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傳統武術現代化的路徑研究

2013-12-07 12:03:12李守培郭玉成
山東體育科技 2013年1期
關鍵詞:武術標準化現代化

李守培,郭玉成

(1.河北聯合大學 體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體育學院 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傳統武術是武術的一個下位概念,主要是相對于近現代以來被高度西方體育化的以競技武術為主體內容的現代武術而言的,是指沒有或者較少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和體育理念的影響,基本上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理路為指導而發展的武術。傳統武術發軔于農耕文明,在現代主要以拳種的形式流傳于廣大民間。但是,伴隨社會發展與歷史演進,“傳統武術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慢速形成了現在的武術形態,它與以前的武術一定有所不同、有所發展”[1],所以其并非是定格于發生之初而一成不變的文化形態,而是具有突出的發展繼承性,即傳統即現在。

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19 世紀中期以后,中國社會逐步開啟了現代化的漫漫征程,傳統武術也在這一征程中“被現代化”著,并在傳承路徑、傳播方式、普及區域、存在形態、社會地位等諸多方面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歷史早已步入21 世紀,21 世紀的前20 年是中國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主流經濟學家傾向于認為,從現在開始,“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2]。在這一中國現代化發展迅速、世界格局面臨再次調整的全新時代語境中,傳統武術現代化究竟路在何方?這個自武術“被現代化”以來始終如一的焦點問題,在此時進行探討便顯示出較之過往更為重要的理論意義。

1 文化、技擊與健康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的主題

提出“文化、技擊與健康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的主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此處所談文化并非指“將人類社會、歷史生活的全部內容統統攝入”的廣義文化,而主要是指“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長期氤氳化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的”[3]狹義文化,即文化結構四層次說中的“心態文化層”(文化結構的四層次說包括物態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心態文化層)。技擊與健康則主要是從傳統武術現實效用的角度提出的,指的是傳統武術所具有的技擊和健身、健心的價值。傳統武術技擊與健身、健心所蘊含的思想、觀念等則屬于武術文化的范疇。

當今世界,人類在現代化的征途中正面臨著以精神空虛為標志的全球性危機,“當人們反思過于強調經濟增長的困境、探求現實生活的意義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追求時,必然會把目光轉向文化。[4]”而以“和諧”為內核的中國傳統文化正是醫治當前全球性危機的一劑良方。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早就預言:“在世界未來,將是中國文化的復興。[5]”1988 年75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巴黎宣言》也認為,“人類要在21 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兩千五百年前,從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傳統武術作為“一種身體的文化”[6],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全息影像,在幾千年的傳承與傳播中,融攝著傳統哲學、醫學、兵學、倫理、美學、文學、舞蹈、戲劇、音樂等不同文化形態的內涵與精髓,成就為內涵廣博、層次紛雜、自成體系的武術文化。武術文化承載了數千年綿延的武術傳統,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全面貫徹、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很多武術習練者尤其是國外的習練者,學習傳統武術的首要目的正是藉此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在很多調研中都得以證實的事實。因此,文化必將成為傳統武術現代化的主題之一。

文化賦予傳統武術深邃、廣博的內涵,而技擊卻賦予傳統武術披荊斬棘、穿行于歷史的銳利;失卻文化的傳統武術必然單薄、貧瘠,失卻技擊的傳統武術亦必然消泯于歷史長河的滾滾浪濤之中。技擊正是傳統武術數千年來有別于中國其他民族傳統項目的特色之處,是其得以千載延傳的核心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傳統武術在技擊之中凝結了中國人的智慧和中國文化的無限靈氣,絕不僅是一種簡單甚至殘酷的格斗搏殺技術組合”[7],技擊與文化是分不開的,正是“武術的文化底蘊與技擊功能共同構建了中華武術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東方武技的形象,使它深受各國人民青睞,傲然獨立于世界武壇”[8]。正如王崗所說,“中國武術把技擊與文化放在一起在生活中進行演繹,不斷把它推向更深的層面,形成了武術與哲學、美學、文學、醫學等眾多學科的關聯,這也許就是中國武術的偉大高明之所在”[9]。因此,技擊也必然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的主題之一。

