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衡
【摘 要】對于教育而言,近幾年職業院校的興起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從客觀的教學來說,高等職業院校比較容易讓人接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社會和國家的認可。高等職業院校要想在發展的過程中,為國家輸送更多的人才,就必須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一定的革新,不僅要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政法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有效的應用到實際工作與生活中,從而達到高效、高品質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政法;職業院校;教育模式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9-0121-01
從教育模式的角度來說,很多的高等院校都摸索到了屬于自身院校的教學方式。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高等職業院校應該針對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在整體上獲得一個理想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有些高等職業院校在教育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及時進行改正,讓學生通過最正確的教學方式,獲得最有用的知識。政法專業相對于其它專業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育模式也不能單一的進行,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獲得較大的進步。本文就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模式進行一定的分析。
一、政法職業教育教學目的的認識
(一)基礎扎實
高等職業院校與一般的高校有很大不同,政法專業的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與國家的根本——法律,面對面的打交道。為了促進國家法律法規的建設,同時保證居民在法律的保護下能夠正常生活與工作,政法專業的學生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重視。在政法職業教育教學中,要快速提升專業知識,就必須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將其視為根基。教師需要將基礎性課程及最基本的知識結構,灌輸到學生的個人思維中,使學生能夠達到信手拈來的熟練程度,才能夠有效避免激烈的社會競爭。由此可見,對于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模式來說,必須在打基礎這個環節進行一定的深化與加強工作,讓眾多的學生有一個雄厚的基礎,在后的發展中獲得較大的助力。
(二)知識面廣
在政法專業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必須注意知識面的問題。很多教師由于知識面較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能夠列舉的相關事例很少,學生多數情況都在接受理論化的教學,得不到實際的應用。高等職業院校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更是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必須不斷的拓展知識面。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和技術的日漸走向綜合性。對法學職業教育而言,也更加需要教師重點加強配套課程、知識結構以及層次結構的全面性,以此來提升學生知識的廣泛性,并能夠掌握跨學科工作及研究的高端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模式中,需要將理論引入實踐,讓學生的理論化知識能夠良好的應用到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從而促進過國家的發展。
(三)素質全面
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提升素質。現階段的社會比較復雜,單一的技能并沒有辦法適應社會的節奏。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接觸社會以后,一定會發現與教師所講述的有很大不同。為了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社會中,同時獲得更多的經驗,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模式必須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教師應當在加強學生技能培育的同時,加強他們的忠于法律、誠實守信的高尚職業操守。并且通過適當的引導,帶領學生逐漸成為擁有高尚情操、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等優秀品格的人才。通過上述的措施,不僅能讓學生有一個較好的發展,同時能在某種程度上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良性循環才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二、以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要目標,構建實踐型教學體系
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政法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今后的教學中,必須加強教學模式的整體實踐性,讓學生對已學習的知識能夠有效的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需要以創新應用能力為培養的主要目標。我國的法律法規在某些方面不是特別的健全,前人的成果固然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但需要后人去不斷的完善、加強,這樣才能對后人的發展產生較大的積極影響。
(一)突出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
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模式必須進行革新,原來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用現今的學生,我們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方式來加強學生的技能以及每一個方面的能力。本文認為,首先要突出培養目標,只有明確目標,才能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順利;其次要優化課程設置。現階段的多數學生都在應用老舊的教材,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與社會的發展不符,無法真正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今后的教育模式應該加強對“招之能來,來之能戰”的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培養,全面打造能夠立即上崗運作的復合型人才。要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打造實踐型教學模式就成為了必然趨勢,簡而言之就是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案例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同時有效的促進社會進步。
(二)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創造性
對于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在教學方法上必須進行較大程度的革新。重點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中,較為靈活,避免生拉硬套的情況出現。本文認為,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將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通過實例展現出來,并引導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了解法學相關原理,并且能夠通過實例提升與社會現實結合的分析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個實例都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在實際的工作中,能夠導致案件變化的因素很多,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并不是特別容易把握。因此,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也要注意與實際聯合起來,盡量避免天方夜譚的情況出現。
三、總結
本文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模式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各個地區的高等職業院校已經在教育模式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而且解決了較多問題。今后的工作重點應該在一些細節,比方說學生的心態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章梅娟.法學職業教育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2).
[2]張帆.法理學本科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新探[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4).
[3]唐永莉.淺議高等警官職業學院法學專業的教學改革[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