸屬的相關解釋規定。
三、預計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法院的離婚訴訟率降下來了,全社會的離婚率卻上升了,因為男性出軌率上升、重婚率上升了,也因為離婚中最重要的房產問題被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二)女方婚前要求房產證加名的人多了,加重了產權登記機關的工作負擔,進而加名稅產生了,而且越來越高。(三)房價持續上漲,不僅與社會經濟發展有關系,與此同時,自己購房結婚的女性將會增加,使得供需更加不平衡。(四)想要經濟獨立做女強人的女性增加了,抱著“傍大款”心思的女性減少了。(五)想有了房子后再結婚的人多了,進而晚婚晚育的剩男剩女增多了,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了,同時胎兒質量也下降了,社會保障制度負擔加重了。
四、對司法審判的建議
司法解釋的本意在于“根據當事人的需要、財產來源、當事人對相關不動產的貢獻,基于公平合理原則,對所有權歸屬于一方的房屋作適當處理,保障配偶雙方的公平利益”,實現“既要關心男性的利益, 同樣應公平承認和保護婦女的利益;既要考慮婚姻當事人的利益,還要考慮到未成年子女及需要贍養的老人”等等全盤考量。在本人看來,這次的《婚姻法解釋(三)》是解決了一些問題,主要缺陷在于還沒有充分考慮到某些法條的實際適用問題和實行過程中的困難。也許這些立法的學者最初是想解決目前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房子問題”,但是太過于注重物權最后卻導致了婚姻法對婚姻、對道德、對人性最起碼的關懷。
參考文獻:
[1]杜萬華、程新文、吳曉芳《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的理解與適用[J].
[2] 萬偉偉《婚姻法》解釋三形勢下夫妻離婚時的房屋歸屬初探[J].法制與社會,2011(5)
[3] 魏桂蘭《婚姻法解釋(三)》之利弊分析[J].科教文匯,河北大學政法學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