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四川人之三"/>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何志文
“文宗自古出西蜀”
——解碼四川人之三
□ 何志文
四川這個風水寶地,激發了歷代文人的創作靈感,成就了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所以四川歷來是出大才子的地方,正所謂“文宗自古出西蜀”“天下文人皆入蜀”,在中國歷代文化名人長廊中,四川可以說是群星璀燦。
天府廣場有12根文化柱,是對巴蜀歷史和文化的介紹。其中一根上面寫著:“文宗在蜀。”元代詩人張翥贊譽說:“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現代人郭沫若在詩歌《蜀道奇》里進一步說:“文宗自古出西蜀。”
地靈成就人杰,四川人生活在山水勝景之中,日子過得滋潤,又有形象思維的傳統。四川這個風水寶地,激發了歷代文人的創作靈感,成就了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所以四川歷來是出大才子的地方。在中國歷代文化名人長廊中,四川出的文學巨匠和宗師,可以說是群星璀燦,大家都比較熟悉,這里我想重點說說“賦圣”、“詩仙”、“文豪”、“宗匠”和“大師群體”。
首先說漢代“賦圣”司馬相如。成都有個地方叫琴臺路,名字就源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馬相如是個風流才子,在邛崍首富卓王孫家做客,以一曲“鳳求凰”的琴聲為媒,打動了卓文君,兩個人私奔到成都,演繹了一出美麗的、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
司馬相如的文章特別是賦寫得好。他的《大人賦》描寫神仙怎么羽化登仙,怎么凌霄步虛,仙游四方。漢武帝看到后讀得“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于是把他召進朝廷,封為“郎官”,做了侍從。
司馬相如還提出了獨特的寫賦理論,叫做“賦家之心”與“賦家之跡”。“賦家之心”,是指寫賦人應當具備的素質。“苞括宇宙,總攪人物”,“控引天地,錯綜古今”。賦體現著寫賦人的眼界、知識面、做人功夫,是“斯乃得于內,不可得而傳”,只能夠靠自己去修煉和領悟。用通俗的話來說叫做“功夫在賦外”。至于“賦家之跡”是指文章的巧妙結構和章法,文章的寫作藝術。“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賦家之心”的創作思想同“賦家之跡”的寫作方法相結合,構成了司馬相如浪漫主義文學的根基。
司馬相如還有一個特殊貢獻。作為朝廷特使,他出使云貴,安撫少數民族,開拓“南絲綢之路”,被封為中郎將。
司馬相如是四川文學的一個開創性人物。他開啟了巴蜀文學夢幻迷離,想象奇幻的浪漫主義先河。有人評價說,他開啟的這種文學傳統,對后來人李白、蘇軾、郭沫若,以至今天四川的朦朧派詩歌群體,都有極大的影響。
再說唐朝“詩仙”李白,我們的江油老鄉。他的詩歌仙氣沖天,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中國古典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高峰。他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雄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獨立人格,“戲萬乘若僚友,視同列如草芥”的凜然風骨,如同杜甫所說,真是“驚風雨”、“泣鬼神”。同代人李陽冰也稱贊李白是“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是眉山老鄉。蘇東坡既是文學家,又是書法家,堪稱全才,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人們稱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當然,最出色的要算蘇東坡,他是寫詞的頂尖高手。他的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歌頭·明日幾時有》,把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些感情激蕩、氣勢雄壯、激昂奔放、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后輩只有欣賞、高山仰止的份兒。
在現代文壇上,四川人更是以大師群體的形象出現。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較長時間中,四川人占有現代文壇的半壁江山,其中首推“文壇宗匠”郭沫若。
樂山老鄉郭沫若是當代著名的大才子。1939年7月5日,毛澤東在寫給郭老父親郭朝沛的挽聯中稱贊:“哲嗣乃文壇宗匠,戎幕奮飛,共驅日寇,豐功勒石勵來茲”。在現代文化人中,可以說他是才華橫溢,涉及領域最廣、著述頗多、成就頗高的文化界領袖。文史哲經、詩詞歌賦、古今中外,樣樣精通。在中國現代學者中,恐怕他的頭銜最多——著名文學家、劇作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詩人、社會活動家。“文壇宗匠”之稱可謂名副其實。
先說他的社會活動家頭銜。北伐戰爭時期,他是北伐軍的總政治處副主任。抗戰時他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是公認的文化界領袖。毛澤東到重慶和蔣介石談判時,他看到毛主席沒有手表,便把自己的瑞士歐米茄手表摘下來送給主席。這塊表毛主席戴了31年,直到臨終。新中國成立后,他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之后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和全國文聯主席,創辦了中國科技大學并擔任首任校長。
再說他的文化成就。他是五四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代表作詩集《女神》,使他成為現代新詩的奠基人。作為著名劇作家,他留下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則天》等一大批著名劇作。
作為歷史學界的開拓者和代表人物,他留下了《中國史稿》《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奴隸制時代》等著作。他1944年的史學著作《甲申三百年祭》,被中共中央定為延安整風學習文件。作為古文字學家,他留下了《甲骨文研究》《卜辭研究》《殷商青銅器金文研究》等開創性著作。
鮮為人知的是,郭沫若還是個翻譯家。他精通英文、德文、俄文,不僅翻譯了德國、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大量的小說和詩歌等文學作品,而且還翻譯了不少馬克思經典理論著作,如《政治經濟學批判》《藝術的真實》。
他還是現代著名的書法家。被世人譽為“郭體”的書法作品數量多,影響廣。
除郭沫若之外,在四川老鄉中,還有巴金、李劼人、沙丁、艾蕪、陽翰笙、何其芳,這些都是當代文壇讓人如雷貫耳的文學巨人。
改革開放以來,四川先后還有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王火(《戰爭和人》)、阿來(《塵埃落定》)三位作家獲得“茅盾文學獎”,戲劇家魏明倫更被封為巴蜀“鬼才”。
四川是個風水寶地。與“文宗自古出西蜀”相應的還有一句,叫做“天下文人皆入蜀”。歷史上的一些著名詩人,如杜甫、陸游、黃庭堅,在他們的創作生涯中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都到過四川,在四川的日子是他們的創作高峰期。這大概是他們在受到四川山水文化的深刻影響后,找到了創作的靈感。四川的“地靈”,成就了他們的“人杰”,成就了他們的文學歷史地位。(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