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婭
臨安是個典型的山區市,80%以上農民靠山吃山。崎嶇的山路,不僅拉遠了山區百姓與山外世界的距離,更隔斷了山區林農的致富路。為使臨安境內數百條崎嶇山路變成當地農民的致富路,臨安市人大展開了持續的監督。

這是一條通往深山的林道,更是深山農民擺脫貧窮的致富路。
“今年收毛竹還打算請幫工嗎?”
“不請了,現在路修到了山腳,可以直接用車裝了。這樣一來,我家一年至少可以節省1000多元的幫工費哩?!?/p>
2012年8月,臨安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就山區林道建設開展調研時,玲瓏街道化龍村村委會主任夏卓偉回想起以前的日子苦不堪言,他指著牛石塢的林道說:“原來這里只有一條不足半米寬的羊腸小道,村民砍伐毛竹全靠肩挑背扛,十分不便?!?/p>
自林道開通以來,車子可直接開進林區??粗惠v輛滿載毛竹、山核桃的貨車在山林間來回穿梭,當地林農都對臨安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心懷感激,要不然,他們又得忙著找幫工背毛竹、山核桃了。
臨安市“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蓋率76.55%,山林面積391萬畝,農村人口80%以上分布在山區,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市。
對臨安市40多萬山區農民來說,打通一條通往山林的道路,就是開辟了一條致富之路。而這,也正是當地林農期盼已久的夢想。
“每到毛竹砍伐季節,所有毛竹都得靠人工背下山。肩上壓著二三百斤重的毛竹,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實在費力,肩膀磨腫、腳底起泡,甚至流血化膿,都是常有的事?!闭f起自己背毛竹下山的經歷,高虹鎮林農王志財連連搖頭。
“天下著雨,山路泥濘不好走,我背著兩百斤的山核桃從山上下來,腳下一滑,連人帶核桃滾下山去?!敝v到這里,島石鎮林農帥永武已是泣不成聲,“命是保住了,人卻癱了,醫藥費花了十幾萬不說,還成了家里人的累贅!”
…………
林農們的抱怨和疾苦讓來自農村一線的人大代表感同身受,他們當即表示,要把林農的呼聲帶到人代會上去。
2008年1月,王立標等11名市人大代表向臨安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要求出臺林道建設資金補助若干政策的建議》。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王立標代表直言:“像清涼峰鎮地勢兇險,林道建設每公里至少要花費15萬至20萬元,還要補償道路農作物經濟損失,政府如果不補助,光靠鎮政府和村里這點錢,林道怎么建得起來?”
在2009年的臨安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鄭瑞云等12名人大代表再次向大會提交了《關于要求市政府對林道建設進行重點立項補助的建議》,強烈呼吁政府部門根據地區差異實施補助政策,對偏遠山區的主要林道建設加大補助力度。
“每次山核桃采收時,林農們都得肩挑背馱,僅雇用工人的勞務費用就占總收入的60%。要想切實提高林農收入,首先得加快林道建設?!痹谌舜鷷辖邮苡浾卟稍L時,許祥輝代表義正詞嚴地道出了林農們的苦衷,他隨即向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提交了《關于要求加快林道建設的建議》。他說,當地林農期盼林道建設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而是幾代人的夙愿。
據了解,僅2008年和2009年的兩次人代會,便有64位代表就加快林道建設、加大林道建設資金補助力度等問題,提出了9件建議。
在人大代表就該民生議題振臂高呼時,臨安市人大常委會也連續將該議題列入常委會重點監督議題。
2009年4月,臨安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苗強帶領調研組趕赴橫畈鎮白水澗村,通過走訪農戶、交流座談等形式,就林道建設問題開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調研。
4月10日,在白水澗村的村委會辦公室里,擠滿了村民代表、村干部、毛竹種植大戶和部分人大代表,他們都是來向調研組反映當地林道建設情況的。
“白水澗村的林地偏遠,路基較差,有些路段根本沒有路基,要想修建林道,勢必得放炮、挖地、造橋,每公里的建設成本預計要3至5萬元,但現在林業部門僅補助幾千元,村里又沒錢,建設資金缺口很大?!卑姿疂敬宓拇逦瘯魅稳A孝榮首先發言。
“我給大家算一筆賬:現在毛竹市場價每百斤35元,雇工、運輸成本每百斤要花費20元,林農實際收入每百斤只有15元左右。如果建成林道,毛竹的運輸成本將降至每百斤8元左右,這樣每百斤毛竹可節約成本12元左右。按白水澗村每年可砍伐1000萬斤毛竹計算,全村1468人,人均可直接增收817元?!卑姿疂敬宓狞h支部書記錢衛國顯得有些激動。
面對調研組,毛竹種植大戶陳興良更是道出了林農們的心聲,“吳主任,林農們賺錢太難了,肩挑背馱不說,雇工、運輸成本還這么高,幾乎占去收入的一半,如果政府再不幫我們修建林道,這毛竹山我實在是承包不下去了?!?/p>
…………
座談會結束后,調研組一行心情沉重,他們深知,臨安是林業大市,白水澗村的情況正是全市林區的縮影。
在隨后與林業局、財政局的調研座談中,兩家單位負責人更是坦言,“4年內,臨安市待建林道共有近700條,如果按照現有的補助政策和扶持力度,要建成這些林道如同紙上談兵。”
