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琴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體育教研室,福建 廈門 361021)
自從2001年體育新課改以來,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在目標設置的維度上,還是在目標內容的表述中,都出現了多樣化現象,導致課堂教學與所設置的目標存在一定的反差,直接妨礙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因此,本研究對體育教學目標設置中出現的若干現象及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規范設置目標的建議。
討論體育教學目標設置問題,首先需要弄清體育課程目標、單元目標、教學目標的層次和具體定位。否則,就很難說清和準確設置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體育“課程目標”是一門課程最上位的目標;“單元目標”承上啟下,相對于“課程目標”要具體些,但“單元目標”遠不如“教學目標”具體;“教學目標”通常是相對某一節課而言,它直接指向課堂。因此,從目標維度上不但要求更加貼近教學實際,而且,從目標內容的表述上需要更加準確和具體。體育“教學目標”是最下位的目標,課上得是否有效,最主要的評價視角就是要看目標的達成情況。基于此,目標更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
1)五大(或四大)領域目標形式。
2001年體育新課標(實驗版)提出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大學習領域[1],不少教師采用五大領域作為設置維度來確定教學目標;2011年體育新課標(修訂版)中把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合二為一[2],很快又出現四大領域目標維度。實際上,新課標對體育教學目標方面的設置并沒有維度要求,不宜照搬或模仿五大(或四大)學習領域來設置教學目標。這種維度選擇形式顯得過大或過全,而對于一節體育課而言,應該更具體,而且有些領域如“運動參與”很難用目標來規定其參與情況。
2)認知、技能、情感目標形式。
有些教師設置教學目標的維度定在認知、技能、情感3方面,以這樣的維度設置教學目標存在比較大的缺陷:缺少體能或素質目標維度,體能鍛煉目標要求,難以置入以上3方面的任何一部分之中,因為,三者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但是,卻有人在一些課中將技能目標并入認知目標中,而將體能目標放入技能目標中;還有人嚴格按照認知、技能、情感3方面設置目標,未能設置體能目標。實際上,缺乏體能目標的體育教學目標是不完整的。
3)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形式。
2011年體育新課標(修訂版)中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努力構建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2]有的教師就照搬其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目標維度,這是一種對新課標理解不夠深入的表現。而且,如果把“過程與方法”作為目標之一的話,其內容的設置很難把握。比如有節“耐久跑課”采用這種維度形式設置教學目標,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維度設置的具體內容是:“通過每次的定向找點,從中解決耐久跑技術,克服‘極點’現象,逐漸形成正確的跑姿,體驗成功的快樂。”但從中看不到任何有關“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內容表述,其中的“體驗成功的快樂”倒是可以歸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剩余內容似乎更像是“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范圍。
4)三大任務形式。
在執行體育教學大綱階段,幾乎所有的教案上都能看到三大任務,盡管沒有明確的維度名稱,但從具體的內容中可以歸納為知識技能、體能素質、品德培養。在新課標實施階段,仍有一部分教師采用三大任務式設置目標。如一節“拉丁舞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的具體內容是:“(1)學習拉丁舞手位及恰恰舞胯的擺動,培養學生正確身體姿態和美感,使90%學生掌握基本動作;(2)通過跑、跳、鉆的障礙接力跑,發展學生的靈敏素質及身體上、下肢協調活動能力;(3)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鍛煉熱情及團隊的合作精神,樹立學生集體榮譽感。”
5)自創目標形式。
有些課的教學目標設置,不能明顯看出依照什么來確定維度。如有教師將體育教學目標設置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教育目標”;有教師在認知、技能、情感目標后面增加了“負荷目標”;還有的是對五大(或四大)領域目標進行了整合或壓縮,如有教師用“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心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也有教師用“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自創性的目標五花八門,缺乏依據,有的目標名稱(如教育目標)難以定位,有的原本不是目標而是效果(如負荷),作為目標來設置顯得牽強。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目標維度的選擇與確定上較亂,不但不統一,而且除了“三大任務形式”以外,其他形式的目標維度,有的過于宏大,有的趨于離奇,還有的有所缺失?;诖?,趨于一致的目標維度的確定十分必要[3]。出現如上亂象的原因主要是對體育教學目標維度的確定,目前未見明確的規定。一節課的體育教學目標究竟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設置,既是設置目標前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更是規范目標設置的必然要求。維度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要設置得恰到好處,要想達到這一要求,需要考慮目標落實的實效性。但無論采用何種方式,知識與技能學習目標、體能素質鍛煉目標、情感品德培養目標缺一不可[4]。
體育教學目標的內容表述也不夠具體,更缺乏準確性。如一份教案中的五大領域目標內容是:“1)運動參與目標:培養學生終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態度和行為,自覺參與學習。2)運動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樂節奏與肢體動作的關系。3)身體健康目標:提高學生身體協調性,發展靈敏、柔韌、耐力和力量及反應等能力。4)心理健康目標: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機智靈活的優秀品質,享受音樂和運動相結合的運動樂趣。5)社會適應目標:在集體活動中提高群體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和諧?!睆脑撃繕藘热莸谋硎龊茈y從中找到哪一個目標是具體的,也就是說,都較為空泛,如身體健康目標,“提高學生身體協調性,發展靈敏、柔韌、耐力和力量及反應等能力?!币还澱n既要發展柔韌、耐力、力量及反應,還要發展靈敏、提高協調性等是很難完成的。這樣設置目標反映出,一是對體育教學目標缺乏足夠的重視;二是對該如何設置教學目標不夠清晰;三是體育教學目標設置與體育課堂教學缺乏關聯,對能不能完成,該如何實現缺乏周密的思考。
具體而準確的目標能夠衡量課的有效性,甚至是評價一節課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志。但究竟如何才能設置既具體又準確的目標呢?需要把握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問題在于定量方式該如何把握?過去大多數習慣于用百分比表達目標達成度,如“通過練習,使 80%的學生能夠基本掌握籃球傳接球技術?!本烤?0%的學生是站在多遠距離進行傳球的?什么程度是基本掌握?因此,該技能目標仍不夠具體,甚至是不夠準確。量化的標志是可看、可數、可量、可算等。
體育教學目標如何設置,設置成什么樣非常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體育教學目標能否得到有效落實。很多體育課堂教學與教學目標偏離甚至脫離。有的體育教學從一開始就不顧體育教學目標,教成什么樣是什么樣,自始至終沒有看到哪個教學環節是圍繞目標達成而組織的。有的課,一開始似乎靠譜,按目標展開教學,但到了基本部分學習的時候,就偏離教學目標。還有的教學活動盡管是圍繞教學目標安排,但由于教學方法等原因使目標落實不到位。然而,從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來看,目標落實是核心,不可偏離。
目標落實不到位,主要是由于有些目標過于寬泛或離譜,部分教師在設置目標的時候存在隨意性,有的是不按照目標設置的依據,還有的是不顧目標達成的條件。這種隨意性,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既是對學生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提高對目標設置的重視程度,強化目標達成意識至關重要。
對于一節課而言,體育教學目標設置至關重要,不但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更要明確目標設置的規范性。不但維度的確定要適當,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設置出既具體又準確的目標,否則,體育教學就容易上成“跟著感覺走”的課。規范設置目標不但是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體現,更是認真落實新課標,為學生全面發展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5]。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于素梅. 體育教學設計范式及要素分析[J]. 中國學校體育,2012(4):45-46.
[4] 于素梅. 論體育教學目標“具體化”和“可操作性”問題[J]. 體育教學,2011(3):36-38.
[5] 邵偉德. 體育教學目標論[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9):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