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紅,程蔚蔚,周會行
前列腺癌近年來在我國的發病率有明顯增高的趨勢[1]。晚期腫瘤預后差,對人體危害大。加之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發病隱匿,所以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前列腺穿刺活檢。由于標本量少、病變復雜,一些病變單靠組織學檢查不能明確診斷,因此高敏感性的免疫組化染色技術在診斷中的應用必不可少。本文對150例前列腺穿刺和電切標本中的可疑部分行P504s、34βE12、P63免疫組化染色,現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鄭州大學附屬洛陽市中心醫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前列腺電切標本及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標本共130例,其中前列腺癌(PC)50例,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GPIN)30例,低級別上皮內瘤變(LGPIN) 20例,良性增生(BPH)60例。年齡53~82歲,平均72歲。
1.2方法所有標本全部經4%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切片厚度5 μm,行HE及免疫組化Evision兩步法染色。第一抗體P504s、34βE12、P63均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均為即用型試劑盒,操作按說明進行,設陰性及陽性對照。
1.3結果判定①P504s陽性定位于細胞胞質中,呈棕黃色顆粒狀細胞著色≥25%,棕黃色顆粒粗大、密集判斷為陽性(+);細胞著色﹤25%,棕黃色顆粒減輕、細小判斷為弱陽性(弱+);細胞無著色為陰性(-)。②34βE12 陽性定位于基底細胞的胞膜和胞質,呈棕黃色顆粒且連續判斷為陽性(+),棕黃色顆粒減弱且不連續判斷為灶狀陽性(灶+),無著色判斷為陰性(-)。③P63陽性定位于基底細胞的細胞核,核呈深棕色顆粒判斷為陽性(+),棕黃色顆粒減弱且不連續判斷為灶狀陽性(灶+),核不著色判斷為陰性(-)。
2.1P504s表達情況P504s在50例BPH中弱+1例,LGPIN中弱+15例,HGPIN中+20例,弱+性10例,PC中+29例,弱+1例(表1)。
2.234βE12表達情況34βE12在BPH中+50例,在LGPIN+15例,灶+5例,在HGPIN中+9例,灶+21例,PC中灶+2例,-28例(表1)。
2.3P63表達情況P63在BPH中+50例,在LGPIN+23例,灶+7例,在HGPIN中+20例,灶+10例,PC中灶+1例,-29例(表1)。

表1 P504s、34βE12、P63在前列腺病變中的表達情況
近年來前列腺癌的診治技術發生了顯著變化,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的檢測、經直腸超聲定位前列腺粗針穿刺活檢技術、前列腺基底細胞的免疫組化染色等[2]。隨著前列腺電切標本及粗針穿刺標本的增多,在良性增生、上皮內瘤變和癌之間的鑒別常常會遇到困難。免疫組化檢測可極大提高前列腺癌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檢出[3-4]。
P504s屬于CAIB-BAIF輔酶A轉換家族,其基因定位于染色體5p13,由382個氨基酸殘基構成,參與支鏈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和膽汁酸的β氧化代謝。P504s基因所處的染色體部位非常接近于前列腺癌易感區,其序列變異與患前列腺癌的危險程度有關[5]。本組PC中P504s+29例, HGPIN中+20例,與丁佩芬等報告一致,說明P504s是前列腺癌和高度上皮內瘤變有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標記物。另外,在穿刺標本中,孤立的HGPIN P504s表達為陰性或弱陽性,癌周圍的HGPIN P504s表達為中度到強陽性,提示P504s強陽性的HGPIN周圍可能有癌的存在。P504s在50例BPH中弱+1例,LGPIN中弱+15例,HGPIN中弱+10例,PC中弱+1例,當P504s弱陽性表達時需結合組織形態及其他免疫組化結果。陳光勇等[6]報道P504s可以在個別良性腺腔腔緣或頂端胞質呈散在弱陽性,可能與某些正常前列腺組織內支鏈脂肪酸代謝水平較高有關,如果單用P504s可能會造成假陽性的診斷。
一般來說,正常前列腺及良性病變的導管、分泌上皮和基膜之間都存在基底細胞,而前列腺癌通常基底細胞消失[7]。HGPIN有不連續的基底細胞層,這一特點對HGPIN和癌的鑒別很有價值[4]。34βE12及P63均可以標記前列腺的基底細胞,間接地判斷標本的性質。有研究顯示[5]所有的BPH和89.7%的PIN基底細胞層呈連續的34βE12及P63陽性表達,96.7%的PC顯示34βE12及P63陰性表達,說明基底細胞完全消失。已知34βE12是前列腺基底細胞的特異性抗體,其陽性定位于胞質,呈連續性,易于觀察,P63陽性定位于胞核,能標記34βE12陰性的基底細胞[8]。兩者聯合可以互為補充,效果更好。本組HGPIN中34βE12及P63分別有2例及1例陰性表達,但兩者病例不重復。
總之,在診斷前列腺癌及相關病變時,應結合HE切片的組織形態和免疫組化P504s、 34βE12、 P63染色綜合分析,可以明顯提高前列腺癌及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正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客觀的病理依據。
參考文獻:
[1] Peyromaure M,Debre B,Mao K,et al.Management of prostate cancer in China:a multicenter report of 6 institutions[J].J Urol,2005,174(5):1794-1797.
[2] 程亮,王曦,朱揚麗,等.前列腺癌Gleason分級目前進展的剖析[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1,40(9):577-580.
[3] 孫大鵬,于泳,亢漸.免疫組化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作用[J].黑龍江醫學,2010,34(9):660-661.
[4] 鄭素琴,程亮.高級別前列腺上皮內瘤變及其他癌前病變的病理特點[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8,37(5):289-293.
[5] 丁佩芬,楊道華,戎丹平.前列腺癌中P504s、34βE12、P63的檢測及意義[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10):2095-2098.
[6] 陳光勇,劉麗娜,周曉鴿,等.α-甲酰基輔酶A消旋酶在前列腺癌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作用[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4,33(5):419-423.
[7] 楊幼萍,葉劍霞,陳軍政,等.P504s結合P63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浙江實用醫學,2010,15(1):71-72.
[8] 袁懷志,楊忠新,李暉,等.Ck34βE12、P63、P504s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0,23(9):3380-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