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穎,王彥芳
(山東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傳統意義上的“四步教學法”是將教學過程分解為課前準備、教師示范、學生學習模仿、課后總結4個步驟,經過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該法行之有效,確實能提高教學效果[1]。在醫學課程中,該教學法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醫學技術的進步,傳統意義上的“四步教學法”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在教學工作中,我們結合本校實際,在該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將教學過程分為“啟”、“承”、“轉”、“結”四部分,結合PBL教學法,應用于醫學微生物學細菌各論的教學中,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以“破傷風梭菌”的課堂教學為例,對這一新型教學法做簡要介紹。
本教學法主要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動機作為教學導入,以探究動機作為學生的學習動力,吸收了PBL教學法的優點,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路,有效控制課堂節奏,注重聯系對比,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所謂“啟”,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表現在實際教學中,就是以學生感興趣的案例作為教學導入。教育學中認為,興趣動機是人類探究未知世界的第一動力[2]。在學習中,教師如果在課堂上的前幾分鐘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很難保證隨后的課堂教學效果。如筆者在講授“破傷風梭菌”時,針對中醫學專業學生的自身特點,從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講起,因其中涉及“傷痙”的病癥,而該病癥從表現來看就是破傷風。這樣,從學生所感興趣的中醫知識談起,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后續教學內容的展開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教學導入之后,再向學生簡介破傷風的發病情況和其在全世界的分布,闡明學習該部分知識的重要性,從而為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承”指的是承上啟下,做好與教學導入的銜接。在該教學環節中,主要任務是將學生的興趣動機引導到探究動機上,滿足學生學習中的認知需要[3]。筆者主要采用聯系、對比等手段,并結合提問方法來完成該教學環節。在問題的設計中,注重知識的上下銜接,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3],使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得出結論。如為什么該菌感染如此常見?為何該菌在自然界中可以長期存在等,均可啟發學生思考。由此,學生的思考方向就會自然而然地轉換到生物學性狀上。由于學生在前面的細菌總論中已經學習過“細菌芽胞”、“厭氧菌”等基礎知識,因此可通過前后聯系、對比加深印象,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推導出新的知識點。在學生掌握了該部分知識后,再通過提問使其思路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
細菌各論一般可分為“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檢查”和“防治原則”四大部分。“生物學性狀”主要是形態學內容,而“致病性與免疫性”則與臨床疾病有直接關系。因此,在兩者之間做好自然過渡,是“轉”這一教學環節的主要任務。在本環節的教學中,筆者著重采用了提問、聯系和對比的教學方法。首先向學生提問,何種傷口易于形成破傷風感染?引導學生思考破傷風梭菌的致病條件,使學生由“厭氧菌”聯想到“厭氧感染”,然后再進行前后聯系,回憶“革蘭氏陽性細菌外毒素致病及免疫學中抗毒素中和作用”知識,并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學習,通過分析總結,掌握新的知識點。
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內容是“防治原則”。該部分內容是以前面內容為基礎,通過總結分析得出結論,因此將該環節稱為“結”。在本環節的教學中,筆者主要采用了提問、聯系、病例分析、總結概括等教學手段。可向學生提問注射破傷風類毒素和破傷風抗毒素各有何用途?如何處理創傷才能避免破傷風感染?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回顧前面學習過的“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內容,結合前面學習的破傷風感染條件等知識,自己進行分析概括,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用精練、形象的語言進行總結,如可將人工自動免疫描述為“未雨綢繆”,將人工被動免疫描述為“亡羊補牢”,以便于學生記憶。最后,對實際病例進行分析,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布置課后思考題使其鞏固所學知識。
在同專業、同年級的學生中選取兩個班共94名學生參加實驗,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7人(自然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采用新型“四步教學法”進行教學。在課堂授課結束后,將“破傷風梭菌”重點內容以書面答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測試,當場發放答卷,回收率為100%,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兩種教學法測試成績對比()

表1 兩種教學法測試成績對比()
傳統教學法(n=47) 新型“四步教學法”(n=47)平均分 77.19±3.77 83.79±3.92
統計表明,采用新型“四步教學法”進行教學,能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學習成績有顯著提高。
“啟”、“承”、“轉”、“結”的核心是依照教育學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興趣動機和探究動機作為學習動力,以提問設置作為學習目標,掌控課堂節奏,引導學生思路,以案例分析和課后思考作為鞏固深化教學內容的手段。該教學法結合了經典“四步教學法”的優點,吸收了PBL教學法的長處,課堂教學環環相扣,聯系緊密,使學生能夠通過努力達到學習目標,滿足認知需求,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可有效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同時,該教學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廣闊的知識面,積極研究現代教學法,精心設計教學,才能有效地使用本教學法。該教學法已在教學實踐中初步得到應用,并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廣泛好評。
[1]毛山,羅向紅,魏巍,等.改良式“四步教學法”用于醫學實踐課的技能教授[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05-106.
[2]章志光.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管明.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之探索[J].廣西教育,2010(3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