另外,當代社會一再出現的人情淡漠、人性冷漠、心靈麻木、道德滑坡等不健康現象(比如小悅悅事件),以及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嚴重(美國普查局的報告稱,截至2040 年全世界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數目將比現有的5.06 億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3億[10]),都在訴說著“健康”(并不僅僅指生理健康)對于現代化進程中的世人而言是何等重要。而從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四維健康觀——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上的健康的角度來考慮,傳統武術這一中國固有的提升生命力的藝術均有著獨特的促進作用。事實上,傳統武術作為一種教化之學、修行之道,改善練習者生理與心理的健康度只是其基本要求,不斷提升練習者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境界才是其根本目標。所以,在21 世紀的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武術現代化發展的主題之一必然是“健康”,這是現代化社會的需要,也是傳統武術可以做出的偉大貢獻。

總之,在現代化浪潮的席卷下,世界人民需要健康,更需要在體悟與感知傳統武術這一華夏瑰寶所蘊含的文化與技擊魅力的同時,實現“四維健康”。因此,文化、技擊與健康是飽經中國傳統文化浸潤的以技擊武術為核心的注重健身、健心效用的傳統武術,在未來走向大眾、擁抱世界、進行現代化發展的必然主題。

2 科學化與標準化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2.1 科學化是時代對傳統武術現代化的要求

18 到21 世紀,世界現代化可以分為兩大階段: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兩次現代化雖然在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對科學的崇尚卻始終如一。比如,處于第一次現代化階段的19 世紀曾被稱為“科學的世紀”,而處于第二次現代化階段的21 世紀,科學化意識則更為深入人心,人們習慣了用科學知識去分析周圍的所有事物抑或理論,甚至對于數百年乃至數千年來定格為“千真萬確”的事物抑或理論也不例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武術雖為中華國粹,其現代化發展仍不可避免要接受科學的檢驗,這是時代的要求。

歷盡錘煉、飽經滄桑的傳統武術,在接受現代化科學知識的檢驗之時,定然展現出精華與糟粕共存的局面。因為歷代武術習練者尤其是歷代武術大師們將畢生精力付諸武術,所以傳統武術是歷代武術人智慧的結晶,體現著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藏納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但由于其所根植的經濟基礎、社會政治結構等歷史條件的限制,傳統武術也自然形成并保留了一些封建的、不科學的或者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成分,“這些成分的存在,從現代意義上講是不合時代和社會發展潮流的,是傳統武術系統現代轉型和發展的障礙,是傳統武術系統中的糟粕。[11]”比如,傳統武術界至今仍然存在的過于狹隘的門戶之見;對傳統武術技法的保守觀念;一些對身體健康不利的訓練方式,等等。這些歷史的糟粕都必須被剔除出去,否則必然影響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

從思維方式的角度來看,中國人歷來崇尚人文思維,科學思維對我國影響逐漸增大則是現代化進程中近百年來西學東漸的結果。因此,傳統武術必然是以人文思維為主導的文化形態。傳統武術人文思維比較發達的是辯證思維、直覺思維和類比思維等,比如所謂“法術規矩在假師傳,道理巧妙須自己悟會”(《拳意述真》)展現出的就是傳統武術對“體悟”的重視,而“體悟”正是一種典型的直覺思維。盡管人文思維有很多科學思維所不具備的優勢,但科學思維長期以來的缺位,也使得傳統武術積累了一些錯誤的觀念和訓練方式,比如,傳統武術類比性地認為“直膝跳一尺,曲膝跳一丈”,于是便形成了許多直膝跳縱的訓練,而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是明顯有害身體健康的。因此,社會現代化發展對科學思維的關注,要求傳統武術的現代化必須科學化。

科學化是時代對傳統武術現代化轉型的必然要求,更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要從武術文化、武術競賽規則、武術的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解剖學以及武術經營開發學等多方面加強對傳統武術現代化轉型的科學化研究。

