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云南昆明650224)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于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啟動。隨著稅制改革的深化,建筑業“營改增”勢在必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的通知》(財稅[2011]110號)擬將建筑業營業稅改征為增值稅,稅率為11%。建筑業“營改增”,涉及建筑業及其上下游產業鏈,對建筑業的發展影響深遠。本文根據試點行業模式,結合作為建筑業上市公司的上海建工集團,分析建筑業“營改增”將給企業稅負帶來的影響。
由于建筑市場是買方市場,業主在合同價格條款談判上占絕對優勢,“營改增”后,估計相同標的物合同價格變化不大。增值稅是價外稅,建筑合同總價變成含稅價格,同等條件下,建筑企業營業收入比稅改前下降9.91%[11%/(1+11%)],對企業規模帶來較大影響,降低了建筑企業在全行業中的地位和排名,對企業信用評級、融資授信將帶來負面影響。
一方面,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建筑企業購置原材料、固定資產等可按規定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資產的賬面價值比實施營業稅課稅時小,導致資產總額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凈資產保持不變,資產總額下降使得資產負債率相對增加,降低企業資產抵御風險能力。
建筑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每年可創造大量的產值、收入。建筑工程耗用的建筑材料如鋼材、水泥、管材、預制構件等基本都是從繳納增值稅的生產企業取得,在其流轉環節已經繳納了增值稅,由于建筑業繳納的是營業稅,購進的建筑材料及其他物資所負擔的進項稅不能抵扣,還要按其稅后的收入全額繳納營業稅,造成重復征稅,對增值稅的中性原則影響也很大,極易扭曲商品的市場價格。“營改增”后,建筑企業一般納稅人增值稅是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以總包開出發票和收到分包發票的差額為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稅負。
建筑企業營業稅稅率一般為3%、5%,改征增值稅后原則上適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稅率為11%。兩者之間稅率存在差異。筆者通過無差別抵扣率法,得出兩種稅制下稅負平衡點。
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不含稅銷售額×稅率×(1-抵扣率);營業稅額=含稅銷售額×營業稅率;當兩項稅額相等時,此時為無差別抵扣率:抵扣率=1-營業稅率×(1+增值稅率)/增值稅率。
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與建筑企業打交道的納稅人多為小規模納稅人,建筑市場魚龍混雜,原材料中存在部分低抵扣稅率和問題發票,影響進項稅額抵扣;另一方面,由于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商品、服務價格存在差異,供應商的選定也對稅負產生較大影響。
根據規定,“營改增”試點實施前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試點納稅人,應向國稅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手續。由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財務報告可知,上海建工2010、2011兩年的銷售額均超過百億元,所以應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盃I改增”后稅率由原來的營業稅稅率3%變為增值稅稅率11%。
1.“營改增”前稅負分析。
“營改增”之前應交營業稅=11 471 691 002.63×3%=344 150 730(元)
營業稅稅負=應納稅額/營業收入=344 150 730/11 471 691 002.63=3%
“營改增”之前應交企業所得稅=388 520 520.98×25%=97 130 130.23(元)
2.“營改增”后稅負分析。
“營改增”后應交增值稅=(11 471 691 002.63-11 239 565 145.55)/(1+11%)×11%=23 003 463.6(元)
“營改增”后增值稅稅負=23 003 463.6/[11 471 691 002.63/(1+11%)]=0.22%
“營改增”之后應交企業所得稅=(388 520 520.98+344 150 730)×25%=183 167 812.7(元)
1.“營改增”前稅負分析。
“營改增”之前應交營業稅=16 693 099 969.24×3%=500 792 998.8(元)
營業稅稅負=500 792 998.8/16 693 099 969.24=3%
“營改增”之前應交所得稅=608 680 597.79×25%=152 170 149.4(元)
2.“營改增”后稅負分析。
“營改增”后應交增值稅=(16 693 099 969.24-16 196 119 960.41)/(1+11%)×11%=49 250 270.27(元)
“營改增”后增值稅稅負=49 250 270.27/[16693099969.24/(1+11%)]=0.33%
“營改增”之后應交所得稅=(608680597.79+500792998.8)×25%=277 368 399.1(元)
以2010年為例,考慮附加費和所得稅后企業整體稅負的變化為:
改革前總體稅負=營業稅+城建稅+教育附加費+所得稅=344 150 730+344 150 730×7%+344 150 730×3%+97 130 130.23=475 695 933.2(元)
改革后總體稅負=23 003 463.6+23 003 463.6×7%+23 003 463.6×3%+183 167 812.7=207 022 404.5(元)
根據表1計算的數據可知,營業稅改革對“上海建工”而言,增值稅的稅負降低,企業綜合稅負下降。
施工企業承建的工程項目比較分散,很多工程所處地域比較偏僻,所面對的材料供應商及材料種類“散、雜、小”,如磚瓦、白灰、砂石、土方及零星材料基本上由個體戶、雜貨店、小規模納稅人供應,購買的材料沒有發票或者取得的發票不是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建工企業應當多從一般納稅人企業購進原材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使得材料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控制企業稅負。
目前,很多建筑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快,導致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面對工資成本不斷增漲的壓力,企業盈利空間越來越小。上海建工應加大技術革新力度,不斷提升勞動力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
首先,應加大對會計人員培訓力度,加強對增值稅法、建造合同等專業知識宣傳和學習,完善會計核算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會計核算能力與核算技巧,精準進行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等的核算,并配備有效的發票體系。其次,由于增值稅采取的是憑專用發票實現稅款的抵扣,企業應加強建筑施工現場的信息化建設,著力增強會計核算的效益和水平,建立健全賬目資料的處理系統,加強對相關業務人員的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增值稅相關專用發票開具認證、取得、抵扣以及防偽功能的稅務控制系統的應用等。
營業稅改增值稅,稅收政策的變化無疑給企業稅收籌劃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業應在獲取真實、可靠、完整的籌劃材料的基礎上,選準籌劃切入點,制定正確的籌劃步驟,才能做出最符合企業要求的有效籌劃方案。如對納稅人身份的籌劃,施工材料采購的籌劃,固定資產購進的籌劃等,如何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從而達到合理減輕企業稅負的目的,需要會計人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