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仁義
【摘 要】在網絡、知識、全球化的經濟下,協同正成為經濟全球化運行的最大趨勢,且綠色物流是今后物流的發展方向,本文從綠色物流角度出發,著重闡述了綠色物流與區域經濟在三個方面的協同,形成結論。
【關鍵詞】綠色物流;區域經濟;協同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9 -0052-01
一、綠色物流的涵義及特點
(一)綠色物流的涵義
綠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近幾年剛剛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還未形成成熟的定義。我國《物流術語》認為:“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和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也稱為環保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
(二)綠色物流的特點
1、共生性
綠色物流不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來實現物流的發展,以先進的物流技術為手段,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共同發展。
2、資源節約性
在流通領域存在大量的資源浪費現象,如過量儲存造成的物品折舊,運輸過程的物品破損等,綠色物流強調對資源的節約,注重在物流過程中控制資源浪費。
3、循環性
綠色物流重視正向物流的基礎上,加強發展逆向物流,包括原材料副產品再循環、包裝物循環、廢品回收、垃圾的收集和再資源化。
二、綠色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協同
物流業與經濟的協同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物流與經濟社會要素的協同。物流與經濟社會要素的協同體現為物流作為經濟組成部分的應具有的功能,也是其他經濟要素對物流的要求。2、物流產業內的協同。物流園區是區域物流產業的具體表現載體,所以物流產業內的協同一般表現為物流園區的協同。3、物流業與區域其他產業的協同。
相應地,綠色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協同主要從三個方面體現:
(一)綠色物流與經濟要素的協同
綠色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區域經濟要素之間的不平衡。對于大部分企業,采購與銷售是企業與社會相聯系的紐帶,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企業在區域選擇的自由度及生產要素傳輸的便捷性,加速了要素的集中與擴散。
通過生產要素的集中與擴散,實現區域產業的分工,從而為區域產業供應鏈的形成提供前提。供應鏈是從原材料采購,加工形成產品,并將產品銷售至最終的用戶的物流網鏈結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原先企業之間的競爭已演變成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綠色物流的發展,使得生產要素能以最快的速度,從供應鏈的上游傳輸到供應鏈下游,并最終送達顧客手中,有效地整合物流網絡,增大供應鏈的價值,從而加速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綠色物流與物流園區的協同
建立適合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的物流園區,不僅有利于整合物流資源,發揮整體優勢,實現物流的一體化,提高物流的規模效益,而且能降低物流的發展給城市環境及交通帶來的負面影響。物流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紐帶,物流園區的發展應該考慮園區與區域環境、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即走綠色物流發展道路。
1、選址的科學性。物流園區的選址應考慮園區內外的協同性、產業的聚集性,并綜合考慮路網分布、通行能力及與其他工業園區、商業區的地理區域關聯性等。一方面,要對已有的物流設施和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要兼顧生態環境和人文地理及城市規劃等因素。一般選址的方法:緊靠貨物轉運樞紐及交通主干道出入口;毗鄰大型工業園區或商業區;優先考慮將已建成的貨站、倉庫轉型成能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綠色物流園區。
2、建立綠色物流供應鏈。產品在供應、生產、銷售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包裝物和廢棄物,這些包裝物中有些是可以再次利用的,而有些則已經失去利用價值,如果這些包裝物和廢棄物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收與處理,一方面形成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所以在物流園區的功能設計過程中,應在供應鏈的基礎上構建綠色物流系統,即綠色物流供應鏈。構建綠色供應鏈,可以完善物流網絡,實現物流產業的集群效應。
3、開展綠色物流作業。物流園區內的企業應對物流的作業過程,如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等進行優化,利用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使資源得到循環利用。
(三)物流業與區域其他產業的協同
現代物流業具有四項功能:一是拉動功能,通過物流業的運作,拉動商貿、運輸、加工、倉儲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二是集散功能,為其他產業所需的生產資料提供配送服務;三是整合功能,通過對其他產業的物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使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四是服務功能,為其他產業提供標準化、個性化的服務,使得其他產業往專業化方向發展。
物流業是基礎性的復合產業,與國民經濟眾多產業存在著關聯關系。物流產業關聯主要表現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需求聯系與其他企業部門發生關聯,即物流業對那些為物流產業提供生產要素的產業的影響,稱為后向關聯;另一種是通過供給聯系與其他產業部門發生關聯,即物流業對以物流產業的產品作為生產要素的產業的影響,稱為前向關聯。
總的來說,物流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
1、促成新的產業形態,優化區域經濟結構
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是產業結構的轉變過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是通過第三產業的發展來衡量的。物流產業屬于第三產業范疇,綠色物流的實現方式就是通過構建現代物流企業,發揮規模效益,使區域物流產業更加專業化。
2、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帶動其他產業同步發展
物流業與傳統的第三產業有一定的區別,物流業能夠整合原有的運輸、倉儲等要素,減少這些要素在整合過程中而產生的摩擦,并將原有的功能擴大化,從而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在物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必然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3、創造第三利潤源,促進第一、第二產業高效發展
工農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35%以上,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總成本,且工農業產品轉化為商品,須由物流實現,所以物流業對促進第一、第二產業的高效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
物流推動論認為是現代物流的發展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經濟拉上論則認為是經濟的發展產生對物流的需求從而拉動物流的發展,兩種說法其實并不互相排斥,物流與經濟之間是存在互動關系的,一方面物流分發展推動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拉動物流的發展,只有正確的認識物流與經濟的相互關系,采取正確的手段,引導區域物流的發展,從而實現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幫助,王平,張秋菊.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1
[2]楊春艷,陳新國,高鳳蓮,楊曉燕等著.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物流園區發展研究[J] .改革與戰略,2012,(5):165~166
[3]張偉,胡繼蓮,溫小昭.綠色物流與區域經濟互動機制的初探[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5):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