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閣 欒家琦
(哈爾濱商業大學 金融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發展伴隨著貨幣化與金融化,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戈德史密斯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經濟迅速增長時期總是伴隨著金融的快速發展。Levine 完善了戈德史密斯的研究并得出相同結論。此后,國內學者也對該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同樣證明了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密切相關。然而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家宏觀層面,對于省級區域的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相對較少。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將更加突出。本文通過實證分析來闡述黑龍江省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的關系。
帕加諾模型是現代金融理論中驗證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有效工具,它以經濟內生增長模型為理論基礎,證明擴大資本存量就能夠實現經濟增長。
其模型為:Lng=Lnθ+LnA+Lns
其中,影響經濟增長的三個因素分別為資本的邊際生產率A,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率θ,總儲蓄率s。
1. 指標變量的選取
(1)選擇黑龍江省第一產業GDP 作為反映黑龍江省農村經濟增長的指標。(2)根據帕加諾模型,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包含儲蓄率、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率和資本的邊際生產率,但是由于黑龍江省農村儲蓄具有剛性,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季節性,無法真實反映二者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因此選取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率表示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采用由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關率來代表金融發展水平,其數值等于農村金融資產總量除以農村GDP,用RFIR 表示。農村金融資產總量用農村存款與農村貸款之和表示。(3)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選取鄉鎮企業貸款與農村貸款的比值來反映農村的發展結構,用FZJG 表示;選取農村存款余額和農村貸款余額之和與農村GDP 增量的比值表示農村金融的發展規模,用FZGM 表示。
2. 模型的建立
根據上述的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LnGDP=β0+β1LnRFIR+β2ZnFZJG+β3LnFZGM+ξ
其中GDP 代表黑龍江省第一產業GDP,金融相關率RFIR 代表金融發展水平,FZJG 代表金融發展結構,FZGM 代表金融發展規模。
3. 數據的來源與說明
本文選取2000—2009 年黑龍江省第一產業GDP、農村存款、農村貸款及農村GDP 增量等指標的年度數據。其中黑龍江省第一產業GDP 即定義為農村GDP;農村存款是農業存款與農戶儲蓄存款之和;農業貸款是農業貸款與鄉鎮企業貸款之和。為了減少指標變量的異方差性,并且使數據更加接近正態分布,符合實證模型的要求,對指標變量數據均取自然對數進行處理。本文數據來自《黑龍江統計年鑒》和《中國金融統計年鑒》及據相關網站數據整理得出。
為了避免所采用的時間序列數據出現因非平穩性造成的偽回歸問題,首先對數據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如果數據變量為非平穩性變量,則將該變量進行差分處理,以達到平穩性要求。采用ADF 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根據STATA11 軟件得出如下結果:

表1 模型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表1 檢驗結果顯示:一階差分處理后變量均在1%的水平上為I(1)平穩序列,能夠反映經濟情況。變量均為一階差分平穩,因此可以利用Johansen 協整檢驗判斷協整關系。
Johansen 協整檢驗之前,必須確定VAR 模型結構,同時需要確定最優滯后期。

表2 VAR 模型最優滯后期檢驗結果
表2 顯示,AIC 準則、HQIC 準則和SBIC 準則都認為滯后2 期的VAR 模型最合適。但是本文變量的觀測值較少,滯后期較長將降低模型的解釋程度,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滯后一期。

表3 Johansen 檢驗結果
表3 顯示,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可得到協整方程:

