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勇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數據統計等方法,從年齡、學歷、專業知識、指導內容,培訓認識與效果等幾個方面對福建省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調查分析,并根據調查的結論,提出合理性的建議。
關鍵詞:全民健身;社會體育;體育指導員;莆田市
一、前言
全民健身是調動人民群眾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增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它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體育發展水平、國民素質的重要標志①。社會體育指導員指的是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部隊體育以外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從事技能傳授、鍛煉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繁重的體力勞動已逐漸被腦力勞動和機械化操作所取代,對提高社會質量的要求更加強烈,對健康的認識也更加科學。人們對健康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沒有疾病的基礎上,體育鍛煉作為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愉悅身心和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社會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傳播者,其作用的發揮對促進社會體育的進一步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和法制化產生重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質量、深度和廣度③。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了莆田市部分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習研究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及其它有關的文件資料,同時檢索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查閱了大量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研究相關的學術論文,并對所得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和歸納。
(2)問卷調查法
依據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對問卷進行設計,參考相關心理學與體育學專家的建議對問卷內容進行篩選。
問卷的發放以現場收發的形式對莆田市各地200名正在進行培訓和指導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回收問卷188,回收率94%,有效問卷185份,有效率98.4%。
(3)訪談法
對莆田市個別優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訪談,從深層把握現狀,尋找規律。
(4)數據統計法
利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所有有效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人員結構特征
(1)性別與年齡特征
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男女比例分別為: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占58.4%,男性占41.6%,女性略高于男性。這說明了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不斷提高,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女性的數量正在不斷的擴大。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呈現不合理趨勢,年齡偏大:18-35歲占30.8%;35-59歲占50.3%;60歲以上占18.9%。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與健身群體的年齡結構具有一致性。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以中老年人為主,青少年所占比例不高,反映了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老齡化的現實狀況,通過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是:①中老年人群多數為退休人員,家庭穩定,經濟來源穩定,沒有任何家庭和經濟負擔,并且閑暇時間充足,有足夠的精力投身到體育鍛煉活動中,以增進健康,增強體質;②參加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人員中老年人占多數;③青少年喜愛的項目開展的太少;④服務方式主要以無償為主仍是當今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服務的主要方式,這樣直接導致了那些承擔著賺錢以成家立業、養家糊口的年輕人無法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隊伍中來。年齡結構不優化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容易造成社會體育人才隊伍的斷層和真空,不利于社會體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表1)
(2)職業特征與收入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學生占16.2%;專職體育工作者占4.9%;機關干部占17.8%;企業職工占15.7%;無職業者占31.4%;其他職業者占14.1%,表明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是以兼職為主,占95.1%,專職為輔,占4.9%。其中年收入在0.5萬元以下的占43.8%;0.5-1萬的占8.1%;1-1.5萬的占12.4%;1.5-2萬的占15.7%;2萬以上的占20%,這是由于在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并非是一種職業。在走訪中我們得知大多數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社會上的體育愛好者和熱心人士,特別是老年體育指導員往往出于興趣愛好、豐富閱歷、充實閑暇時間等單純的動機。④而真正為了獲得報酬而來的少之又少,這樣的氛圍對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固然有著一定的幫助,然而較低的物質回報也決定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多是以兼職為主,專職為輔的性質,那些承擔著賺錢以成家立業、養家糊口的專業人員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因此,不斷增加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是社會體育指導員真正走上職業化的道路的重要途徑。(表2-表3)
(3)技術等級水平與學歷結構
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技術等級水平非常不合理,目前擁有等級證書的占41.6%,無證指導的高達58.4%。他們的學歷結構:小學以下的占6.5%,初中占40.5%,高中及中專占22.7%,大專及以上占30.3%。能力始終是建筑在知識基礎上的,學歷可以從客觀上反映一個人知識的占有總量,知識量過少,必然會限制個人能力的發展⑤。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指導過程中,傳授體育運動技能的同時,傳授體育健身知識、體育健身教學方法、依據不同的健身對象因材施教的安排健身內容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的數量還大大不夠,未能滿足社會對體育指導員的需求。這是因為有很大一部分具有證書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并沒有進入到實際工作中來。在對無證指導人員進一步的訪問中了解到,絕大部分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因為對體育運動的喜愛以及在某個運動方面有一定的天賦或具有某項運動的特長,但是他們體育專業理論知識貧乏或一知半解,只知道怎么做并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技術等級越低,這方面變現就越突出。因此他們在進行社會體育指導時,在科學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嚴重欠缺,這就需要引起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必須進一步的優化其技術等級結構,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系統的體育專業知識,使其知識結構科學化、系統化,以利于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體育鍛煉中的作用,發揮他們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在科學、安全、有效的基礎上進行體育鍛煉,否則將影響群體活動的積極性和健身鍛煉的效果。(表4-表5)
2.培訓渠道
調查表明大多數社會體育指導員是通過長期鍛煉體會、短期培訓班、體育院校專業培訓和經驗累積而獲得相關的體育指導基礎知識的。其中經過體育院校專業培訓的僅23.2%,這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實際體育指導工作的開展將產生不利的影響。并且在科技高速發展和網絡普及性和優越性越來越得到人們認可的今天,教學網絡化將成為今后社會體育指導員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在加大長、短期培訓的同時,也應該適當的增加教學網絡化的力度。(表6)
