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昱昇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大連昱昇礦業,是一家頗具成長力的新銳企業。從2005年至今,他們幾乎每兩三年就有一個“大動作”,隨之而來的就是一次“新飛躍”。如今,“昱昇”旗下已形成“三足鼎立”的產業布局,資產總額達兩億元。其中,2012年,大連昱晟石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一家東北最大、國內領先的專業石材精加工企業,不僅一舉填補了行業空白,更給祖祖輩輩生活在瓦房店市萬家嶺鎮的鄉親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要解讀“昱昇”,首先要讀懂一個人——她就是“昱昇”的創始人、總經理張麗。熟悉張麗的人都知道,身為“70后”的張麗,不僅是一位擁有敏銳市場洞察力的創業者和極具遠見卓識的企業家,更是位懂得生活、充滿愛心、甘于奉獻的魅力女性,而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她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推力。作為大連市第四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張麗近年來不僅累計捐款數百萬元,更以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投身公益事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這也使“昱昇”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在大連商界,很多人都對“昱昇”當家人張麗的遠見卓識贊不絕口。“昱昇”的跳躍式發展,恰恰與此有著很大關系。與多數成功人士一樣,張麗是一個不畏懼困難的女人。她用水滴石穿般的韌性攻克了一個個人生難關,她用女人的婉約與領導者的豁達,于不經意間一次次改寫自己的人生軌跡。
近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眾多的民營企業家或觀望、或等待、或徘徊。其中一些企業家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進入高科技產業;有一些企業家則選擇減產裁員,降低生產成本。而此時,張麗卻把眼光投向了廣闊的農村,并大刀闊斧地規劃了企業未來藍圖,開始邁入了舞動新農村建設致富之路。
近些年來,萬家嶺鎮政府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提出了“礦業強鎮”的發展思路。為了盡快形成地區產業優勢,他們還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而張麗也正是由此與萬家嶺的鄉親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三年前,張麗隨著政府的招商引資活動,走進了瓦房店市萬家嶺鎮,從此開啟了她事業新的征程。萬家嶺鎮地域遼闊,群山環繞,風光宜人,但是由于缺乏工業企業,多年來,地方經濟發展一直比較緩慢、百姓生活比較落后。同時,張麗也發現這里山多地少,除了山坡上少量的果園,耕地寥寥……富有敏銳市場洞察力的張麗,把目光投向了大山,走到山上花崗巖石依稀可見。這一發現,立即令她“興奮”起來,這不就是資源嗎?這不就是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資本嗎?隨后,辦事干脆利落的張麗相邀有關“內行”的朋友,多次到萬家嶺進行實地考察,并請權威地質勘探部門前來現場勘測,其結果正如人心所愿。在萬家嶺馬屯村,已探明礦區花崗巖儲量達320余萬立方米,一座荒山竟蘊藏著如此巨大的寶藏,且巖石具有材質均勻,光澤雅致,無輻射性污染,耐磨耐腐蝕等優良特性,是建筑、道路、裝飾、雕刻等理想用材,豈不令人歡欣鼓舞。接下來,張麗不辭艱辛,費盡周折,從市里到省里,從省里到市里,申請礦山開采許可權,經過近一年的奔波,各項手續齊備,2010年10月,張麗大手筆投資,大連昱昇礦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多年來,張麗以勇于挑戰、開拓創新、敢想敢為的創業精神,帶領企業和員工不斷創造奇跡。從大連富貴昱昇食品有限公司做起,到大連昱昇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做實,再到大連昱昇礦業有限公司和大連昱晟石業有限公司的相繼成立,踏踏實實,步步為營,不斷發展壯大。張麗以其果敢與魄力,帶領昱昇礦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完美蛻變。
從食品產業到綠化工程,再到礦山開采、石材加工,這一次次跳躍式發展,令“昱昇”的天地變得越來越寬廣,資產總額也迅速增至兩億元。
張麗說,“投資辦企業不能光想著經濟利潤,更要關注由此所帶來的社會效益。這是每個企業家的責任。”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眾多企業熱衷于投資、地產行業,追求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張麗卻把“投身三農產業,加速新農村建設“,作為企業發展戰略,這不僅僅體現了一種智慧,更需要有一份責任和一些魄力。繼2010年成立大連昱昇礦業有限公司后,2012年5月,張麗又再次投資成立了大連昱晟石業有限公司。同時,她先后投資幾億元在萬家嶺鎮蓋亮線公路東側規劃了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的生產加工基地。由他們生產的蘑菇石、剁斧石、機刨石、臺階石等天然礦石產品,以及各種工藝雕刻、牌坊、光板、火燒板、荔枝面、導盲石、路沿石、工程板等異形板,填補了東北地區石材精加工的空白,同時也為促進當地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張麗和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下,一個集礦山開采、板材加工,異形加工為一體的頗具規模與實力的現代化石材企業呈現在大眾面前,并由此帶動了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石材產業的發展。企業正常投產后,年產值可達兩萬余萬元,納稅額將超2000萬元,并可吸納300人以上實現就業或再就業。這些數據將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充和實力壯大而發生幾何式變化,企業也將開始踏入發展的快車道。同時,對拉動萬家嶺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增加當地政府稅收,提高當地群眾就業與收入,改善當地群眾生活,都必將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與此同時,石材產業也在萬家嶺鎮鑄就它不可動搖的支柱產業地位,將為未來萬家嶺鎮經濟的發展撐起一片藍天,并將促使萬家嶺鎮逐步形成以石材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輻射全國的重要石材集散地。張麗坦言,“通過企業的發展,全力打造東北石材建材產業集散地,快速推動石材產業的升級換代,不斷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的暢通流動,使其走上一條市場、產業、基地良性互動的特色產業發展路子,有效推進石材產業迅猛發展。從而使萬家嶺鎮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實現石材集約化、產業化發展之路,并極大地提升百姓生活質量,這也是我們企業最大的奮斗目標。”
