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繹 / 文

“我是成都。我的娃參加你們組織的質量畫賽,以前也沒有郵寄過東西,不知今天通過快遞郵寄是否能夠收到,不會超過日期吧?”
“我們不是上海的,我們想組織學生參加‘我與質量’繪畫賽,學生年齡不超過15歲,提交作品要交費嗎?”
“下周我們有一次教研活動,我們兩個老師準備在9月12日一起把畫送過來,你們有人接受吧?”
……
9月伊始,“我與質量”上海少兒質量繪畫賽辦公室就不斷接到來自黑龍江、廣東、四川、山東,以及上海的電話,有了解繪畫賽活動組織情況的,有詢問如何參加活動的,以及如何提交作品的。打電話的既有少年兒童的家長,也有美術指導老師。在接受提交作品的那段時間,參加第七屆“我與質量”上海少兒繪畫賽活動的作品一批一批的蜂擁而來,讓接受作品的工作人員不停地登記、編號、存放,忙得不亦樂乎。
實際上,上海市質量協會主辦、上海質量雜志社承辦的“我與質量”少兒繪畫賽,連續舉辦了六屆,在上海地區已成為品牌活動,影響力也擴展到全國各地。

本次活動啟動后,由承辦單位和繪畫指導單位組織的動員發動會議,吸引了上海市的許多區縣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繪畫特色學校的美術老師參加。中國美協少兒藝委會學術研究中心為推進該項活動,還專門組織一次有關少兒繪畫作品的常見問題分析,以及優秀作品講解的教研活動,引導參加活動的美術老師,更好地圍繞本次繪畫賽的主題,在繪畫教育及教學中指導少兒創作。
從效果來看,本次少兒繪畫賽活動的主題“質量,讓中國夢更美麗”,既切合了十八大確立的面向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也很好地激發起少年兒童對美好生活、美麗中國的向往。
參加繪畫賽的少兒,通過彩筆、貼紙、水彩等,用赤橙黃綠青藍紫描繪出他們對用質量改變生活。在這些少兒眼中的美好生活,就是在建設中要保護我們的母親河不被污染,生活垃圾能回收并制成肥料,熊貓、馬母子、鳥等動物和人類和諧相處,新農村生活豐富多彩,等等。
在一幅有關海洋世界的作品中,作者將各種海洋生物的食物鏈描繪為美麗的海洋菜園,不論是大魚、小魚,還是龜、海馬,都以海洋菜園為食,和諧相處。對于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少兒也有他們的看法。一幅有關保護地球的作品,表現了少兒對保護環境的天人合一意愿。在藍天白云,樹木蔥蔥的地方,地球給人以舒眉相歡,還唱著美妙的歌曲;而空氣污染、樹木遭到濫伐,地球也會愁眉不展。他們通過畫筆,表達了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美麗家園的向往。
在本屆少兒質量繪畫賽收到的880多幅作品中,《我給大地披新綠》《共創美好生活》《環保,你做了嗎?》《太陽下的花朵》《清新家園》等描述美好生活、美麗家園的作品比比皆是。其中來自上海地區的作品540多幅,新疆、福建、江蘇、深圳等14個省市和計劃單列市的作品340多幅。
本屆繪畫賽的作品,盡管在表現手法上顯得稚嫩,許多作品在選題上還不夠貼切,在布局、顏色使用等方面還相當欠缺,但他們對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美麗中國的憧憬,用他們的觀察、他們的理解、他們的創意,通過繪畫材料和美術語言,說出他們對“質量,讓中國夢更美麗”的共鳴,而且許多作品贏得的專家的贊譽。
10月10日,上海美協少兒藝術委員會的專家評審組在評選中,對許多優秀作品給予了由衷的贊揚。其中一幅《我給大地披新綠》的作品,“色彩明快,畫意清新,健康向上”,在創作上很“巧”,“運用撕紙拼貼”,可以說“想象有力”。專家認為,這一作品“美在心靈、美在理想、美在手法、美在意境”。

一幅標題為《最后一道工序》的作品,描繪的是機器人在啟用前作最后的檢測情形。“該作品對‘我與質量’的主題把握的十分切題”,作品描述了在對機器人作最后的檢測時,每個環節“都認真嚴謹地進行最后一道工序的檢查,整幅作品顯示當代人對質量的高度重視”。專家認為,該作品的“創作很有現代感”,“在色彩上也非常明媚沉穩”,可以說“是藝術創作與‘我與質量’結合的藝術創作佳作”。
經專家組的認真仔細地比較、評選,和市質協的審定,共有5幅作品獲得一等獎、10幅作品獲得二等獎、13幅作品獲得三等獎,紀念獎若干名(獲獎的一二三等獎作品見上海市質量協會網站:http∶//saq.org.cn)。
此次繪畫賽活動,讓愛好繪畫的少兒在觀察生活、描繪生活中,對質量有了初步的意識。可以說,繪畫賽活動較好地在少兒中宣傳了質量意識。我們可以期望,撒播的質量種子,將伴隨著兒童的成長而發芽、成長、結果,一定會在他們成人后發揮出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