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12月4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赴廣東調研,強調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12月13日,中國海監B-3837飛機抵達釣魚島領空,與正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的中國海監50、46、66、137船編隊會合,對釣魚島開展海空立體巡航。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提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關鍵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12月21日至22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在“收入倍增”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12月23日,新華社連續三天推出“中共高層新陣容”系列人物特稿及相關照片,講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的個人經歷和從政理念。
12月26日,世界最長高鐵——京廣高鐵全線開通運營,標志著我國“四縱四橫”的高速鐵路網初具規模。
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從國家層面立法保護公民個人電子信息。
12月8日,在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落下帷幕,會議通過了包括開啟《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內的一攬子決議。
12月16日,在日本第46屆國會眾議院選舉中,最大在野黨自民黨取得壓倒性勝利,時隔三年多后從民主黨手中重新奪回政權。26日,日本國會眾議院舉行首相指名選舉,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
12月12日,朝鮮官方宣布成功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聯合國安理會當天發表媒體聲明,譴責朝鮮發射衛星的行為。
12月20日,韓國新國家黨候選人樸槿惠以51.56%的支持率,戰勝最大的對手民主統合黨候選人文在寅,當選韓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統。
12月2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201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明確表示《美日安保條約》適用釣魚島。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
2012年12月24日 《北京日報》
關于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考
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中,有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如果政府和市場配合得好,會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結果,能夠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如果配合得不好,市場的效率就會下降,而政府的公信力也會受到損害。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就是說盡管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必要的,但是不應違反市場經濟的三個基本規律。第一是不應違反價值規律,政府補貼和限價都只能是必要時的權宜之計,不可能也不應該作為長期的政策。第二是不應違反供求規律,市場需求不是由主管部門的官員主觀預測和臆斷來確定的,而是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第三是不應違反競爭規律。市場經濟是鼓勵競爭的,因為只有競爭才有進步,才能最后使消費者受益。在這個問題上,政府的關鍵作用就是要反對壟斷,鼓勵競爭。
2012年12月19日 《檢察日報》
以切實改革破解權力監督難題
十八大關于如何實現權力有效監督的主要精神集中在兩大對策、一條路徑。兩大對策就是:實行權力結構化改革,發展和實現民主;一條路徑就是:推動全面深入的政治體制改革。這兩大對策可以概括為:權力監督和權利監督。權利監督也叫作民主監督。在這兩大監督中,民主監督是基礎,權力監督是保障。實現這兩大對策的必由之路則都是改革政治體制。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的阻力不僅來自傳統的觀念、保守的思維,還有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有鑒于此,能否成功推動改革,不僅需要政治勇氣,還十分需要政治智慧。堅持漸進模式,認真總結和借鑒30年改革的成功經驗,盡量少地設置這樣那樣的框框,勇于試驗,就有希望找到一個既符合我國實際國情又滿足現代民主政治普遍要求的政治體制。
2012年12月18日 《學習時報》
自媒體時代的“草根問責”
當下,基于自媒體生成的“草根問責”,正以勢不可擋的蔓延之勢搶占輿論制高點。然而,“草根”們的問責不能僅僅停留在“問”的層面。問責的核心,就是要“界定責任”和“追究責任”。如果沒有可供實際操作的草根問責機制,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和制度跟進,再多的“草根問責”也只是暫時淪為輿論的頭條。因此,如何讓自下而上式的“草根問責”與自上而下式的“常規問責”有效對接起來,是當前制度建設的關鍵。在自媒體時代,要不斷強化輿情收集、研判和回應機制,對“草根問責”的公共事件建立電子檔案和數據庫,通過及時更新和追蹤回溯,將事件的最新進展和處置結果盡快公之于眾,以此贏得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與此同時,要不斷創建“草根問責”的多元化對接管道,通過制度化機制的創設,確保“草根問責”進入常態化的問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