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宗炎
應當對人大常委會會議的請假制度作出嚴格規定
文/王宗炎
各級人大常委會按照法律規定如期舉行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各項議案、報告,是常委會集體議事、集體行使職權的主要方式,也是常委會組成人員依法履職的重要途徑。因此,保證常委會會議的出席率,是提高常委會審議質量并使審議產生法律效力的前提。
在現行體制下,常委會組成人員約有半數是非駐會委員,他們有自己的職業、專業崗位,很多還擔任重要職務、負有領導責任。由于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非駐會委員缺席常委會會議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提高常委會會議的出席率,近年來一直是各地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中試圖觸及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針對各級人大代表未經批準缺席代表大會的問題,早在1992年4月3日通過并施行的《代表法》第四十一條已有明確規定,即“未經批準兩次不出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其代表資格終止”。該法律于2009年8月和2010年10月兩次修正后,仍維持了上述規定。但是,對各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未經批準缺席常委會會議,至今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地方人大常委會通常在《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由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中作出約束性的規定,是一種可供采用的方案。
例如,2008年9月17日,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修改草案)》,新增加一項相關規定:“一年內,出席常委會全體會議、分組會議的次數總計不足三分之二的委員,應向主任會議作出書面說明”。同時還規定:“未經批準連續三次不出席常委會會議的,應當辭去常委會委員職務?!?/p>
又如,今年6月初,貴州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公布了新通過的《貴州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對常委會組成人員更好地履行職責提出了較為詳細的要求。其中明確規定:常委會組成人員未經批準一年內兩次缺席常務委員會會議的,應當依照程序辭去職務。該《守則》規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因病或者其他特殊情況不能出席會議和專題講座的,應當通過常委會辦事機構向常務委員會主任或者主任委托的副主任書面請假,請假獲得批準方為有效。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常委會會議期間,臨時因特殊情況不能參加全體會議、聯組會議的,應當通過常委會辦事機構向常委會秘書長書面請假,請假獲得批準方為有效;不能參加分組會議的,應當向小組召集人請假。
再如,本市的區縣人大也在進行提高常委會會議出席率的探索。今年5月下旬,楊浦區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一項關于常委會會議紀律的規定。其中規定,常委會組成人員一年內有一次未經批準缺席會議的,向常委會作書面說明;兩次未經批準缺席會議的,由常委會主任約談;三次未經批準缺席會議的,視為不能正常履行職務,建議辭去職務。
至于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曾在2006年6月22日的十二屆代表大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其中對常委會組成人員因病因事不能出席常委會會議的,提出了事先書面請假的要求,但是并無明確的約束性規定。
綜合上述外省市人大常委會和本市區縣人大常委會的經驗和做法,市人大常委會不妨借鑒他山之石,及早修訂《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關于完善請假制度的相關規定,建議把握以下要點:
1.請假制度的約束對象,應當包括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
2.啟動請辭程序的適用情況,應是“常委會組成人員未經批準一年內兩次全程缺席常委會會議”。這同《代表法》有關代表大會請假制度的規定是相一致的。如果規定“三次”,或“連續兩次”,均失之過寬。
3.因有特殊原因,常委會會議的出席人員或者法定列席人員(“一府兩院”領導人員)需要全程請假或者部分議程請假的,應按有關規定在會議舉行的三天前向常委會辦公廳提出書面申請,寫明請假事由和缺席會議的具體時間,由常委會主任審批。
4.常委會會議期間,因有特殊情況臨時需要缺席全體會議或者分組會議的,應提出書面申請由常委會秘書長核準。
5.完善常委會會議出缺席情況公布的內容和方式,接受代表、選民和社會的監督。對常委會組成人員每年缺席常委會會議的累計次數、天數進行考核,作為履職情況的重要依據。
此外,對于常委會閉會期間組成人員參加法規解讀會、法制講座、專題調研、視察和執法檢查等履職活動的情況,也應當建立相應的請假制度。因為這類活動的參與率同常委會會議的審議質量是直接相關的。
某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尤其是非駐會委員缺席常委會會議和相關活動的理由是“業務工作忙”。而《代表法》第五條第三款規定了代表“優先執行代表職務”的原則,即“代表出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參加閉會期間統一組織的履職活動,應當安排好本人的生產和工作,優先執行代表職務?!备骷壢舜蟪N瘯M成人員本身都是人大代表,應同樣適用《代表法》規定的“優先執行”原則。這是從嚴規定常委會請假制度的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