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明
【摘 要】目前,會計信息失真普遍存在于經濟生活中,而企業成本信息失真在整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中占主要的部分。企業成本信息失真必然會導致企業當期損益披露的虛假。本文主要介紹了成本信息失真的表現,并分析了導致俄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成本信息失真的對策。
【關鍵詞】成本信息失真;表現;治理對策
一、成本信息失真的表現
(一)不區分經營開支及非經營開支。有些企業將非經營性開支,如資本開支,經營費用及其他直接成本計入經營開支,這嚴重違反了成本管理的原則,使成本增加,利潤減少。
(二)不區分成本核算對象,亂計成本。企業不劃分成本對象之間的界限,使各成本核算對象歸集的成本不真實。
(三)不區分會計期間,使各期成本混亂。有些企業沒有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劃分不同會計期間的成本,使成本記錄不真實。
(四)由于內部成本管理體制的不完善使成本失真。表現在以材料發出額代替實際耗用額來計算材料成本,忽略二者之間的差異;違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制度規定,不區分使用中、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資產,都計提折舊,虛增成本;而有的企業正好相反,對固定資產不加以區分地都不計提折舊,虛減成本;低值易耗品攤銷的方法不固定,在一年中有的一次攤銷,有的分次攤銷或不攤銷,隨意性很大,使成本失真。
(五)根據領導的意圖,調整成本。當地政府部門和官員,包括企業的領導者,為了顯示其任期的“政績”,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負責人熱衷于搞華而不實,通過有意識地調整成本,來調節企業的利潤,使其對自己有利。在企業完不成的目標任務時,有意識地引導企業降低成本,虛增利潤,隱瞞虧損。當企業超過目標任務,引導企業自覺增加成本,虛減利潤。
二、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體系不健全,監管不力。我們的法律制度相對于經濟的發展有些滯后,特別是法律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協調,國家和社會監督體系不健全,缺乏監督和懲罰,使成本信息失真的客觀環境仍存在。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加大監管力度,打擊腐敗的經濟行為,而虛假的成本信息卻聽之任之,視而不見。所以,對提供虛假成本信息的相關責任人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因為虛假的成本信息受到上級的好評,甚至是受到提報。這些異常現象進一步說明我們的監督機構不作為,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雖然有有各種各樣的會計制度,法規,但未能得到遵守,執法不嚴,有罪不罰的情況相當普遍。
(二)企業領導人的權利過于集中,會計人員缺乏獨立性。隨著企業的廠長(經理)負責制,使企業領導人有相當廣泛的權利,權大于法的現象經常出現,從而方便編造虛假的成本信息。企業領導人濫用自己的權利,迫使會計人員按照他們的意圖創建虛假帳戶。財務人員受本企業領導的控制和制約,其經濟待遇、工作安排、職務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領導決定。主管部門并沒有起到保護會計人員行使職權的作用,守法的會計人員遭打擊報復、被撤換,會計人員出于自我保護,屈服于單位領導,違反職業道德和財經法規,沒有揭發和舉報,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保持了沉默和順從,會計核算缺乏獨立性,內部監督職能沒有發揮出來。
(三)財務人員工作態度不認真,因工作失誤造成成本信息失真。所有會計信息最終都出自財務人員之手,由于會計人員沒有正確區分成本核算對象,也沒有正確區分經營成本和非經營成本,或由于管理者水平的限制,制定的各種制度不完善,會造成財務人員工作上的疏忽。疏忽是由于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理論和業務水平低,造成的實際操作能力差,技術不過硬,責任心不強,導致成本核算錯誤,信息失真。
(四)經營決策者和財務人員的政治素質低,法律觀念薄弱。一些單位領導人法制觀念淡薄,本位思想嚴重,逃避國家有關法規和紀律的監督,由于經營不善,便利用提供假帳,編制虛假報表和提供虛假信息,來謀取私利。這些單位領導人對會計信息生成質量又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對財務人員的聘任和管理起決定作用,使得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很難堅持原則,履行會計的監督職能。另外,有時財務人員為了個人利益,也會明知故犯,這是虛假成本信息產生的一個因素。
三、成本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根據法律規定,必須嚴格執行法律,違法必究,并加強監督,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監督制度,嚴懲提供虛假財務信息的行為。應加大審計監督力度,一方面要加強政府審計,使政府審計的范圍不斷擴大,政府提高審計人員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和完善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監督體系,特別要加速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建立一支素質高、信譽好、客觀公正、數量充足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并促進年度財務報告審計執業制度化、法律化,以擔負起社會審計監督的重任,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二)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有一個比較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業務管理和財務會計監督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防止企業領導根據其意圖迫使財務人員調整成本。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國家金融監管,以確保政策的實施。
(三)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首先,提高財務人員專業和道德標準。會計人員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在履行其職責時要誠信,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不能喪失原則,其次,完善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素質。會計專業的會計人員應具備廣博的知識,熟悉會計程序,精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及時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正有用的會計信息。因此,一方面,現有的財務人員進行必要的調整。對于經過培訓也不能勝任工作的,應該轉崗,對新進的財務人員要有嚴格的準入標準,對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進入會計部門。另一方面,要不斷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使知識不斷更新,以滿足生產經營的要求。
(四)加強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政治素質,在思想上防止他們假帳,從而保證成本信息及其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楊萍.關于企業成本信息失真的分析[J].財會研究,2005(1):35-36.
[2]趙軍,徐芳,王秀琴.關于企業成本信息失真的分析[J].前沿,2004(9):34-36.
[3]趙文輝.企業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J].經濟論壇,2004(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