其中R2=0.8013,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非常好,各個變量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t 檢驗。
根據回歸方程可以發現,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的發展結構、發展規模和農村的經濟增長呈現正相關關系,即黑龍江省采用合理的金融發展結構和適度的金融發展規模將對黑龍江省的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而金融相關率指標的系數為負值,說明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與農村經濟增長并不相互促進。本文金融相關率指標是通過代表農村儲蓄投資轉化的程度來表示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因此就意味著黑龍江省的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程度較低,農村金融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村經濟的增長。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隨著金融發展,黑龍江省進入農村金融機構的主要是大量儲蓄資金,其中很多通過農村金融體系流向非農產業,致使農業產業的資金投入明顯不足。另外,面向農村的商業性金融機構都具有逐利性,而農業貸款的高成本和高風險性,使其盈利水平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農村信貸投入的積極性下降,從而導致農村資金投入不足。
從理論上講,協整檢驗只是表明變量之間的長期平穩關系,而大多經濟變量之間既存在長期影響也有短期波動,VEC 模型則很好地反映了具有協整關系的非平穩時間序列變量之間的短期關系。VEC 迫使模型在長期內發生聚斂,從而將變量之間的短期與長期關系結合起來。

表4 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方程系數表
根據表4 可以得到VEC 模型方程:

從上述方程可知,lnGDP 與lnFZJG 誤差修正模型的估計值為0.1980767,說明農村金融結構對農村經濟增長在短期內的影響,將會以19.81%的速度從正向向長期均衡狀態調整,在此波動的影響下,lnGDP 從非均衡狀態向長期均衡狀態調整大約需要5 年時間。據此可相應推出針對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的變化,lnGDP 的調整時間為1.5 年和0.8 年。

表5 Granger 因果檢驗結果
據Granger 因果檢驗結果顯示,黑龍江省的金融發展規模和發展結構是黑龍江省農村經濟增長的Granger 成因,而金融發展水平則不是。但是農村經濟增長卻是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和發展規模的Granger 成因。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適度擴大將帶動經濟交易范圍和交易速度的同時提高,從而無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農村金融的發展結構的改善有助于農村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大力進行農業生產的同時加大農村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力度將會是農村經濟加速增長。而農村經濟增長是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和發展規模的Granger 成因,說明黑龍江省農村的經濟增長將對農村金融的發展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經濟的增長將帶動農村金融的逐步完善,有效地提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擴大金融發展的規模,同時二者將協調改善,更好地反作用于農村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不是金融發展結構的Granger 成因說明目前黑龍江省的金融發展結構并不能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還主要以農業產業為主,農村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側面說明黑龍江省農村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
綜上,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的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存在長期穩定關系,但是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并沒有產生預期效果。因此應促進黑龍江省金融發展使其能夠更好地為黑龍江省經濟增長服務。
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促進政策性、合作性以及商業性農村金融機構合理分工,互相協作,形成一個完整性、多樣性、多元化和競爭性的農村金融體系,才能更有效地服務農村金融發展。首先,應明確農村合作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加快農村金融體系改革,使其持續地為農民及農業企業服務,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國家應該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保證政策性金融機構能夠真正有效地服務于“三農”。
合理分配農業和鄉鎮企業資金。改變農村融資過度依賴金融機構貸款的現狀,通過有效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積極采用直接融資等多種方式優化農村金融結構。發揮市場無形的手的作用,引導配置資金,扶持重點企業。降低農村的金融機構的準入標準,鼓勵建立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的供給結構,使企業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地服務農村經濟增長。
黑龍江省乃至全國一些農村地區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資金匱乏,金融資產有限。只有積極發展農村資本市場,才能吸引社會各界的資金投向農村,滿足農村發展的資金要求。一是應推動黑龍江省農業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打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本地企業共同發展。二是通過農村合作銀行、郵政儲蓄等金融機構加快農村資金的回流,使農村資金真正用于農村。
[1]姚耀軍. 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4,26(5) : 24 -31.
[2]冉光和,張金鑫. 農村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為例[J]. 農村經濟問題,2008(6) :47-51.
[3]Goldsmith.Raymond.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M]. New Haven,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4]程萬鵬,李好好. 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聯性研究[J]. 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 :35 -36.
[5]張建波,楊國頌. 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10(4).
[6]談儒勇. 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6(10).
[7]董曉林,王娟. 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內生增長模型[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4(4) :44 -52.
[8]Pagano,M.Financial Market and Growth: an Overview[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7(1993) : 613 -622.
[9]Gurley.G,Shaw.E.S.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67,V15(3) :257 -268.
[10]熊德平. 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336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