但是,科學化要防止“祛魅化”,要適當保持傳統武術的神秘性,須知神秘性也是數千年來傳統武術傳承與傳播的重要動力之一。傳統武術科學化在祛除一些歷史糟粕(比如錯誤的訓練方式)的過程中,最好不要破壞由一些或真或假的技擊神話以及高深悠久的武學理論等共同構筑成的傳統武術神秘生態。因為正是這種神秘性激發了無數受眾的習武動力,為他們建筑起一座武術理想之都,破壞了這種神秘性,就打破了無數武術習練者以及潛在習練者的武學夢。當然,也就影響了武術的廣泛傳播。

2.2 標準化是傳統武術現代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傳統武術自發軔至今,綿延數千年,在文化的不斷浸潤和時間的經久磨礪中,早已變得拳種林立、流派繁多,且技術標準和演練風格各異。從文化學和社會學的視角來看,這無疑表征了傳統武術歷史的輝煌與發展的成熟。可是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傳統武術理論與內容的繁雜和技術的非標準性卻不利于其在國內外的廣泛傳承與傳播。因為,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拳擊等國內外同類項目的實踐都表明,標準化是大規模傳播與推廣的基礎。其實,標準化從人類的遠古時代就已開始,“它每前進一步都同人類社會生產的發展息息相關”[12]。當人類社會進入現代化階段,標準化在社會各領域的作用更為凸顯,正如2007 年第38 屆世界標準日的祝詞《標準化造福人與社會》中所說,“沒有標準,世界的運行將戛然而止。……標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也不為過。”所以,標準化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標準化是一把雙刃劍。由于人的主觀性和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標準化在推動傳統武術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也有可能形成阻力。比如,競技武術可被視為傳統武術現代化進程中標準化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可是競技武術是在西方科學善于分析、分化的思維方式影響下形成的,“分析、分化出來的競技武術套路在標準化思維的影響下,逐漸趨于同一,本來風格各異的拳種在各版本武術競賽規則的指引下,卻逐漸被整合成一類既符合標準化,又千篇一律的‘東方藝術體操’,以至于界內人士的批評不絕于耳,界外的廣大觀眾根本就不買賬”[13]。可以說,競技武術作為傳統武術標準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已演變成為對傳統武術現代化的異化,對傳統武術的現代發展造成了嚴重擠壓。

真正的傳統武術標準化應該是科學合理的標準化,它必須在明確技術特色的同時,尊重文化特色,樹立主體意識,打破“百余年來武術現代化以西方體育為范式而進行的困窘”[14],謹防在標準化思想指導下的傳統“武術現代化異化為長拳的‘一枝獨秀’”[15],從而切實保障傳統武術的標準化體現出傳統武術的精髓與特色,最終實現傳統武術的“規范化、風格化、科學化、規模化”[16]。只有這樣的標準化才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傳統武術的傳承與傳播。

可喜的是,國家武術主管部門已認識到標準化對武術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于2011 年提出“加強標準化建設”口號,并把當年度定為“中國武術標準化年”,拉開了武術標準化建設的序幕。2012 年的全國武術協會主席和秘書長聯席會議進一步明確,“把武術標準化建設提升到戰略地位,全面推進各項武術標準化工作”。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正應以此為契機,走向標準化,煥發出更強的生命活力。

3 傳統武術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3.1 大眾化是大眾對傳統武術現代化的渴望

傳統武術創生于中國古老、漫長的農耕文明。處于農耕文明下的中國社會,可供人娛樂的項目極少。武術以其獨特的健身、防身、修身功效,以及“拳打臥牛之地”的經濟性,贏得了樸實、勤儉的歷代國人的青睞。然而,伴隨著“西學東漸”的現代化進程,籃球、足球等娛樂性較強的項目隨之傳入,加上秧歌、腰鼓等中國固有的文娛體育活動也在大面積傳播、推廣,可供大眾選擇的饒有趣味的文娛體育活動不勝枚舉,以“苦、恒”為訓練特征的傳統武術受眾群體被嚴重分流。而且,現代社會“和平”的主旋律也在湮沒著武術“技擊”的聲音。置身于21 世紀的傳統武術似乎注定了“被邊緣化”的噩運。

