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星塵 鄔凌峰 劉學英 王黎梅
(浙江省嘉興市第一醫院,浙江 嘉興314000)
腎腫瘤是常見的泌尿系統腫瘤,90%以上是惡性腫瘤,腎癌約占腎惡性腫瘤的85%,開放性根治性腎切除術合并區域淋巴結清掃術是治療腎細胞癌的標準術式,手術范圍包括切除患腎、腎周脂肪、腎周筋膜及同側腎上腺和主動脈、腔靜脈旁淋巴結[1-2]。手術創傷大、切口長、范圍大,手術并發癥多,術后切口疼痛是患者的重要主訴。因此,臨床上多建議患者術后取患側臥位,2010年4月~2012年3月,我科對經腰部切口腎癌根治術后的患者采用健側臥位,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84例,入院前均行B超、CT或MRI檢查,影像學診斷為單側單發腎腫瘤,腫瘤直徑4~7cm不等,對側腎正常。按入院時間先后排序,編號為1~84,雙號為觀察組,單號為對照組。對照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25~86歲,平均年齡(59.4±11.3)歲;觀察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齡26~85歲,平均年齡(60.1±10.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術后回病房取去枕平臥頭側位,2h后睡枕頭、床頭搖高10°~15°,4h后協助取健側臥位,以后每間隔2h平臥位與健側臥位之間更換1次,直至術后72h。
1.2.2 對照組 術后回病房至2h與對照組相同,4h后協助取患側臥位,以后每間隔2h平臥位與患側臥位之間更換1次,直至術后72h。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切口出血、切口疼痛、引流液量、引流管留置時間、下床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術后出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種不同臥位康復效果比較
3.1 根治性腎切除是腎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手術創傷大、切口長、范圍大,手術并發癥多,術后取患側臥位,正好將切口壓在下方,由于重力作用的影響,切口容易出現出血和血腫,本組對照組有6例切口敷料外觀滲血,經多次換藥、棉墊包扎,取平臥位,少取患側臥位,2d后滲血停止,另2例切口周圍腫脹,4天后逐漸消退。觀察組僅1例切口敷料滲血,經2次換藥,1天后滲血停止。表1顯示,觀察組出血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顯著意義。
3.2 腎癌根治術后取患側臥位,切口疼痛是患者的重要主訴,本對照組有4例呻吟不止,患側臥位不到5min就自行改為平臥位,還有1例情緒煩躁,血壓持續在165~180/98~110mmHg,切口滲血,予取平臥位,服用硝苯地平片、安定片后入睡。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睡眠,產生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影響術后康復[3-4],患側臥位是強迫體位,腰部肌肉處于僵硬狀態,并不符合生理習慣,持續時間長易造成皮膚壓傷,切口出血、皮下血腫,舒適度極差。舒適是指沒有病痛折磨、心情愉悅、精神放松的良好體驗,任何破壞這種狀態的原因都可以造成不舒適。在不影響病情的情況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減輕病人的不舒適,給病人以最大程度的舒適,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4]。觀察組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顯著意義。健側臥位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綜上所述,健側臥位明顯優于患側臥位,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復,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更好地體現了人性化護理。經腰部切口的腎癌根治術后健側臥位值得推廣。
[1]Ljungberg B,Hanbury DC,Kuczyk MA,et al.Renal cell carcinoma guideline[J].Eur Urol,2007,51:1502-1510.
[2]Campbell SC,Novick AC,Belldegrun A,et al.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e clinical T1renal mass[J].J Urol,2009,182:1271-1279.
[3]吳國友,張文媛,陳敏燕.硬脊膜外麻醉術后的舒適體位研究[J].廣西醫學,2010,32(2):234-344.
[4]鄒恂.現代護理新概念[M].第2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