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豐 駱娜琴 史敏奇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9 -0114-01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設備在醫療救治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臨床診斷的正確性除了依靠醫務人員的主觀經驗以外,最重要的是依靠醫療診斷治療設備的測量準確和測試方法的準確,因此,可以說醫療設備的好壞,很大程度決定了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伴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及醫學計量新的檢測方法、檢測技術和檢測裝置的不斷出現,醫學計量在醫療設備質量控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現。伴隨著醫學計量大環境的不斷升溫,國內醫學計量實驗室在近10年來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地區間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發展極不平衡,特別是一些市、縣級的醫學計量實驗室差距更是明顯。本人結合本職工作,談談近年來我們在醫學計量管理上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一、技術能力
技術能力是一家技術機構永遠的立足之本。目前,即使是中、小型的醫學計量實驗室也基本都開展了血壓計、心電圖機、X光機等傳統的強檢項目,但是只做這些是遠遠不夠的。由于我們強檢目錄的嚴重滯后,目前列入強檢目錄的醫療設備僅僅是醫院內所有在用設備中的很小一部分,許多重要并已廣泛使用的醫療設備例如呼吸機、血液透析機、除顫儀等未列入強檢目錄之內。如果對這些設備不進行檢測,那么很大一部分設備將失去有效監控,其質量安全也無法得到保證,為許多醫療事故埋下了隱患。本實驗室通過差不多6年的時間,逐步的開展了一大批非強檢的校準項目,將檢定/校準項目從2007年的不到10項,發展到現在的近50項,將我們的檢測范圍擴大到了醫院內所有設備的90%以上,既獲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又能為醫院提供可靠地技術保障,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設備數據失準造成的醫療事故。
為了能持續有效的發展,首推量大面廣、見效快的醫療設備檢測項目的開發、投入,例如醫用注射泵、呼吸機等,然后逐步向一些較冷門的項目推進,例如肺功能儀、骨密度儀等,從而做到檢測范圍全覆蓋、全面發展。另外,在注重“面廣”的同時,還必須注重“深度”。對所開展的檢測項目不能只是略懂皮毛、點到為止,必須有深刻了解,最好能做到檢測與維修相結合。了解檢測設備和被檢設備的性能特點,了解相應計量檢定規程、技術規范的技術要求,在檢測工作中能幫助醫療機構解決實際問題,例如解答醫務人員的疑難,向醫務人員宣傳設備使用注意事項等。同時還需提高檢測人員的語言溝通能力,使醫務人員信服,也使醫療機構感受到計量監督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嚴肅性。
二、管理能力
卓越的管理能力也是評價一個醫學實驗室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們通過向國內先進同行的學習、取經,借鑒他們成功的管理經驗,結合本地區實際,逐漸制定成了一套適合本地區的有效的管理方案,使實驗室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的管理工作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實驗室內部管理
醫學實驗室內部除了遵守所在上級單位的管理制度以外,還應制定部門內部的考核機制,做到獎罰分明,從而充分調動實驗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本實驗室先后制訂了《本單位醫用計量器具檢定工作程序》、《部門考核細則》等工作程序,要求部門人員在工作中嚴格執行這些程序,使我們的工作進一步規范,工作效率、效果顯著提升。同時,制定培訓計劃,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即多參加一些全國性培訓班、學習班,多與國內先進同行學習、交流,同時將某領域內的專家請到單位內進行深入指導,從而使實驗室人員在技術、業務能力上全方位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在做好實驗室內部管理的同時,還應加強與系統內的行政部門的配合。強制檢定離不開行政的監督、管理,同時在大力倡導“民生計量”的今天,醫療計量作為“民生計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離不開行政的支持。我們的做法是每年聯合計量行政部門采取全部檢查或抽查的方式,對各家醫院醫學計量器具的受檢情況、合格率情況進行檢查,總結情況并將結果報送給各家醫院,提高各醫院的醫學計量自覺性。
