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理工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截至2011年,我國已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訴訟最多的國家,對我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根據規定,當某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其正常價值,就可判定為存在傾銷。而固定資產通過折舊將價值轉移到產品中,不同的折舊方法將使每一期間的折舊費用不同,進而影響各期的產品成本和價格。因此,對出口企業而言,合理地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對于反傾銷應訴而言極為重要。只有合理地計提折舊,準確計算產品成本,企業在面對反傾銷指控時才能提供更為真實、可靠的會計數據,提高反傾銷的勝訴率。
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包括直線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三種。
直線法也叫年限平均法,該方法假設折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損耗,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不變或可以忽略不計。根據直線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固定資產在每一會計期間轉移到產品中的生產成本一致,企業的生產成本較為穩定。直線法以時間為基礎,計算簡便,因此在日常經營中運用較為廣泛,但并未考慮利息和通貨膨脹、修理維護等后續費用的變動、固定資產自身效率降低、固定資產減值、固定資產實際使用年限、資金時間價值以及企業經營成果等因素對折舊的影響。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以上因素均具有不確定性,按直線法計算的凈利潤將造成投入總額的收入率不斷提高的假象。此外,直線法未考慮無形損耗、固定資產的損耗價值無法盡快回收變現以及后期修理維護費增大使生產成本加大等因素的影響。
工作量法指在使用期內對固定資產按預計完成的工作量計提折舊。該方法計算的各期折舊額與當期的實際工作量有關,工作量越高所計提的折舊越多,固定資產的使用程度和價值損耗也越高,能夠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價值損耗情況。工作量法是直線法的補充和延伸,計算較為簡便。但工作量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未考慮修理維護等后期費用,未考慮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下降,未考慮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對資產使用的影響以及每一工作量以相等折舊額衡量是否合理。
加速折舊法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特點是前期計提的折舊費用較多,以后各年逐漸減少,資產的大部分價值在使用年限的前期計入成本費用中。相較于前兩種方法,加速折舊法的優點如下:第一,由于后期修理維護費用增多,加速折舊可使計入成本中的費用較為平均,實現服務效能和費用的配比。第二,考慮了時間價值的影響,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第三,前期計提折舊較多,后期計提較少,可使企業推遲納稅時間。第四,考慮了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下降。然而,當企業固定資產較多時,計提折舊的工作量也相對較大。
發達國家多采用加速折舊法,其中以英、美、澳、日為代表。美國規定可以采用直線法、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英國主要是采用余額遞減法,但規定固定資產的最高折舊率為25%;澳大利亞規定固定資產的年標準折舊率為20%至33%;而日本則對不同的折舊方法規定了不同的折舊率,直線法的年標準折舊率為10%,余額遞減法為20.6%,經政府批準可按34%-55%計提。然而,我國不同企業選擇的折舊方法有所不同,據1994年至2009間的經濟運行數據統計,我國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率約為5.9%。由此可見,即使部分國家未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其所規定的折舊率也均高于我國企業。
第一,能夠降低反傾銷風險。固定資產折舊率較高的情況下,計入產品成本的折舊額就越多,在此基礎上確定的正常價值就越高,即使選擇替代國,所計算的傾銷幅度也較小。第二,能夠實現資產的更新及增強企業競爭力。較高的折舊率會使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較快實現固定資產的更新,縮短使用年限,提高投資效率。先進的設備在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提高生產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第三,使會計信息更為真實、可靠。通貨膨脹、科技發展均將對固定資產折舊產生影響,加速折舊縮短了折舊年限,將大部分資產在前期攤銷,即使存在不確定因素,也不會對各期的攤銷產生太大的影響。此外,加速折舊還可避免資產減值對會計信息的影響,使企業應訴反傾銷時所提交的會計資料更為真實。
我國出口企業遭受反傾銷指控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經濟地位不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的確認以公認會計原則為基準,要求核算結果被承認和接受。在確定我國出口產品正常價值時,以替代國產品的市場價格而非我國市場價格計算,但由于我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導致了價格競爭優勢,使得特定替代國的選擇造成了傾銷的假象。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出口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其所提供的成本資料也不被認同。更何況目前我國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率偏低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降低,在面對指控時反傾銷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為此,筆者建議,單獨針對出口企業構建固定資產折舊準則,規范固定資產的折舊率和使用年限。一方面,在國外企業固定資產所采用的折舊率基礎上,應適當的提高我國出口企業的折舊率。由于統一要求出口企業采用某一折舊方法不現實,因此可借鑒日本的相關規定,針對不同的折舊方法設置不同的折舊率,基本與國外企業折舊率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另一方面,應縮短我國出口企業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美國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超過20年的約占34%;日本約有35%的設備使用年限為10年至20年,61%的使用年限在10年以內。而我國固定資產的平均使用年限為25年,遠遠超過了國外的使用時間。因此,應縮短我國出口企業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盡可能與國外的水平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