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神十”的火箭預計4月出廠
日前,用于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順利通過總裝質量驗收評審,并轉入測試階段。該火箭將于春節前完成所有出廠測試工作,預計4月出廠。(航訊)

長五全箭振動試驗拉開序幕
2012年12月28日,隨著指揮員發出“起吊”命令,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助推器開始吊裝進入新一代全箭振動塔,這意味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全箭振動試驗拉開了序幕,這也是中國新一代全箭振動塔迎來的第一個試驗部件。
據介紹,長征五號全箭試驗件將于近期全部吊裝進入振動塔并完成組裝,之后將開展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全箭振動試驗。振動試驗將包括20余個飛行秒的測試,不僅可為長征五號安全飛行提供可靠參考,還可為后續的模擬仿真試驗收集參考數據。據了解,試驗期將持續一年左右,如果通過本次試驗,長征五號將正式具備進入太空的能力。(航訊)
固安航天科技產業園奠基
2012年12月1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當日,固安航天科技產業園先期啟動項目也正式動工,此舉是集團公司積極培育航天技術裝備、衛星應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企地經濟融合互動的一項重要舉措。
依據協議,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安排具有技術優勢和良好發展前景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進駐園區,大力推進科技平臺、產業園區和產業化基地建設,在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大投入,促進科技創新、人才集聚與資源整合,與廊坊市共同打造高端航天科技產業園區。(杭文)
希望一號衛星在軌穩定運行三周年
截至2012年12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制的希望一號衛星已在軌穩定運行三周年,超出設計壽命兩年時間。該衛星于2009年12月1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圓滿完成了中國科協和中國宇航學會主辦的各項飛行任務和多項活動,目前仍在軌穩定運行。(杭文)
北斗導航系統任務團隊榮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創新獎”
2012年12月12日,CCTV第十三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揭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任務團隊榮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創新獎”,北斗衛星總指揮李長江、總設計師謝軍和楊慧;長三甲系列火箭總指揮岑拯、總設計師姜杰參加頒獎典禮。
繼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團隊2011年獲得CCTV經濟年度人物年度大獎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任務團隊成為了第二支榮獲該系列獎項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團隊。(航訊)

航天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落戶武威
2012年12月10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所屬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與甘肅省武威市簽署項目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國航天武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即將落戶武威,企地雙方將共同打造以風光互補發電、先進風電機組成套設備和發電機、葉片、變流器等關鍵部件制造為主的新能源產業鏈。(航訊)
航天科工與北京大學攜手共建創新體系
2012年12月1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與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全面、深入的戰略伙伴關系,在學術、技術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深化協同創新,促進共同發展。根據協議,雙方將通過合作研發、共同培育項目、聯合申報與建設創新平臺、資源共享、成果轉化等模式,重點在空間探測、微處理器及系統、微電子技術、量子技術、化學與分子工程技術、航天防務專用技術等領域開展學術、技術合作,進行高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聯合研發。同時,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強校企合作。(航訊)

北京光纖技術中心揭牌
北京市光纖傳感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日在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揭牌,15位光纖傳感行業內專家組成了工程技術中心第一屆技術委員會。
該中心依托于時代光電公司,主要用于開展光纖傳感系統方面的重大關鍵性、基礎性和共性技術研發,推動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光纖傳感類科研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
按計劃,該中心將在未來3年~5年中進行光纖傳感系統基礎技術研究和產品工程化技術研究,完善光纖傳感系統的產業鏈建設,推出更多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光纖傳感系統系列產品。(杭文)
樂凱公司完成整體改制
2012年12月26日,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樂凱公司)在保定揭牌,正式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成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
改制后,樂凱公司注冊資本為26億元人民幣,公司名稱由“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了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目前,樂凱公司已經從傳統的感光材料制造商,轉型為在高性能膜材料、數字印刷材料、圖像信息及新能源材料、精細化工材料領域中集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產品涉及四大業務體系100多個品種,在國內建有完善的營銷服務網絡;擁有“樂凱”和“華光”兩個中國馳名商標。(航訊)
航天科工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
日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推進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了揭牌儀式。該實驗室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與某高校聯合建設。(杭文)
神九任務團隊被授予“影響中國”年度科技人物
近日,2012“影響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京舉行,學界、企業界、教育界、文化界等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2012“影響中國”年度人物揭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團隊榮獲“影響中國”2012年度科技人物大獎。長二F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作為團隊代表上臺領獎(如圖)。
“影響中國”年度人物評選由《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新聞社主辦,自2009年以來,每年評選表彰一年來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受到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杭文)

