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利 劉扣英 孫培莉 尤玲燕 黃茂 殷凱生
(1.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江蘇 南京210029;2.南京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21002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進行性發展[1]。隨著疾病的不斷發展,不僅累及肺臟,還可引起諸多不良肺外效應[2]。肺功能檢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和評估疾病嚴重度的重要客觀指標,但其并不能反映疾病的系統性表現,尤其是肺外不良反應[2]。有研究顯示患者的運動能力可以反應肺外效應[3-4],而6min步行距離(6MWD)是目前COPD患者運動能力一個有效客觀指標。CAT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是全面評價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一個簡便、易行的主觀性量表,其信效度已在歐美及國內得到了驗證[5-6]。目前國內外大部分研究探討了CAT評分與肺功能指標、呼吸困難的相關性[5,7],但并沒有涉及到與6MWD之間的研究。本研究將進一步給出CAT量表與6MWD的相關性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我院門診和住院的穩定期COPD患者104例,其中男90例、女14例,年齡42~84歲,平均70.5歲。吸煙者77例、不吸煙者27例,其中戒煙者62例;吸煙指數為4~90包/年,平均(23.5±21.8)包/年。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胸部X線檢查、肺功能檢查和血氣分析結果,均符合COPD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1]。患者均神智清楚,能讀、會寫,無交流障礙者。
1.2 方法
1.2.1 調查量表 (1)一般資料問卷:為調查對象的人口學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吸煙狀況等;(2)CAT量表:CAT量表共含有咳嗽、痰多、胸悶、爬坡或上一層樓梯的感覺、家務活動、外出、信心、睡眠和精力等8個項目,每個項目0~5分。各項目分數相加得總分,其范圍0~40分,相應的分級:0~10分為COPD輕度影響患者,11~20分為COPD中度影響患者,21~30分為COPD重度影響患者,31~40分為COPD極重度影響患者。CAT量表由患者本人獨立根據自身情況自行打分并當場收回,課題成員不可給予任何的提示。
1.2.2 肺功能測試 所有患者統一采用德國生產的耶格肺功能儀進行測試,質量控制達到ATS標準。測試內容為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前后兩次的常規肺通氣功能(FEV1、FEV1%預計值、FVC、FEV1/FVC),第2次肺功能測試應在吸入沙丁胺醇(葛蘭素史克制藥(重慶)有限公司)400μg 20min后進行。按照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倡議(Goldal Initiativ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肺功能嚴重度分級標準[2](以下簡稱:GOLD分級):輕度:FEV1≥80%預計值;中度:50≤FEV1<80%預計值;重度:30≤FEV1<50%預計值;極重度:FEV1<30%預計值。
1.2.3 6min步行實驗 患者在安靜的長30m的走廊來回行走,每3m做出一個標志,兩端各置一明顯標記物為標志。行走速度由患者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決定,但告知患者盡可能快走,每1min均給予患者鼓勵性話語。滿6min時終止實驗并計算行走距離,即6min步行距離(6MWD)。具體操作標準參照美國胸科協會(ATS)的“6分鐘步行指南”[8]。按照Celli等[9]的6min步行距離分級法對COPD患者進行分級為:輕度:6MWD≥350m;中度:250~349m;重度:150~249m;極重度:≤149m。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RA 12.0SE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COPD患者的CAT評分與肺功能指標、6MWD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104例穩定期COPD患者的 CAT 評分為(17±7)分,6MWD(373±120)m;肺功能檢查結果:FEV1、FEV1%預計值、FEV1/FVC分別為(1.4±0.6)L、(58.1±22)%、(55±12)%。患者的CAT評分與各肺功能指標及6MWD均呈負相關(P<0.05)(表1)

表1 COPD患者CAT評分與肺功能、6min步行距離之間的相關性 (n=104)
2.2 CAT評分的分級法與GOLD分級評估COPD患者病情的符合度比較(表2)

表2 CAT分級與GOLD分級符合度比較n(%)
2.3 CAT評分的分級法與6MWD分級在評估COPD患者病情的比較(表3)

表3 CAT分級與6MWD分級符合度比較n(%)
2.4 CTA分級與肺功能分級、6WMD分級間的等級相關性分析(表4)