可是,由于歷史和社會的原因,武術早已演變成為中國人的一種存在方式,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有剪不斷的“武術情結”,內心都隱藏著一個武俠夢,對武術有一種神秘感甚至是神圣感。當他們可以接觸武術時,總不免觸發深藏于內心的那份激情。而且伴隨中國國力的快速提升,國人的文化自覺性也在迅速提高,對傳統文化具有越來越強烈的需求。還有全民健身運動的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這些共同作用于大眾,使得大眾越來越需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全息影像的具有極高健身與健心價值的傳統武術的回歸。因此,大眾化可以說是大眾對傳統武術現代化的渴望。同時,從文化傳播理論的角度來看,評斷一種文化生命力強弱最簡單的標準就是看該種文化受眾的多寡。所以想方設法將傳統武術推向大眾,讓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走大眾化之路,也是增強傳統武術生命力的重要手段。

由于文化大眾化首先應該是多元化的,而且,還應該是多層次的[17],所以傳統武術大眾化需要吸取競技武術的教訓,注意發揮傳統武術自身的優勢。競技武術技術動作對于高、難、美、新的追求,實非大眾所能駕馭,而其失去文化特色千篇一律的形式和內容也不符合大眾的口味,所以其作為精英武術必然是遠離大眾的。而本就扎根于民間的傳統武術拳種林立、流派繁多,則完全有能力迎合當今社會人們求新、求變、獵奇的文化消費心態,具備回歸大眾、擁抱大眾的巨大潛力。所以,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走大眾化路徑,一定不能只注重一拳一派的推廣,而要強調多元化,注重推廣“大武術”,發揚傳統武術的民族特色。只有這樣的大眾化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傳統武術現代化之路。

3.2 教育化是教育對傳統武術現代化的需求

從體育的視角出發,正如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先生所說,“體育是和教育密切相關的,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教育的體育是走向歧途的體育”[18]。在建設體育強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武術作為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優秀代表,基本涵攝了中國傳統體育的全部優秀基因,理應成為體育和教育融合的首選項目。從文化的視角來看,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全息縮影,承載了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進行武術教育有助于傳承、傳播文化傳統,培育、弘揚民族精神。正如劉三元先生所說,“弘揚民族文化的誤區,最核心、最根本的在于我們不是缺少優秀傳統文化,而是缺少優秀文化的教育”[19]。在建設文化強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武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必然被請進學校。

從歷史的視角出發,武術曾被譽為“國術”。1918年10 月,當時的教育部召開全國中等學校校長會議,議決:請全國中學校一律添習武術。1926 年,第十一屆全國教育聯合會議決案中又包含了《學校體育應特別重視國技案》,指出“查國技為吾國原有之武術,關系體育,至為重要”,“非惟適于成人之鍛煉,實宜于兒童之學習。凡學校均應特別注重,以期保存國粹,促進體育,養成堅實之國民。[20]”可見當時的教育界高層對傳統武術是極為重視的。從當下的視角來看,中宣部、教育部曾于2004 年聯合發布了《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其中明確提出“中小學應適當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21]。2010 年8 月,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文,決定從2010 年9 月1 日起,在全國中小學推廣實施武術健身操。可見當代中國相關部門對武術的重視程度同樣很高。

綜合來看,盡管目前的傳統武術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還處于被邊緣化的地位,“學校領導層對武術的認識大多遠未達到應有的高度”[22],但傳統武術在體育與文化上的特質為其走向教育化發展路徑提供了雄厚的底蘊,國家領導層對武術的一貫重視也為其走向教育化發展路徑提供了重要保證。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伴隨我國體育強國和文化強國建設的推進,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作為“國之瑰寶”的傳統武術必將因其在文化、體育以及藝術等諸多方面的高度承載力,快速向教育化發展路徑邁進,進而在體育教育的領域更好地完成其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學生體質等多方面功用。這也正是未來中國教育對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武術現代化發展的需求所在。

另外必須明確,進入學校的武術教育要具有強制性,不能讓學生選擇,因為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競爭沒有識別力。要對學生加強民族精神教育,使其明白學習武術比學習跆拳道、空手道更有意義[23],要注重傳播傳統武術的文化價值,強調學生良好武德的養成。用傳統武術為學生鋪墊起一條通過“體悟”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新路徑。

