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綺,史宇慧,保翰璋
小水電的定義主要取決于電站的規模,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考慮:
1.根據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以《廣東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04年版)為例,1000千瓦~25萬千瓦或庫容100萬~1000萬立方米的項目屬于省級政府核準。該范圍以上為中央政府核準,以下為地級或縣級政府核準投資項目。
2.根據《DL5180-2003年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如表)。
3.《大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壩高15米或者庫容大于100萬立方米,必須執行該條例。
截至2008年,我國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共計4.5萬座。根據此統計口徑,參考上述三種水電站規模劃分,本文將四、五級水電工程,即裝機規模5萬千瓦以下或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下的水電站作為小水電。
1.承保前查勘難,出險后理賠時效性差。小水電最顯著的特點是靈活、分散。大多數小水電修建在主要干流的三、四級支流上,發電功率小,位置偏僻,特別是部分引水式電站,取水口或閘壩遠離廠房。一個標的查勘需要兼顧兩處,耗時耗力,保險公司查勘成本高,員工積極性不足。出險后,無法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理賠時效難以滿足客戶要求。
2.流域特性突出。同一流域上下游可分布大量小水電。如甘肅白龍江流域全長600公里,很多河段幾乎首尾相連,干支流水電站上千座。陜西嵐河干流百余公里建了16座引水式電站。一旦上游發生潰壩,下游水電站必然難以幸免,甚至會逐級放大災害效應。

水電樞紐工程的分等指標表
3.小水電設計、施工、運行、維護的質量難以保證。我國小水電發展經歷了兩個重要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建國后到改革開放前。這一時期全國大建水利設施,但由于缺乏經驗,忽略科學規律,存在大量未經論證的水電工程。即使有論證,也是“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第二個時期是改革開放后。小水電作為大電網的有效補充,得到了國家政策性扶持,地方、民營資金的涌入更是掀起了小水電的建設熱潮。一哄而上的結果是審批不嚴,監管缺失,資金不到位。因此,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無立項、無設計、無驗收、無運行管理的“四無”工程。以上兩大因素決定了已建小水電工程的建設和運行質量都難以得到保證。
4.小水電自身設計等級低。小水電投資少、見效快,發生事故后,對下游及周圍生命和財產安全影響小,其設計安全等級要求不高。如山區小水電洪水的校核重現周期是按照50年和100年考慮的,遠低于大1、大2或中型水電工程。
5.小水電設計和施工參考資料有限。以水文資料為例,大多數小水電所在流域并無水文觀測站,水文設計資料嚴重缺失。很多水文設計資料都是通過附近地區的相關資料推算而來。小水電地處山區,其地形地貌條件決定了氣候特征差異巨大,僅依賴推算的資料,必然存在偏差。
對小水電本身的風險,無論是建筑期還是運營期,眾多學者都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從保險的角度去看待小水電系統性風險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希望從這一角度去研究小水電。
