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志先
轉變角色認清職責 邊干邊學依法履職
文/沈志先
編者按:2月20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舉行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學習班,圍繞“如何當好一名常委會組成人員”的主題,進行集中學習交流。現選登市十四、十三屆人大常委會部分委員的發言,供參考。
自從當選為市十四屆人大代表,又在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司委主任委員,我深感肩頭擔子很重,渴求學習的愿望十分迫切。作為一名新委員,目前在法院擔任的職務尚未卸任,人大內務司法工作對我來講是一項全新的內容。這次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學習班,對我來說猶如下了一場“及時雨”。許多老委員傳授的寶貴履職經驗,既有理念,又有方法,十分管用。通過學習相關法律制度,聆聽老委員的經驗介紹,深受啟發。結合這次學習的心得以及對人大工作的初步接觸,我談兩點膚淺的體會,并提一條不成熟的建議。
我在上海三級法院連續工作了三十七年,對法院的工作和基本的法律規定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隔行如隔山”,對人大的工作制度比較陌生。如今從國家審判機關轉崗到國家權力機關,從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到依法履行人大的監督職能,從遵循審判程序到遵循人大工作程序,從注重辦案的微觀思維到注重調研和審議的宏觀思維,這對于我來說,角色轉變的幅度非常之大。我得盡快進入新角色,“六十歲學吹打”,從頭學起。
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我開始逐步理解劉云耕主任說的“沒有到人大工作,真還不知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博大精深,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鐵了心’堅持,‘靜下心’完善”的深刻道理。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行使國家權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的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是人民所賦予的,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行使好這一神圣的職責,就必須切實提高依法履職的能力。
我感到,作為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必須做到:道不可違,即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遵循客觀規律;法不可悖,即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人大各項工作;德不可缺,即堅持以德為先,務必公道正派,廉潔自律,勤勉盡責;術不可偏,即堅持唯物的、辯證的、科學的工作方法,并且不可須臾脫離群眾。
這次我到人大內司委工作,情況有點特殊,我在法院的具體工作尚未來得及交接,內司委工作的銜接又十分緊湊,各項工作需要及時展開。而我不但沒有經驗,甚至一時還沒找到感覺。但是時不我待,我得盡力邊干邊學,在老委員、老同志的幫助下,抓好2013年內司委的工作開局。好在楊全心主任委員前五年富有成效的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并且已謀劃了全年的工作思路;史秋琴副主任委員等同志能承上啟下,起到頂梁柱的作用。我將虛心求教,認真調研,充分發揮內司委全體同志和辦公室的作用,在“蕭規曹隨”的基礎上,努力適應新形勢,作出新貢獻,求得新發展。
最近,內司委已先后召開了辦公會議和第一次委員會會議,根據市人大常委會黨組的年度工作要點,研究了內司委的全年工作計劃。來市人大接手內司委工作之前,我總以為不會像法院工作那樣緊張,一接觸才知道,其實任務也是那么多、那么重,而且難度還不小。我們一共排列出了二十多項工作任務,總體上是聚焦于“立法”和“監督”兩個重點。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好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落實好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的要求,與內司委的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圍繞服務大局、保障法治、關注民生、推動發展,促進“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扎扎實實做好內司委的各項工作。
今年,內司委立法和監督工作的任務均比較重,如在立法方面,要修訂《上海市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和《上海市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制定《上海市養老機構服務與管理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還要開展預防職務犯罪等多個立法課題的調研工作。我們將在常委會領導下,采用“項目管理”的辦法,落實工作責任制,以確保立法的質量和效率。在監督工作方面,對政府,主要是開展發展老年事業專項工作、“六五”普法工作情況以及預防懲治腐敗工作等調研;對“兩院”,主要是針對實施新的“兩法”、保證司法公正等工作開展調研。
我們感到,在立法和監督調研的過程中,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下點苦功:一是進一步強化理論研究。要從實踐需求中梳理出若干個涉及內司委工作規律的重大調研課題,深入開展理論研究。正如毛主席說過的,感覺到了的東西還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通過理論研究,可進一步加深對人大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認識。二是進一步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立法和監督調研,都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樣才能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離基層越近,就離真相越近;離群眾越近,就離真理越近。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立良法、圖善治,才能保證把上海建設成為法治環境最好的行政區之一。
市人大常委會的信息化建設成績斐然,尤其是市人大的門戶網站是社會公眾十分鐘愛的網站,已成為上海市民參與民主法治建設的大舞臺。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內部的工作網絡也建設得不錯,但似乎還有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的空間。這幾年,我在法院負責信息化工作,經過努力,上海法院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已形成了硬件設施完備、網絡全面覆蓋、數據即時生成、信息高度聚合、資源共享互通、管理三級聯動的格局。信息化建設已滲透法院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建議市人大常委會機關的內部管理工作網絡的建設,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作些改進,使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內網在更大范圍里,更高層次上,更新領域內,做到與各部門之間橫向聯動,與各區縣人大常委會之間縱向互動,做到“各類公務網上辦、各種文件網上走、各項數據網上有、各方信息網上傳、各樣資料網上尋”,使之更好地發揮工作的助手、管理的平臺、溝通的渠道、服務的窗口的作用。最近,我們內司委在常委會辦公廳信息中心的支持下,正在嘗試對委員會的內網頁面作些調整,根據人大工作特點和委員會工作實際,設計欄目分類和操作功能,圍繞信息更新即時性、工作資料完整性、聯通互動廣泛性、使用操作便捷性進行探索,希望能夠為人大常委會機關內網建設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系市十四屆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