3.3 產業化是市場經濟體制對傳統武術現代化的規定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使得產業化成為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同樣需要產業化,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規定。因為,只有武術產業發展壯大,才能做到“以武養武”;只有武術產業的發展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才能吸引更多、更廣泛的社會力量來關心武術、發展武術、分享武術產業這塊“大蛋糕”[24]。當然,由于傳統武術既能增進人民健康,又可滿足人們技擊、觀賞、娛樂、求知、審美等多方面需求,所以其本身具有很高的產業化潛質。比如,以第8 屆“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為契機,在登封市情說明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登封市共簽約項目27 個,總投資達173 億元[25],顯示出傳統武術帶來經濟效益的能力。但是,整體而言,當前我國的傳統武術產業化水平甚至武術的產業化水平都還處在很低的水平。

立足于現代化發展的傳統武術產業化不能只顧經濟效益,而要以社會效益為第一,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以目前的武術競賽市場為例,其“所呈現給觀眾的更多的是血腥和暴力,使觀眾形成了武術只不過是一種社會底層人進行的暴力活動的錯覺,從而不僅對整個武術文化的發展傳播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且使廣大觀眾在血腥和暴力的角逐中,所獲得的也只是庸俗文化所帶來的感官上的刺激和欲望上的滿足”[13]。這樣的產業化不僅不利于武術的長遠發展,對社會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如果社會缺少高尚的文化的指引,市場經濟常常會放大一些人性的弱點,把社會價值扭曲,從而導致社會價值觀錯位、社會道德水平下滑等不良現象滋生。因此,現代化發展中的傳統武術產業化所傳播的應該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是中國人的一種生存方式,而非簡單的血腥與暴力,或者一味對市場娛樂化傾向的迎合。“武術搭臺,經貿唱戲”的運作模式必須向真正著眼于傳統武術現代化轉型發展的產業化模式轉變。傳統武術產業化要關注經濟效益,更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的傳播,決不可將產業化中的傳統武術異化為經濟、娛樂的附庸,而要將其打造成為傳統武術現代化轉型的一種重要路徑。世界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中的警世危言,應該成為傳統武術產業化過程中時刻鳴響的警鐘,那就是: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26]。

3.4 國際化是國家對傳統武術現代化的訴求

國際化是中國建設體育強國、文化強國以及和平崛起對傳統武術現代化發展的訴求。從建設體育強國的角度考慮,傳統武術作為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典型代表,其國際化發展對于我國的體育強國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中國政府近幾十年來一直積極向世界推介的是競技武術,努力將其推進奧運會,最終卻無緣奧運。其實,競技武術作為“嚴重西方體育化”了的武術,“進入奧運會應是武術走向世界的手段,而將傳統武術推向世界才是根本目的”[27],因為傳統武術才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徐才先生曾說,“我歷來主張,發展、傳播武術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競技武術,其目標是進入奧運會;另一條是把傳統武術推向世界。只搞競技武術,路會越走越窄,只有兩條腿走路,武術才會有大發展”[28]。但當下的現狀是傳統武術的國際化還處于起步階段,這顯然不利于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

從建設文化強國以及致力于祖國和平崛起的角度考慮,“歷史和現實證明,民族的振興,始于文化的復興。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傳播,才有影響力;只有具備影響力,國之強大才能有持續的力量。[29]”面對當前中國文化對外交流和傳播嚴重“入超”的現實,傳統武術因其獨特的國際魅力而成為中國跨文化傳播的絕佳產品。傳統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全息載體,其正確、有力的國際傳播有助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影響力,向世界大聲訴說中國傳統文化即使在“武”的層面也始終追求“和”的境界,從而塑造一個愛好和平、自強不息、崇尚道德、包容和諧的良好國家形象,對提升中國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傳統武術對外傳播的受眾是國外公眾,所以走的是“公共外交”的路子,有助于受眾準確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建設起有利于中國持續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國家需要傳統武術國際化,正是因為傳統武術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以及厚重的文化承載量。所以對外傳播中的傳統武術一定要在科學的基礎上,突出特色。傳統武術國際化的把關人應注意提升參與公共外交的意識,主動為中國在21 世紀的和平崛起做出貢獻。

