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桂苗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平頂山4670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國內報道約85%[1]。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對DPN的治療要以控制血糖為前提,堅持運動鍛煉,平衡飲食,并采用改善血管功能、調整代謝紊亂、營養神經、止痛、手術等方法。我們在嚴格控制血糖基礎上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DPN取得了顯著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來我醫院求醫的110例DPN患者為觀察對象,均符合1998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確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診斷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機體皮溫減退、麻木疼痛、肢端感覺異常或障礙,肌力減弱或肌萎縮無力,經肌電圖檢查,運動或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減弱。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39歲,平均62.3歲;糖尿病病程10.27年;DPN病程3.25年。對照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40歲,平均61.2歲;糖尿病病程9.97年;DPN病程3.23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分布、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55例按照糖尿病的常規治療原則給予西藥治療,采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的方法將血糖保持穩定,空腹血糖降至7.8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降至11.1mmol/L以下;口服B族維生素,營養神經;口服多貝斯膠囊 (西安利群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0.5g/次,3次/d,改善微循環。同時要求患者嚴格控制飲食,結合運動療法,合理應用降糖藥物。治療一月為一個療程,記錄觀察兩個療程。
1.2.2 觀察組 55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治療,基礎方眾藤通脈湯:雞血藤、忍冬藤、絡石藤、海風藤、石楠藤、黃芪、山藥各20g,丹參30g,當歸、川芎、地龍、水蛭、葛根、天花粉各15g,甘草6g。隨證加減:伴頭暈、目眩、耳鳴者加草決明20g,天麻10g,以平肝潛陽;伴畏寒肢冷者,重用黃芪加桂枝10g以溫經通脈;伴口干陰虛者重用天花粉加天冬、麥冬各15g以養陰生津。服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約300ml,分早晚2次服用。療程與對照組相同。
1.3 療效評價 顯效:癥狀與體征明顯減輕或恢復正常,肌電圖檢查結果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減輕,肌電圖檢查結果顯示,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無效:癥狀、體征及肌電圖均無改善。
1.4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采用SPSS16.5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 (n)、率 (%)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DPN發病機制較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普遍認為其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其發病率逐漸增高。多認為是在糖代謝紊亂基礎上微血管受損及血液動力學異常造成的神經組織缺血缺氧,以及多元醇通路代謝活躍,組織氧化代謝增加致神經組織損害是主要原因[2]。目前DPN的治療手段多元化,中醫和西醫方面理論和治療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中藥、針灸、足浴等的運用可以很好地緩解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針對性強、肝腎毒副作用小、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較單純西醫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3]。但單純運用中藥或西藥都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多臨床研究表明對DPN運用綜合治療乃為最佳策略。
我們對DPN患者55例采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眾藤通脈湯口服,藥方以五藤為主藥,共奏活血舒筋通絡之功;佐以丹參、當歸、川芎加強活血祛瘀之熱、通絡中之滯的作用;地龍、水蛭加強通絡之功;黃芪、山藥、葛根、天花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是治療糖尿病本癥之藥。諸藥合用切中DPN病機,從而使血管擴張血流灌注量加大。改善肢體遠端的缺血情況,使受損的神經組織得到營養與修復,促進了DPN患者康復。
[1]李莉,王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藥治療研究[J].吉林中醫藥,2011,31(4):310-312.
[2]楊樺,刁志光.血府逐瘀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6):63-64.
[3]彭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內科,2011,6(3):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