表4 CAT分級與肺功能分級、6WMD分級間的等級相關性分析
3.1 關于合理評估COPD對患者影響的主客觀指標 CAT評分、6min步行距離及肺功能CAT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是瓊斯(Jones PW)于2009年研發的一種簡便、易行的評價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觀性量表,是一種自我感受,涉及到人們的生活目的、期望、標準及其關注的重點由社會和心理諸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目前已獲得國內外相關專家的贊同及多方面認可并應用[9]。6min步行實驗是一種客觀的次極量運動試驗;又因COPD患者大部分的日常活動是在次大運動量水平上進行的,所以6min步行距離能很好地反映患者完成日常體力活動的功能代償能力水平[8],可以作為評估疾病對患者的肺外效應的一個客觀工具[8,10]。肺功能指標無疑是評價COPD患者的肺部狀況的重要客觀指標[11]。盡管近幾年有較多學者使用CAT評分作為評價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有效工具,但其畢竟是一個由患者自我測評的主觀性的量表,它對中國COPD患者疾病全貌(包括肺部及肺外效應)的真實而準確的把握如何,它能不能與已有的客觀性指標之間有很好的相關性是我們此次研究的重點。
3.2 主觀性的CAT評分與客觀的肺功能指標、6min步行實驗之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發現,在未分組情況下CAT評分與肺功能各指標及6MWD均呈負相關;而從CAT分級與GOLD分級及CAT分級與6MWD分級對疾病的嚴重度分級來看,輕度、中度COPD患者三者符合程度較低,而重度、極重度COPD患者三者符合程度較高。可能的原因為COPD患者氣流受限程度并不是很重時,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輕度影響(CAT評分較低),但此時患者的運動能力(肺外效應)并沒有表現出來,所以此時絕大部分COPD患者的6MWD≥350m,故而輕度、中度COPD患者三者符合率較低,一致性較差;只有患者的氣流受限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導致嚴重的肺泡通氣不足,繼而引起嚴重的呼吸困難,從而進一步導致運動能力的下降(6MWD<350m),尤其對于CAT分級的重度及極重度的患者,其6MWD下降得相對較明顯,從而重度、極重度COPD患者三者符合率較高,一致性亦較好。因此三種分級法有相關且無明顯差異,但三者不可完全替代,與以往研究有相似之處[12]。當然6min步行實驗是受到年齡、身高、體重等多種因素和“學習效應”的影響[13-14],但在 ATS指南中并不推薦“預實驗”或重復測定[8],所以本研究只給予患者標準化的鼓勵,并沒有進行重復測定。然而從某種程度來說,其對于評價COPD患者的運動能力等肺外效應是有一定的臨床價值[15]。由此可見,CAT量表基本可以真實、有效地把握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在肺功能檢查做不到或不允許(如嚴重肺大泡患者)的情況下,對重度及極重度的COPD患者行CAT評分和6MWD都可以及早了解患者的病情。
綜上所述,CAT量表對于合理評價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可靠的,整體上涵蓋了患者的肺部和肺外效應,又因其簡便,可以推廣應用在社區、門診等。CAT評分和6min步行實驗同樣能反映相對較重的(重度及極重度)COPD患者的病情。此外,本研究的樣本量不是很大,希望有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來進一步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Rabe KF,Hurd S,Anzueto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532-555.
[3]N.A.Hernandes,E.F.M.Wouters,et al.Reproducibility of 6-minute walking test in patients with COPD[J].Eur Respir J,2011,38:261-267.
[4]Palange P,Ward SA,Carlsen K-H,et al.Recommendation on the use of exercise testing in clinical practice[J].Eur Respir J,2007,29:185-209.
[5]Jones PW,Harding G,Berry P,et al.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J].Eur Respir J,2009,34:648-654.
[6]柴晶晶,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中文版臨床應用意義的評價[J].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2011,34(4):256-258.
[7]廖春燕,李鳳森.69例COPD患者CAT評分與MMRC評分相關性分析[J].新疆中醫藥,2011,29(2):7-8.
[8]ATS Committee on Proficiency Standards for Clinical Pulmonary Function Laboratories ATS statement:guidelines for the six-minute walk tes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6(1):111-117.
[9]CELLI B R,COTE C G,MARIN J M,et al.The body mass index,airflow capacity index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 England J Med,2004,350:1005-1012.
[10]Spruit MA,Watkins ML,Edwards LD,et al.Determinations of poor 6-min walking d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OPD:the ECLIPSE cohort[J].Respir Med,2010,104:849-857.
[11]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5):400-407.
[12]譚燕,李其皓.6min步行試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11(1):76-79.
[13]Sciurba F,Criner GJ,Lee SM,et al.Six-minute walk distanc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producibility and effect of walking course layout and length[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7:1522-1527.
[14]Chatterjee AB,Rissmiller RW,Meade K,et al.Reproducibility of the 6-minute walk test for ambulatory oxygen prescription[J].Respiration,2010,79:121-127.
[15]馬艷良,何權瀛.步行實驗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意義[J].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2007,30(9):6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