4 結語

伴隨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日新月異,從歷史中走來的傳統武術的現代化轉型必然面臨路徑選擇的問題。毋庸置疑的是,所有的路徑選擇一定要有益于傳統武術的傳承與傳播,同時還要順應歷史潮流,有助于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基于這樣的思考,研究了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路徑。整體而言,傳統武術現代化需要貫徹文化、技擊與健康的發展主題,以科學化和標準化為保障,走大眾化、教育化、產業化、國際化路徑;嚴防科學化引發“祛魅化”,標準化造成對傳統武術的異化;在大眾化路徑中,強調傳統武術的多元化和民族特色,注重推廣“大武術”,滿足大眾需求;在教育化路徑中,要求武術教育具有強制性,注重傳播文化價值,培養學生良好武德;在產業化路徑中,注重傳播高雅文化,以社會效益為第一;在國際化路徑中,發揮傳統武術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厚重的文化承載力,積極為中國構建良好國家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做貢獻。愿未來傳統武術的現代化發展可以更好地走進大眾、融入教育、形成產業、邁向國際。

[1]郭玉成.傳統武術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2):52.

[2]張維為.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9.

[3]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5.

[4]李昆明,王緬主編.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文化發展戰略[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16.

[5]梁漱溟.中國文化的命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封底.

[6]戴國斌.武術:身體的文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摘要.

[7]邱丕相,等.武術文化傳承與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0.

[8]李厚芝.武術國際化——傳統武術的價值與現代化轉型[J].體育科研,2005,26(1):22.

[9]王崗.中國武術技術要義[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4.

[10]哪些國家是老齡之國?世界老齡化一覽[EB/OL].http://cn.reuters.com/article/wtNews/idCNCHINA -113920090720,2009-07-20.

[11]王宏軍.從系統論的觀點看傳統武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7:24.

[12]李春田主編.標準化概論[M].5 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7-18.

[13]楊建營,邱丕相.現代化發展對武術造成的消極影響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5):68,70.

[14]洪浩,田文林.武術現代化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兼論《武林大會》電視節目的意義及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2):42.

[15]戴國斌.武術現代化的異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4,25(1):8.

[16]郭玉成,康戈武.中國武術的“標準化”戰略[J].武術科學,2009,6(12):2.

[17]王崗,田桂菊.回歸主流文化的中國武術發展戰略[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5):57.

[18]劉丹,肖春飛.何振梁:“體教結合”才有真“體育強國”[N].新華每日電訊,2006-03-23(3).

[19]邱丕相.中國武術文化散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9.

[20]林伯原.民國初期學校武術的設置狀況[J].體育文史,1994:(4):28.

[21]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N].中國教育報,2004-04-03(2).

[22]郭玉成,李守培.體育強國視域下的武術發展方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2):57.

[23]郭玉成.中國民間武術的傳承特征、當代價值與發展方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31(2):43.

[24]夏正明.競技武術發展趨勢[J].中華武術,2005(1):27-28.

[25]登封項目簽約引資173 億元[EB/OL].http://www.wushu.gov.cn/report/2010-10-25/content_338.htm,2010-10-25.

[26](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艷,吳燕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5-6.

[27]王怡.當代競技武術發展趨勢的文化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4):57.

[28]徐才.徐才武術論文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報社,1995:391-395.

[29]趙啟正.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23.

猜你喜歡
武術標準化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標準化簡述
中華武術
黃河之聲(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武術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中國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武術
小主人報(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現代化
論汽車維修診斷標準化(上)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66|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无码'专区第一页|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啪啪永久免费av|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动漫|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热99精品视频| 91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91网址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五月天福利视频| 高清视频一区| 老色鬼欧美精品|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一级|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久久人体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欧美一级在线看| a亚洲天堂|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网站|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国产精品视频a| 日日拍夜夜操|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毛片在线|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91亚洲影院|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五月婷婷综合色|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影院|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资源|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