小水電面臨眾多風險,包括自然災害風險和意外事故風險。本文所定義的系統性風險,是指可能造成多個保險標的同時損毀的風險,具有區域性或流域性特征。引起這類風險的主要原因有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根據文獻,“5·12”汶川地震對四川省西北部岷江、涪江、白龍江流域水電工程影響巨大。震后水電站震害調查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主要建筑較次要建筑受損輕。以紫坪埔水電站為例,經歷超設計標準的地震后,雖然堆石壩出現沉降,砌石護坡個別塊石滾落,但整體穩定。而壩上房屋結構震害嚴重,基本喪失使用功能;泄洪洞等啟閉設備、發電洞門機部分設備、送出構架和絕緣、GIS開關固定螺栓均出現損壞。而同在震中的沙牌水電站附屬建筑物震損也非常嚴重。
2.混凝土壩較堆石壩受損輕。沙牌水電站距離汶川較紫坪埔水電站近。震前水庫接近滿庫運行,震后其混凝土大壩主體完好,僅右岸橫縫上部有張開現象。而紫坪埔水電站震前水庫約30%庫容,其堆石壩震后發生了沉降,混凝土面板也出現了擠壓性破壞。同時,地震易引起堆石壩填料液化。如日本福島地震時,堆石壩的18.5米大壩因壩體土石液化而潰壩。
3.地下建筑較地面建筑受損輕。大部分地下建筑,如地下廠房、泄洪洞、引水隧洞幾乎沒有受到地震的直接損害。而暴露在外的部分,除了經受地震影響以外,還會遭受來自地震引發次生災害的威脅。如水淹、塌方、泥石流等對地面建筑威脅都非常大。
一次災害通常是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汶川地震本身未造成水電工程潰壩,一方面是因為抗震設計較為合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他致災因素未同時觸發。假設地震發生時,水庫高水位運行,其潰壩風險將顯著增加。若紫坪埔水電站為第一級龍頭水庫,考慮到水電開發的流域梯級開發特性,一旦潰壩,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國內流域滾動開發、統一調度的水電開發策略必然會加重水電工程的系統性風險。
以上案例主要為大型水電站,其地震安全設計需要特殊考慮。根據文獻,小水電設計時無須單獨考慮地震災害,采用場地基本烈度即可。加上小水電本身設計、施工、運行管理上的不足,地震對其造成的直接損壞必然更大。一旦地震引發上游小水電潰壩,短時間的洪水,伴隨著其他次生災害,如泥石流、滑坡等,對下游小型徑流式或者廠房選址不佳的引水式電站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綜上,地震引發小水電的系統性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從標的分布來看,區域特征明顯;從受損項目來看,除地下工程以外,其他部分幾乎都難以幸免。
按照洪水的成因,可以分為暴雨、融冰融雪、風暴潮、潰壩決堤、冰凌、海嘯等。與本文研究的小水電系統性風險有關的,主要是暴雨和融冰融雪性洪水。
暴雨是降雨強度很大的雨。一般來講1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者連續24小時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都可稱為暴雨。但由于各地地形地質不同,形成災害的暴雨強度也有差別,如山區和平原地區差別就相當大。山區河谷深切,河道陡急,河流量漲落大,而平原地區河谷開闊,河道平緩,要形成一定規模的洪水,其降雨量更大。
我國建國以來最具災難性的洪水是河南省“75·8”洪水。1975年,受3號臺風影響,河南洪汝河、沙潁河和唐白河流域遭遇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汝河板橋水庫上游林莊和洪河石漫灘水庫上游油房山等地。8月5日—7日三天,林莊降雨量1605毫米,油房山1411毫米,造成中型水利工程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田崗水庫、竹溝水庫和其他58座小型水庫漫溢潰壩,直接損失26億元人民幣。
近幾年,因洪水造成的電站損毀也時有發生。如2006年6月17日—18日,廣東省英德、清遠出現大規模降雨,黃酮河、鯉魚河流域受災嚴重。牯塘鎮白水寨電站、錦潭三級電站、龍潭坑電站三座電站大壩被沖毀。與此同時,韶關局部地區2小時降雨200毫米,全市共15座水電站受損。再如,2008年7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受臺風“燦都”影響,僅那坡縣就有4座小水電站廠房被淹。而2009年8月7日臺風“莫拉克”造成福建全省水閘、泵站和水電站水文測站、機電井409座損壞,塘壩168座受損,直接經濟損失19.8億元。可見洪水引發的小水電系統性風險也是存在的。