(二)實驗室的外部管理
醫學計量實驗室對醫療機構管理水平,很大程度決定了醫療機構對醫學計量的重視程度,對醫療設備的受檢率、合格率,及醫療單位的在檢定時的配合度都有顯著的影響。我們通過努力,對醫療機構的管理也卓有成效,現將經驗歸納以下幾點:
a、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醫療機構的計量法律意識。我們通過抓典型事例、媒體宣傳、“質量月”活動、“實驗室開放日”活動等方式,在社會上宣傳醫學計量知識,使市民們逐步形成醫療設備質量安全的意識。同時通過每年召開醫療機構客戶座談會、醫療機構客戶走訪、執法檢查等手段向醫療機構宣傳醫學計量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各醫療機構的計量法律意識。只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化“被動計量”為“主動計量”。
b、加強醫療設備臺賬管理。本實驗依據單位的系統軟件平臺建立了本地區的醫療機構醫療設備托管平臺,在平臺上可以實現設備信息動態更新、需檢設備清單報送、設備有效期到期提示等功能,我們要求各醫療機構每季度上報一次最新有效的設備臺賬,我們也會將最新的檢定結果更新到平臺上,從而實現本單位和各醫療機構信息交替更新,確保各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信息臺賬的最新有效,也為我們統計出最準確的受檢率、合格率等提供了方便。我們還在出具的檢定證書或校準證書中加入了醫療設備使用科室信息欄,方便了醫療機構的管理和查詢。此外,我們還將每次檢定結果明細在本單位門戶網站公布,并提供了查詢功能,供市民上網查詢每臺設備的合格情況,從而實現由全社會對醫療設備質量安全進行監督。
c、加強標識管理。本實驗室規定:凡經檢定合格的醫用計量器具均粘貼上 “強制檢定合格證”;不合格的則貼上“停用證”,直到器具修復后復檢合格并粘貼了“合格證”后方能投入使用;未檢設備不粘貼標簽;如有設備的標簽脫落,經核實后派專人赴醫院重新補貼,使醫療機構體會到我們標簽粘貼規定的嚴肅性。
d、加強不合格器具的控制。我們每次檢定工作,都像是幫醫療機構做了一次“ 全身的體檢”,只有發現問題、找出病根,才能體現出醫學計量工作的價值。在每完成一家醫院的檢定后,如出現不合格情況,我們會向醫院發放一份“檢定不合格告知書”,并附上不合格器具清單,要求醫院領導簽字確認,使醫院管理層也能感受到我們工作的嚴謹性和價值。對檢測出的不合格器具,如能當場修復的,則立即進行復檢;如不能當場修復的,我們也會對該不合格器具進行跟蹤監督,商定復檢時間,要求醫院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設備修復,避免不合格器具投入使用而造成診治差錯的發生。
e、加強新設備驗收控制。新設備驗收是醫院設備質量控制中的第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本實驗室在新設備驗收上提出了我們的服務承諾:無論設備大小、數量多少,一律做到隨叫隨到(包括新設備部合格復檢),并且在檢后3個工作日內提供檢測報告,使新購設備能盡快合格、合法地投入使用。通過抓新設備驗收中出現的不合格情況(特別是一些貴重設備如CT、核磁共振等的不合格),向各醫院機構宣傳設備投入使用前進行計量檢定的必要性,消除新設備必定合格的盲目性,在進入醫院的第一步上把好關,杜絕安全隱患。
f、加強與醫療單位的交流。要做好醫學計量工作,必須通過醫學實驗室和醫療單位雙方共同努力。因此,在練好技術、做好管理的同時,還必須必須加強與醫療單位的交流,從而做到信息共享、彼此理解、互相幫助、共同發展。我們通過定期召集各醫療機構的設備負責人及分管領導召開醫療機構客戶座談會,以及由我們分管院長帶隊定期對各醫療機構進行走訪等形式,積極聽取醫療機構對我們工作的建議,同時對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做好解釋,查漏補缺,不斷地完善自身工作。
三、結束語
以上是本人對加強中小型醫學計量實驗室管理的一點看法,有不足之處望大家諒解。本實驗室也會以此為目標,堅持不懈,為本地區的醫學計量事業發展、為創造安全和諧的醫療衛生環境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