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2013年10月10日 新華網
政府是社會管理者、市場“守夜人”,任何領域的改革都會涉及政府職能。不解決好政府在某些方面存在的職能錯位、越位、缺位問題,改革就難以推進。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符合發展實際,順應人民意愿。簡政放權不是簡單地一放了之,而是要以法律為依據,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為目標,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行政效率和能力。這就要求政府在放權的同時,加強管理和監督,確保市場、社會依法有序地運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2013年10月15日 《中國發展觀察》
進一步深化改革,還需要在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問題上開展更加細致的工作,從歷史經驗看,必須實現三個根本轉變。一是從明晰公共利益到實現公共利益。要以公共利益厘清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圍繞著維護和實現公共利益來探索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以及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二是從單純的政府決策到綜合決策。要以完善的決策機制確保公共利益,通過公共決策機制把各個方面的意愿表達出來,使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建設有的放矢,真正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避免公共資源的浪費和在社會領域制造“泡沫”,也避免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三是從一般的價值取向到具體的政策措施。要從性質類型、供給方式與需求特點細化公共服務;建立和完善競爭機制;不斷提高政府的監管能力。
2013年10月21日 《經濟日報》
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改”什么?一是改革阻礙經濟轉型升級、生產效率提高的體制機制。關鍵要通過改革破除不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金融、科技創新等體制機制制約,逐步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二是改革阻礙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要敢于直面城鄉、區域兩個最大的差距,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統籌城鄉和農業農村改革,切實健全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監管制度。三是改革阻礙公平市場環境建立、市場活力迸發的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清理各種有礙社會公正的規則,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促進社會的縱向流動,為各類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和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