是什么讓張麗擁有如此超然的心境?也許,因為她早已讀懂了經歷就是人生的財富,所以,她讓自己的生命和事業如花一樣燦爛綻放。
在張麗看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經濟戰略性發展所必須解決的重大歷史任務。在面臨全球經濟低迷的現狀下,企業立足本行業,以提高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為切入點,積極融入新農村建設之中,不僅是企業應對危機,調結構、轉方式的一種新的戰略決策,更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有效途徑。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張麗將目光投向了萬家嶺鎮。這是一個山多地少,土地資源匱乏,但擁有豐富的花崗巖礦產資源,經濟落后的貧困山區。經過一番考察、調研,張麗決定開發萬家嶺鎮花崗巖資源,利用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將其轉變為產業優勢,同時通過廣泛的內引外聯,招商引資,創辦石材市場,盡快形成規模開采、加工、銷售、創匯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
發展企業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張麗不僅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充滿愛心、名副其實的社會慈善活動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她時刻不忘回饋社會,積極為社會公益事業和扶貧助殘做貢獻。她常說:“我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深知老百姓的生活不易。企業存在的價值不僅是創造利潤,更在于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造福一方百姓。”昱昇礦業進入萬家嶺馬屯村伊始,她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所面臨的困難與疾苦,在百忙中擠時間走訪了幾百戶農家,噓寒問暖,想方設法為百姓分憂解難而不惜錢財。先后投入大量資金為村里更換了全新的供電線路,從根本上解決了動輒停電,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老問題;又將一條顛簸泥濘的鄉間小道改造為柏油道路,老百姓再也不為雨雪天行路難而發愁;至今已連續3年,在春節前夕,由她出資購置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分別送到馬屯村700余戶村民家中……
萬家嶺鎮上那些年老體弱的傷殘老兵們不會忘記,2012年新年第一天,是張麗冒著嚴寒、頂著風雪,陪同遼寧光達優撫愛心基金會領導,前來看望他們,并當場將20萬元救助款送到了他們的炕頭上,讓他們感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而為了使這些曾經為新中國出生入死的老兵們能夠頤養天年,張麗自己還一再增加對他們的經濟援助。同樣忘不了張麗的,還有萬家嶺的殘疾兒童。三年間,她多次向這些孩子們捐款捐物,使他們的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類似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張麗把這些愛心捐助當成自己的一種責任,而這些年到底捐助了多少,她自己也已記不清了。隨著昱昇礦業和昱晟石業這兩家公司的相繼成立投產,不僅創造出越來越多新的就業崗位,更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使當地經濟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
說起這些,張麗坦言:“一個企業家應該懂得,個人的幸福依存于周圍人的幸福,周圍人幸福了,你才會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她表示,為了進一步發揮萬家嶺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將其真正轉變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優勢,昱晟公司將摒棄傳統石業的粗放式生產加工模式,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妥善解決好環保問題。同時還要通過廣泛的內引外聯,招商引資,引進更多的石材生產廠家到萬家嶺來投資辦廠,創辦規模化的石材市場,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隨著礦山開采量的不斷增加和昱晟石業有限公司廠區的建成投產,經過深加工后生產出的各種類型的石材,不僅將被銷往國內各大建筑裝飾材料市場,還計劃進軍國際市場,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在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深山中已沉睡多年的花崗巖終于被重新喚醒了。這些曾經與萬家嶺人朝夕相處的花崗巖,不僅將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收入,同時也將改變這里的村屯面貌,創造出一個更加欣欣向榮的新農村。
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張麗也先后被評為“民革遼寧省優秀黨員”、“大連市巾幗建功標兵和大連市第四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并擔任了大連市工商聯合會常委、民革大連市委婦女委員會副主任、瓦房店市人大代表等社會職務。事業有成的張麗更將公益事業與企業經營實踐相結合,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從而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企業發展之路……
在大家眼里,張麗既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創業企業家,又是一位充滿愛心、名副其實的社會慈善活動家。初次見到張麗時,就能感覺到她身上擁有著與生俱來的豪爽和大氣。張麗的陽光和真誠是每一個接觸過她的人都能感知到的,她那燦爛的笑容和率性爽直的個性,無形中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對于張麗而言,她的事業包括兩大部分,一方面是在經濟領域不斷開拓創新,爭取最佳效益;另一方面則是在慈善事業上奉獻更多的愛心。這兩者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并將成為她一生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