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人大代表、民盟北京市委會駐會副主委宋慰祖是有名的“建議大戶”和“提案大戶”。
我與宋慰祖曾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同學,他是位身材高大的“60后”帥小伙子,在著裝上很講究.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人們見到的宋慰祖永遠是西服革履,永遠是文質彬彬的樣子。他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本職工作是民盟北京市委會駐會副主委,兼職是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專職副理事長等,頭銜有一大堆。
坐在宋慰祖的辦公室里,我了解到宋慰祖今年所提出的這26條建議并非會議期間他腦袋一熱想出來的,實乃是經過長時間調研和醞釀逐步形成的。建議中有關于信息化提升的,有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有司法公正的,有關于民族生態保護區建設的,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涉及的領域非常廣。
宋慰祖解釋:“既然是人民的代表,就要做好政府和人民溝通的橋梁。”
設計是什么?
聊天中,我感到宋慰祖這位人大代表腦子里整天苦思冥想的,不是獎金和既得利益,而是對人大代表這個職業時刻保持癡迷狀態,他用一次次苦苦尋覓,反復琢磨,成就了一篇篇有影響力的好建議。其中最有影響的,當數宋慰祖在市人大十三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的《利用世界設計大會舉辦北京設計節》的建議。
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市長郭金龍等領導都對宋慰祖這一建議迅即批示并得到了落實:2009年10月24日至30日北京市政府同文化部、教育部共同主辦了“2009世界設計大會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周”。宋慰祖作為本次大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參加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與策劃工作,全球2700余名設計專家和設計師出席會議。
雖然,此次活動已過很久,但宋慰祖提及《利用世界設計大會舉辦北京設計節》的建議時,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談到他的本職工作時,他一直在侃侃而談。可我還是不解地發問:“設計是什么?”
宋慰祖說,設計本身就是集成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和社會經濟而進行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創新和創造的一種方法。無論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樓、汽車,我們穿的衣服、看的電影、用的家電,都跟設計有非常大的關系。我們有龐大的制造業,但怎么能夠通過我們的自主創新,推出我們自己的產品,對我們的經濟產生巨大的拉動,帶動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不僅僅是做外國人的加工廠,掙那點加工費?設計的核心在于創造和巧妙的創新。
宋慰祖微笑著從寫字臺面上拿起了擺放著的王致和腐乳沙司,同時給我講了個老北京人都熟悉的王致和腐乳的故事。
王致和的腐乳過去都是一個小罐里邊裝上湯,裝上方塊的腐乳,每次吃的時候用筷子把它夾出來食用。但現在很多環境下食用都不方便,比如說在飛機上,人們就沒法吃醬豆腐,小罐拿著不方便,會灑一身湯,會弄臟衣服。現在設計人員開發了一種叫腐乳沙司的品種,就是把腐乳灌到類似牙膏袋的管狀的袋里邊,把它調整得非常柔軟,變成了沙司腐乳,這樣的話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去方便享用了。
書架上,一張汶川災區的航拍照片吸引了我。問及原因,才知道2007年宋慰祖在組織實施北京市科委“設計創新提升計劃”的工作中,根據我國災害多發,但缺少偵查監控手段的問題,提出了設計開發防災安全觀測無人機的思路,并組織北京觀典航空科技公司和中科院計算所,以及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的科研、設計人員,一起設計制造出了具有GPS定位和有自動航拍功能的無人駕駛防災安全觀測飛機。
這一飛機誕生不久,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了。防災安全無人機發揮了其靈活、續航時間長、抵抗惡劣氣候強的優點,在20多天內,飛行4000公里,起降100余次,對整個災區作了掃描式航拍,準確發現并定位了33個堰塞湖,用照片拼成了完整的災區地形圖,提供給政府領導進行決策。因此,該飛機的研發設計和制造、飛行團隊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宋慰祖被中國光華基金會授予抗震救災設計貢獻特別獎。
此外,宋慰祖與中央美院、視覺中國網和四川成都315創意園聯合發起了“設計創新搶救羌繡行動委員會”,并同壹基金合作,組織設計師為羌族的羌繡藝人進行創新設計,在北京舉辦羌繡搶救與設計展覽,優秀設計的羌繡產品參加了“2009全國旅游商品設計大賽”榮獲金獎。宋慰祖還深入到北京懷柔長哨營、喇叭溝門鄉和拉薩、日喀則等地區宣講“傳統民族工藝美術品的旅游商品工業設計”,幫助這些地區設計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又受現代消費者喜愛的紀念商品,如羌繡的文具系列、滿族的小吃包裝、西藏的面具系列產品等。
宋慰祖動情地說:“我就是要改變中國出賣勞動力、掙汗水錢的加工廠形象!”
觀點鮮明,見解獨到
北京奧運精神,不僅激勵和團結我們萬眾一心共創奧運輝煌,更成為鼓舞和凝聚我們在首都發展征程上不懈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宋慰祖在“后奧運時代”的北京如何發揮奧運遺產的能量中,又適時提出了“繼承奧運財富,將奧運品牌店轉換成北京名品店”和“奧運景觀物資循環再利用”的建議。
此建議再次得到了劉淇書記的批示,景觀物資被集中入庫,如景觀旗、缶等作為奧運文物遺產被收藏。商品店的轉換則得到了北京市商委、經信委、科委和市旅游局的重視。
宋慰祖作為中國工業設計的推動者,多年來,在培育設計產業成長,提高企業研發設計水平,促進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在北京市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方針的指導下,他鍥而不舍地提出建立“首都設計創意博物館”和“建立中國設計交易市場”的建議。因此2004年他被市人事局、民政局、社團辦授予“北京市社會組織先進工作者”,被評為“2007年中國創意產業十大新聞人物”。
宋慰祖一邊擔任著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的“官員”,一邊還要堅持參政議政。這需要修養、積累、素質、境界等諸方面的積淀,還需要世界觀、方法論、價值體系之根基的培養,更需要時時刻刻關注時事,關注形形色色思潮、現象而奮筆疾書的勤奮和執著。這樣合格的人大代表,輕浮做不得,淺薄做不來,懶惰做不成。
宋慰祖的建議、意見針砭時弊,雖然開展“監督”難度很大,弄不好就給自己找麻煩,但是,無論是《愿法院的“執行”不再“難”》還是《建議北京市公、檢、法率先實施陽光執法并接受社會監督》等,無一不表現了一位人大代表的拳拳之心,反映出宋慰祖的思想能力與理性把握。
在浩浩蕩蕩的法律監督隊伍里,有了這樣一位尖兵,我們就多了一個觀察哨,多了一位狙擊手。宋慰祖用建議、意見的筆觸,流暢的語言,獨到的見解,旗幟鮮明地進行“監督”,既富有針對性、戰斗力,又富有現實性和感染力;既扶正祛邪、揭露假丑惡,又引導了社會輿論,高揚了時代主旋律;既讓執政者放心,又讓民眾稱心。
正所謂,戰斗正未有窮期。宋慰祖的建議和意見還會繼續。我們期待著宋慰祖妙手著文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編輯/韓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