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就跟大家說,要有工業精神,當時很多人很奇怪。工業精神是個什么概念呢?就是更強調一種務實精神,而商業行為基本是不存在這種責任的,轉手倒賣賺錢就可以,但作為制造業必須要靜下心來。所以,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五年間給了格力一個最好的機會,能夠在這樣大環境下保持一種很好的增長,它主要是一種沉淀,這種沉淀來自于堅持走自主創新,不以盈利為目的。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
電商會讓整個中國的稅降低,因為中國有的時候,征稅成本太高,你交五百塊錢,可能征稅的成本是七百塊錢,所以電商效率更加透明、更加有效。我們是支持收稅的。我一直認為,企業不交稅是不道德的,因為整個社會為你的企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小米的管理層很少,七八個合伙人下面分別有個主管,管理著七八個小組,然后就是普通員工。不管你在別的公司做總監還是經理,在小米都是工程師,級別都一樣。表現好就加薪,但是沒有晉升。也就是說,他們的管理異常扁平化,把職能拆得很細。這也對合伙人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因為意味著他們要管的事情很多。目前看來,他們幾個合伙人都還頂得住。
——酷6網創始人兼CEO李善友
最近“土豪”這個詞很流行。曾經有人采訪我問我怎么看,我說這個“土豪”和過去的“土豪”不一樣。過去是被掠奪的對象,是革命的對象。現在是幽默的,中國政治式、文化式的幽默,但確實中國處在一個“土豪”的階段。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
認識新東方是因為看到街邊的小廣告,模糊中有點印象,這是我們民營企業的“野雞”,是從電線桿子底下奮斗起來的,最后沒想到出落成“鳳凰”,這事兒確實讓人大跌眼鏡。但是,真正認識新東方,是我和老俞認識以后。起初關于老俞有很多故事:悲催的故事、亢奮的故事、喜樂的故事,但是見到老俞這人之后才知道,這個人本身就是故事中的角色,又是創造故事的主角,有老俞,故事就不會少。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
現在的幾個同類產品,微信5分,陌陌4分,我們0分,來往負分。接下來你們給我看的東西,最少要到6分。不要有潔癖,我知道你們都不喜歡微信搖一搖,我也不喜歡,但用戶喜歡,這個體驗很糟糕,但解決的核心需求值得我們學習。
——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同行都在考慮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離開北京這個擁擠、低效和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的城市。他們在考慮出售公司在其他城市或國家再次創業,或已將公司總部搬去上海或杭州,甚至將自己的公司搬去二三線城市平衡生活工作。再這么下去,北京真會慢慢丟失產業轉型升級最需要的高科技老底本啊!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
合伙人之間必須要有“化學反應”。他們要像情人一樣彼此熱愛,如果合伙人彼此之間沒有化學反應、不相互敬畏是走不遠的。其次,合伙人之間要能力互補。每一個合伙人最好能夠獨擋一面,從知識架構、思維方式、性格,以及對市場、產品的理解上的差異性都應該非常大,只有這樣才達到了互補的本質,這也是新東方當年成功的基礎。
——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
我做大型工廠廠長的十年,沒和員工紅過一次臉。別人就問,那你怎么管理呢,怎么管這么多人呢。現在建材是18萬人,國藥是8萬人,兩個企業加起來是26萬人。那這26萬人,你靠什么去管理他們呢?你還不給他們紅臉,不發脾氣,那怎么能管理呢?我就是靠布道式的管理,就是靠思想和文化。
——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