針對調研時發現的建設資金缺乏、管護工作不力等問題,調研組向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了要盡早編制林道建設規劃,將其作為開工建設和安排補助資金的前提和基礎;要創新管理機制,落實管護責任,建立林區道路管理的長效機制;相關部門要根據工作職責加強協同配合,合力推進林道建設。
兩年間,人大代表議案建議不斷,人大常委會視察調研不息,引起了臨安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分管副市長立即帶領林業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深入山區鄉鎮,就林道建設問題開展專題調研。

道路不通,人大監督不止。
2009年4月,臨安市政府終于制定出臺了《臨安市千里富民林道建設總體規劃》,對林道建設布局、規模、層次、類型及進度作出了具體安排。根據規劃,全市共計劃建設林區道路697條,總長1119公里,其中一期(2009-2010年)規劃 263條,二期(2011—2013年)規劃434條。
2009年5月,市政府又出臺《關于“千里富民林道”建設的實施意見》,自2009年起每年安排150萬元資金用于扶持林道建設,對納入項目管理并經驗收合格的林區道路,根據建設難易程度和工程量、投資額大小,每公里補助1萬至2萬元。同年,千里富民林道建設還被列為臨安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
規劃、政策紛紛出臺,實事工程穩步推進,如同為山區林道建設注入了“強心劑”。截至2009年11月底,臨安市便完成了年初下達的150公里的林道建設任務。
千里富民林道建設進度如何?資金籌集如何?有沒有專人管理?林農增收沒有?……時隔一年,這些問題依然縈繞在臨安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的心頭。
為全面了解千里富民林道建設情況,2010年8月1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再次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部分人大代表就山區林道建設開展視察。
烈日當頭,視察組成員個個汗如雨下,但一想到老百姓期盼林道建設早日完工的急迫心情,視察組全然不顧炎炎烈日,登上了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山,實地踏看了高虹鎮石門村石廟塢和龍上村白木嶺的林道建設情況。
“林道是建起來了,每公里2萬元的補助資金也到位了,但與平均造價每公里7萬元相比,仍是杯水車薪啊,不夠的錢只能靠挨家挨戶自行籌集,難哪!”當視察組成員向當地村干部問及建設資金籌集情況時,石門村村委會主任程文忠一籌莫展。
面對視察組,時任龍上村黨支部書記杜小賢更是憂心忡忡,他說:“在建林道缺乏有力的監管機制,有些施工隊開路時破壞了大量的林區植被,除了工程質量令人擔憂外,更重要的是會引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p>
聽完這些,視察組成員個個神情凝重,在隨后召開的有關部門匯報會上,他們提出一系列意見建議:
“從目前情況來看,市鄉兩級配套補助標準仍難以滿足林道建設需要,政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p>
“生態是臨安的最大特色、最響品牌和最強優勢,相關部門一定要嚴肅查處林道建設中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p>
“建設林道是為民辦好事,不要因為質量不好、管護不力等問題讓好事變成了壞事!”
…………
視察組成員直面問題,切中要害,與會的分管副市長及林業局、財政局負責人認真聽取,仔細記錄,絲毫不敢懈怠。
會后,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代表們的發言經分類梳理后,以視察建議函的形式發給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
接到建議后,市政府當即決定,將每年的市級財政補助從150萬元提高到250萬元,還積極爭取杭州市級補助資金96萬元。同時,明確林道建成后由市林業局組織驗收,核準林道建設的工程質量和數量。此外,臨安市各行政村也都配備了護路人員,承擔起林道管理和維護的各項工作。
2012年10月18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聽取了政府實事工程建設情況匯報會,其中包括千里富民林道建設情況。
“自2009年臨安市啟動千里富民林道建設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林道776公里,完成總規劃目標的77%左右,直接受益農戶達7萬戶以上?!迸R安市分管副市長的發言擲地有聲。
聽到這些,與會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頗感欣慰,但他們認為,林道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惠民工程,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仍需長抓不懈。對此,吳苗強主任也明確表示:“市人大常委會將通過專題調研、組織視察、聽取專項工作報告等多種形式,就林道建設開展持續監督、跟蹤問效。富民路上,人大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