融雪性洪水指由積雪融化形成的洪水。一般在春、夏兩季發生于中高緯度山區。在我國主要是東北和西北地區。如1998年5月新疆伊犁發生洪水,伊犁河流域2座水庫被沖壞,2座水電站被沖毀。其主要原因是氣溫升高導致山區冰雪融化加上極端暴雨性天氣。
洪水引發的小水電系統性風險,從標的分布來看,區域性特征明顯;從受損項目來看,主要集中在主河道及其附近建筑物,如大壩、近岸廠房。
泥石流指含有大量泥沙、黏土、礫石、巖石等固體物質與雨水、地表水、地下水混合后,使溝谷地帶產生移動或流動,并向溝谷坡下緩慢滑動或移位的洪流,多發生于我國不良地質分布地區,如云貴川甘青等山區。2011年,甘孜州“7·12”雅江泥石流造成唐崗、核桃坪、鐵泉、三道橋、下渡等五座電站受損。2012年8月13日,四川省石棉縣草科鄉遭受泥石流災害,2座小水電被沖毀。另有報道稱,云南省近幾年受泥石流沖毀的中小型水電站達360余座、水庫50余座;上千座水庫因泥石流而嚴重淤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泥石流對小水電的威脅非常嚴重。
泥石流引發的小水電系統性風險,從標的分布來看,流域性特征明顯;從受損項目來看,主要集中在主河道或沖溝左右建筑物。
盡管小水電存在三種系統性風險,但實際在核保中卻經常被忽略,未在承保條件中體現。主要原因有:
(一)保險公司大案數據缺失。單一保險公司承保標的有限,無法全面反映國內標的出險情況。近年來,財產險保險市場競爭主體越來越多。新開業的保險公司歷史數據儲備相對缺乏,標的物系統性風險研究的不足,導致擬定承保條件無法滿足對價條件。如某保險省級公司,在進行嚴格風險選擇的情況下,多年承保的小水電賠付率過百,而剔除其2000年和2011年的大案,賠付數據低于50%。若僅看某一時段的情況,極有可能得到錯誤的賠付數據。
(二)保險作用弱化。被保險人負責投保工作的多數是財務人員,他們工程技術知識相對較弱。工程技術方面主要依賴企業的生產和安全技術部門,而這兩個部門人員所關注的通常集中在日常的小事故上。這樣勢必弱化保險在企業風險管理中轉移財務風險的能力。而市場的保險主體存在著惜賠、拖欠,甚至拒賠等行為,致使客戶出險后的補償得不到保障,保險加快生產恢復的作用無法體現,極大地削弱保險的作用,使被保險人對保險的理解更為負面。
(三)反映系統性風險的定價模型缺失。一方面數據積累缺乏、保險主體各自為戰,再加上對系統性風險研究不深入,導致了定價模型的意義弱化,推進緩慢。
近年來,日本地震、澳大利亞及東南亞洪水、美國颶風、我國汶川和雅安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國內對巨災保險的研究逐漸升溫。巨災風險通常是針對具體的單一風險事故,如地震、洪水。筆者認為,巨災風險的研究要建立在對各行業風險的分析之上。因此,本文提及的系統性風險,實際上是多種巨災風險對單一行業的影響。研究的風險事故是地震、洪水、泥石流。小水電抵御風險能力差,系統性風險特征突出,為了更好地研究其風險特征,量化風險,服務社會,可以從以下方面作一些探索:
(一)數據整理和分析。各家保險公司應該充分利用各自承保的小水電項目數據,搭建小水電行業數據整合平臺,建立數據分享機制,讓過去的經驗成為費率擬定的重要參考。
(二)定價工具的開發。進一步研究小水電系統性風險的特點,量化其風險。建立小水電系統性風險定價模型。
(三)提高被保險人的保險意識,糾正不正確的保險觀念。一切產品存在的意義是因為有需求,被扭曲的需求或者被動的需求必然導致產品的走樣。小水電系統性風險是客觀的,應讓客戶認識到這種客觀性,幫助客戶形成正確的風險管理意識。同時,保險人可以建立針對小水電巨災賠付的內部考核機制,讓整個市場小水電的定價能反映其真實成本。
(四)維護科學合理的市場秩序。保險具有社會性,是集多方之力,救一方危難。因此,保險人在承保小水電時如果不考慮系統性風險而簡單定價,既是對該標的被保險人的不負責,也是對其他被保險人的不公平。相關部門應該在掌握小水電系統性風險成本的前提下,建立風險成本定價監管機制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