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產電影票房成績亢進,但作為普通觀眾,我想說的是:如果國家放開電影市場,估計國產電影制作公司就離關門沒幾天了。雖然經常見網上寫某電影收入多少云云,其實國內的各種統計數據很難有公信力。有專家跳出來評判,國人文化基礎低,導致劇情文化和市場票房相矛盾,為了票房市場,劇情就通俗,于是各種美女帥哥齊上陣,用一些帶顏色的劇情場景加夸張的海報去吸引大眾眼球。前一段時間如“致青春”、“中國合伙人”等影片受到票房和口碑上的各種贊譽,個人感覺只能說比之前的國產片好點。但是,文化的醞釀和人性的感悟在國產片里表現得很少,所以我們只是一個“看客”而不是“賞客”。
用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做結尾,美國的大導演是用三四年甚至更長時間拍一部片,而國內導演用一年時間拍好幾部片,這效果能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