3.培訓方式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采用集中培訓與自學、統一考試相結合的培訓方式。[6]問卷中對各種培訓方式的選擇中,39.5%的人選擇了集中統一面授,輔助自學為主;31.4%的人選擇了按指導對象的不同分開培訓;18.9%的人選擇了按指導項目的不同分開培訓;10.3%的人選擇了按服務方式(有償無償)不同分開培訓。相關部門在今后培訓內容的制定上應該充分參考廣大培訓人員的的意見,有意識的滿足學員的需求。(表7)
4.培訓內容
通過訪談得知,創新能力、指導健身能力、過硬的體育技能、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對一名合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非常重要。并且一名優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僅要具備以上各種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及活動能力、善于溝通能力、保健能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在以后的培訓上,我們應加大培訓具有全民綜合能力的社會體育指導員。
5.健身指導
據調查顯示,有75%的人參加過社會體育指導,主要從事的指導項目有媽祖功、媽祖操、廣場舞、健美操、籃球、羽毛球、武術、游泳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健身項目,這與人文環境、體育運動項目歷史文化以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對象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調查中,媽祖操、廣場舞和健美操以其特有的優美、簡單的動作,較強的實用性和廣泛適應性以及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器械可繁可簡,場地可大可小,時間可短可長,在練習中又可根據具體情況而變化,配以音樂,增強練習者的激情,深受人民喜歡。而在莆田還有一大部分人熱愛武術的武癡,他們練習的項目主要是各式的氣功、太極拳、太極劍,經常不定期的舉行太極拳、太極劍的比賽,普及率很高,習武成風。
6.培訓認識
課程設置是人才目標的具體體現,是為實現人才的培養目標服務的,因此在課程的培養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⑥。據調查表明,還是有一半以上的指導員認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是重要的,能夠在提高理論水平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技能水平。在培訓時間上,國家級和一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為80學時,其他級別則以自學為主⑦。在調查中,44.3%的指導員認為培訓時間明顯不夠長,應有所延長;34.6%的指導員認為培訓時間略為不夠,可適當加強;只有21.1%的指導員認為培訓時間已經足夠,不需要增加。這說明目前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時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應適當增加。調查還表明大部分指導員認為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培訓課程的內容上存在問題,39.5%的指導員認為培訓缺乏對項目技能的培養;25.4%的指導員認為培訓缺乏對指導能力的培養;這些數據說明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課程并沒有充分重視專業指導能力的培養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實際需求,這樣嚴重限制了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專業指導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在以后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中,不僅要增加培訓時數,而且在內容上應加重對項目技能和指導能力培養。(表8-表9)
7.培訓效果
據調查表明,有93.0%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認為參加培訓對實際指導工作有意義;只有7%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認為參加培訓對實際指導工作沒有意義,并且在調查中超過95%以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對培訓的管理和培訓內容感到滿意,87.6%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認為培訓的難度適中,能夠幫助到他們日常的健身指導工作。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對實際指導工作具有良好的實踐意義。但是畢竟只有建立科學的培訓制度,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質量社會體育指導員⑧。因此在以后的培訓內容上,應針對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群眾的需求緊密結合,設計出有結構層次并且有空間有序性和時間連續性的課程結構,在優化培訓課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綜合素質。(表10-表12)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總體數量不足,無證指導占多數;女性指導員比例略高于男性;以初中學歷居多,高中、中專及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整體文化素質偏低,不能滿足作為社會體育指導員所要具備的條件。
(2)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普遍偏大,職業化程度普遍不高,掌握和推廣的內容單調,多為義務教授和推廣,不能滿足現實社會的需要,需要進一步培養年輕型的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
(3)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健身指導服務方式為無償為主,從事的指導項目有媽祖功、媽祖操、廣場舞、健美操、籃球、羽毛球、武術、游泳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健身項目,這與人文環境、體育運動項目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對象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4)莆田市采用集中培訓與自學、統一考試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社會體育指導員大多數是通過長期鍛煉體會、短期培訓班、體育院校專業培訓和經驗累積而獲得相關的體育指導基礎知識的。
(5)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課程并沒有充分重視專業指導能力的培養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實際需求,限制了莆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專業指導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2.建議
(1) 一方面加強對低學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在豐富其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使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吸納更多體育專業大學生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隊伍中來,吸引和吸收更多的高素質體育人才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中來,全面充實和優化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
(2)提高政府職能,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社區體育基礎設備,建立專門的青少年社會體育輔導站, 以改善現有的社會體育輔導站練習者年齡嚴重老化的問題。
(3)今后應側重于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制度和立法的研究,政府相關部門應與專業體育院校協作,加快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資格鑒定的進程,完善培訓制度,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并打破資格終身制,建立嚴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考評制度。
引文注釋
① 陳英軍.湖南省全民健身運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4(6):137-142.
② 鄧星華.論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J]體育學刊,2001(1):30-32.
③ 肖蓮花.湖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05.
④ 黃鑫.赤峰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2011.27(11):202-203.
⑤ 韓春利.體育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⑥ 劉倩. 北京市海淀區城市社區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09(05).
⑦ 倪同云,白玲,陳琳,楊新利.完善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制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1):37-43.
⑧ 陳立農,金成全,李欽升,李發林.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的困惑與對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4):7-10.
(作者單位:涵江區白塘鎮中學 體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