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導師 精神伴侶
——讀《西部大開發》有感
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需要眼緣。就像第一眼看到《西部大開發》時,在案頭的一堆書籍雜志里,唯獨她讓我一見鐘情。細細品讀之后,更覺愛不釋手。作為一名忠實的讀者,每一期我都不愿錯過。可以說,我見證著她的成長。從最初的稚嫩、青澀到如今的精致、成熟,《西部大開發》已然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導師和精神伴侶。
1、思想境界高。《西部大開發》的讀者定位在市縣以上領導。這是一個充滿智慧,并且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群體。服務這樣的群體,《西部大開發》編輯、記者的素養不言而喻。每期卷首語尤其值得稱道,言簡意賅卻是字字珠璣,讀起來入心入肺。
2、可讀性強。雜志的欄目設計匠心獨運,封面報道和專題等欄目針對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發人深省。而對話訪談、延安精神、文化等欄目有張有弛,輕松活潑,引人入勝。
3、實用性強。主題思想緊扣時代脈搏,決策咨詢、西部大講堂等欄目對問題的剖析細致到位,其中的一些意見建議具有很強的參考性、實用性。閱讀雜志,就如同和一位良師益友在促膝交談。
4、富有美感。雜志的設計排版十分精美,用當前十分流行的一句話形容,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圖文并茂,讓讀者宛如享受一場思想和藝術的饕餮盛宴。
很多人說,紙媒的冬天到了。然而,相對眼花繚亂的新媒體,書籍有一種無可比擬的文化氣質。人們最終需要并且懷念的,就是這樣的氣質。衷心祝愿《西部大開發》能夠披荊斬棘,一路向前,越辦越好!
(作者: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孤山鎮政府 蘇飛龍)
目前,我國已有各類慈善組織數十萬家,并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常年開展活動的志愿者已超過6000萬人,每年為社會提供逾3億小時的志愿服務。全社會捐贈總額每年穩居在7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通過民間慈善組織搭建的平臺,社會各方面愛心人士將力量匯聚,積少成多,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也為政府排憂解難。如何使慈善組織更上一層樓?
專家回答: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文莊: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慈善組織,面臨不少挑戰。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深圳發布《2012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接收國內外的款物捐贈總額約817億元,捐贈總量與2011年相比下降3.31%。這是我國年度捐贈總額連續第二年下降。年度捐贈總額下降,客觀原因是沒有大災,但也反映出近年來一些慈善組織面臨的信任危機。社會上要求慈善信息公開透明的呼聲很高,與此同時,鼓勵民間慈善組織發展、競爭、淘汰也成為必須。要真正激發全社會的慈善熱情,應降低民間慈善組織注冊的門檻,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基金會發展。在鼓勵發展的同時,也亟須通過立法,對慈善組織發展予以規范指導,將其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