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清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醫院婦科,云南大理 671000
子宮肌瘤剔除術是近年來新興的子宮肌瘤微創治療方法,能夠在育齡期女性正常生育功能和美觀的前提下對病灶行切除治療,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特點,是一種值得提倡的人性化手術方案[1]。1997年Pelosi 首次采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LAVM),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其結合了腹腔鏡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優勢,既能夠手法修復子宮創面,又保持了微創的特色,極大的開拓了臨床微創婦科的視野[2]。 雖然LAVM至今已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但其同樣存在著婦科微創手術的制約因素,缺乏對深層肌瘤的可視性確認和術中、術后出血量較大[3],如何選擇有效的術中止血方法已成為目前臨床關心的熱點問題。 為探討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子宮動脈阻斷術與垂體后葉素術中止血效果的差異,以2008—2011年該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42 例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將該院子宮肌瘤患者42 例,隨機分為A 和B 組,每組各21例,A 組患者平均年齡(31.8±2.4)歲(25~41 歲),肌瘤平均直徑(5.6±2.0)cm(4~7 cm),肌瘤數目1~6 個;B 組患者平均年齡(33.2±3.1)歲(23~45 歲),肌瘤平均直徑(5.4±1.2)cm(5~7 cm),肌瘤數目1~5 個。 所有患者術前均彩超和臨床癥狀確診,并符合相關手術適應癥[1]:①育齡期婦女,且有生育要求;②子宮活動度好,無盆腔手術史;③排除黏膜下子宮肌瘤,且肌瘤直徑3~8 cm;④宮頸檢查排除惡性腫瘤;⑤經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B 超、彩超、婦科、宮頸學和常規實驗室檢查,均接受腔鏡輔助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1.2.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行常規腸道和陰道準備 (月經完畢后7 d,禁食禁水4 h),全麻取膀胱截石位,常規建立人工CO2氣腹,三孔法置入腹腔鏡和器械,腹前壁肌瘤者剪開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于膀胱附著于宮頸下約0.5 cm 處切開陰道前壁黏膜,后壁肌瘤者切開子宮直腸窩反折腹膜,推開直腸,鉗住肌瘤,在腹腔鏡下用單極電鉤切開肌瘤胞膜,分離至流涕大部分剝出,經陰道挖出肌瘤[1],檢查無肌瘤后,縫合子宮創面,留置引流管。
1.2.2 術中止血方法 A 組患者接受子宮動脈阻斷術中止血治療: 腹腔鏡下分離出子宮動脈后, 以絲線套扎暫時阻斷子宮動脈,于術后取出絲線,恢復子宮動脈血運[4];B 組患者接受垂體后葉素術中止血治療:以穿刺針由子宮肌瘤突起處進針,注入10 U垂體后葉素+0.9%氯化鈉注射液30 mL。
所有患者術后隨訪1年,每隔3 個月復查1 次B 超。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72 h體溫、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等指標。
所有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 進行統計學分析,均數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α=0.05 為檢驗水準。
兩組患者術后在手術時間、術后72 h 體溫、肛門排氣和住院時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 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要顯著低于B 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n=21)
兩組患者術后均獲隨訪,隨訪率為100%,術后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在隨訪時間、肌瘤復發和月經改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和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子宮肌瘤剔除術是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最為安全、 有效的術式之一,隨著微創技術的引入,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女性,尤其是要要保留生育功能育齡期婦女的歡迎。
腹腔鏡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目前常用的兩種術式, 各具特點,前者婦科應用較早,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等特點,但同時也存在著弊端,由于術中缺乏手的直接壓迫止血及觸覺,往往易造成出血量大,或增加中轉開腹的幾率,且肌瘤復發率較高[5]。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適用于陰道條件良好, 無盆腔粘連的各類子宮肌瘤,應用范圍更為廣泛,且對腹腔的干擾較少,也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的幾率,但存在深層肌瘤定位困難,易誤傷正常子宮的弊端。 LVAM 是結合了腹腔鏡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優勢,既能夠手法修復子宮創面,又保持了微創的特色,但其同樣存在著婦科微創手術的制約因素, 缺乏對深層肌瘤的可視性確認和術中、術后出血量較大[3],因此,提高LVAM 術中止血效果,是完善其療效的重要措施。 目前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止血方法包括藥物和電凝止血,各有特色和適用范圍,藥物止血,如垂體后葉素應用廣泛,但術中止血效果較弱,電凝止血效果較好,但反復使用易造成局部壞死,且易造成內臟損傷[4]。 子宮動脈阻斷可有效減少盆腔血流49%以上,止血效果顯著,且不影響子宮及卵巢正常生理功能。 該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止血方法的使用對LVAM 治療總體效果未產生影響,亦未引起不良反應,與垂體后葉素相比,子宮動脈阻斷可有效降低術中出血和術后引流量, 這與國內外研究結論一致[2-4]。
總之, 子宮動脈阻斷術能在不影響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效果的同時, 有效的降低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且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1] 曹靜玲.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48 例[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20):55-56.
[2] Plosi MA.Laparoscopic-assisted transvaginal myomectomy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1997,4(2):241-246.
[3] 游建冰,游春慧.腹腔鏡輔助陰式較大子宮肌瘤切除聯合藥物防治術后出血60 例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0,13(8):74-75.
[4] 林文芳, 郭峰.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止血術臨床探討[J].醫藥前言,2012,2(4):118.
[5] 王一斌,黃柳,唐家齡,等.子宮肌瘤剔除三種術式的臨床比較[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9,29(9):1945-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