中國航天,繼續給力!
22001122年全球共進行7788次航天發射,與22001111年的8844次相比,有小幅下降。其中,7722次取得成功,44次失敗,22次部分失敗,成功率達92.3%。俄羅斯以29次發射穩居首位,中國以19次成功發射名列世界第二。美國共發射13次,其中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的商業飛船順利完成任務。2012的航天發射還使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白俄羅斯和朝鮮5個國家首次擁有了自己的衛星。2012年對于中國航天人來說是非常給力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共實施19次航天發射任務,將28顆航天器送入太空,并圓滿完成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長征三號丙火箭發射天鏈一號03衛星
繼2011年年度發射次數超過美國升至世界第二后,2012年再度蟬聯亞軍。高頻率發射和高成功率說明中國航天已經在規模和質量上得到空前的飛躍,中國航天事業已進入穩步、快速發展時期。
自1970年4月首次發射以來,截至2012年底,長征運載火箭已發射174次。目前,中國航天器年出廠能力達到25顆~30顆,現役運載火箭年出廠能力達到20枚。根據計劃,今年中國將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和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飛行試驗任務,還將發射近20顆衛星。

從左到右分別為劉洋、景海鵬、劉旺
2012年6月,景海鵬、劉旺、劉洋3名航天員乘坐神舟九號飛船成功與天宮一號對接,在軌正常工作和生活了十幾天后成功返回,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取得圓滿成功。
根據計劃,神舟十號飛船計劃于今年6月上旬發射,3名航天員將訪問天宮一號。神舟十號將是一次旨在為天宮一號提供載人天地往返運輸服務的應用性飛行,乘組很可能仍然由兩名男航天員和一名女航天員組成。中國還將在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并開展較大規模空間應用。

長征二號丁火箭吊裝
2012年,全球總計簽訂18個商業通訊衛星合同,其中美國公司占據2/3份額。這一年中,中國圓滿完成5顆外星發射,其中,委內瑞拉遙感衛星發射實現中國遙感衛星出口零的突破,長征二號丁火箭首次發射國外研制衛星,豐富了長征火箭家族“走出去”成員。中國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簽署2份國際商業衛星整星出口合同,并正在與多個國家進行商業衛星出口談判。
截至目前,中國共實施35次國際商業發射,發射了41顆衛星,完成了4次國產通信衛星在軌交付、1次國產遙感衛星發射,還提供了7次搭載服務、與國際用戶簽署了8個國產通信衛星出口合同。

嫦娥二號在設計壽命期滿后又超額完成拉格朗日點探測、小行星交會探測兩項拓展測試任務,并繼續飛到了中國航天器的最遠距離——1000萬千米的深空,為后續深空探測任務的開展進行了多項有益嘗試。
承擔“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正樣研制進展順利,各項工作抓緊推進,將于今年下半年擇機發射。嫦娥三號任務技術更新、風險更高、難度更大、責任更重,將實現中國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為中國深空探測的發展進一步奠定技術基礎。

?
經過5年布局,2012年4箭6星的密集部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已達成階段性目標——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地區的定位能力。同時,定位精度從25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北斗導航系統現已轉入建設和應用并舉的新階段。
2012年12月27日上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自當天起,北斗系統在繼續保留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有源定位、雙向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基礎上,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