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德元
(作者為恒豐銀行杭州分行行長、黨委書記)
近來,作為民營中小企業主要融資平臺的銀行出現不良資產激增、預警信號頻發狀況,如何探索采用更有效、更科學的信用風險防范措施對銀行授信業務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自國家宏觀貨幣政策持續收緊以來,浙江范圍內的部分民營中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或互保圈牽連等原因,相繼陷入困境或瀕臨破產,作為浙江民營中小企業主要融資平臺的銀行也出現不良資產激增、預警信號頻發狀況。
在資金偏緊的金融市場環境下,銀行信貸資金被小部分人作為資源在利用。表面符合授信條件的部分企業或個人取得銀行信貸資金后,輾轉將該資金用于向民營中小企業或企業主發放高利貸,從中獲取利差。當出借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且出現有高利貸債務人不能歸還而造成出借人資金鏈斷裂時,銀行的信貸資金安全隨即受到威脅。對此,銀行業務人員在貸前調查階段應多維度詳細了解客戶經營背景及實際控制人信用、素質等信息,如發現客戶有民間借貸或資金生意等決不介入。作為銀行信貸審查人員不能只看書面報表、報告等材料審批貸款,諸如該類企業有較專業財務人員幫其做虛假財務報表等以騙取銀行信貸資金,一般人很難發現紕漏,如發現財務報表銷售收入、短期借款、應收賬款等數字沒有相應材料支撐應引起重視,同時對授信企業現金流進行考察,比如主要銀行賬戶流水單等書面材料的分析對辨別民間借貸也很有幫助。而授信后管理要重點監測其信貸資金流向,仔細辨別該筆信貸資金用途是否與其正常經營業務相匹配,嚴防該環節企業造假材料逃過銀行對信貸資金流向的監管。
近期銀行出現的部分不良資產的另一誘因是受互保圈拖累。當前浙江區域內,以互保或聯保等方式擔保成為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授信的常用模式,銀行通過此方式在防范單體風險的同時,也帶來互保企業間相互影響等負面效應。尤其是通過銀行工作人員或資金掮客等與并不熟悉的企業進行互保,實際上加大了授信企業經營的外在風險,對銀行信貸資產陷入系統性風險埋下隱患。
“火燒連營”帶來的教訓是沉痛和深刻的。民營中小企業在銀行融資時如何尋找更適當、更科學的擔保方式成了銀行和企業共同面對的一個課題。傳統的互保貸款模式是否能有效防范銀行風險,也值得銀行風險管理從業人員思考。首先,嚴防銀行業務人員為了做業務而利用自己的資源為授信客戶“拉郎配”尋找擔保單位,出現這種狀況,一方面說明借款企業現金流已比較緊張或非??释Y金,另一方面,尋找來的保證企業訴求是否正當值得商榷,且說明其風險控制意識有待提高。杜絕有資金掮客介入進行融資或擔保牽線的銀行授信。其次,授信審查人員在審查業務時建議了解保證人提供保證的緣由及背景,對于企業實際控制人等主要經營者之間互相不了解對方的授信或擔保建議引起高度重視;同時建議銀行認真審視授信或擔保企業互保圈乃至互保圈的互保圈中企業資產負債、資信及實力等情況,對于同行業或關聯度緊密行業間的互保也要謹慎介入,防止行業性系統風險。最后,銀行在授信后管理時應密切關注授信企業互保圈及該互保圈的互保圈等客戶經營情況,保持對外部信息接收的敏感度,一旦有對某企業的不利信息,應及時查詢其所在互保圈及該圈的互保圈等相應信息,如發現本單位授信客戶牽涉其中,應盡早引起關注。但是,也應注意不要因過度緊張而采取過激措施。
商業經營者的逐利性和不斷發展壯大欲望不言而喻,但更多時候需要根據自身實力、發展階段、商業機遇等各種情況來進行科學決策則顯得非常重要。當發現有利可圖時,一部分企業經營者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經營者頭腦過熱導致企業出現盲目過度投資等現象,現實中部分企業看到某行業或項目利潤可觀就轉而將更多的資金和精力轉向自己并不熟悉的經營領域,這樣勢必需要更多的融資,承擔更大的成本及風險。企業若能走出需跨越的鴻溝是幸運的,但是跨越、轉型、探索多種模式經營的過程中企業相對脆弱,一旦在經營中遇到困難,企業包括原主業在內的全盤經營將陷入困境。對此,利益導向下的資源配置必須建立在對市場信息的準確把握和判斷上,否則,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單純跟著利益運營遲早會出風險。其次,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能靠主觀臆想而鋌而走險,市場千變萬化,企業應做好隨時應對變化的準備而不是靠主觀判斷,跨行業過度盲目投資。最后,企業應該做到“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過度超出自身能力和實力去發展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
從銀行信用風險防范角度來看,一是要關注授信客戶是否存在過度跨行業投資或跨區域投資等問題,關注客戶投資的金額及損益實際狀況。對于跨行業或跨區域投資過度且非主營業務范圍內的客戶謹慎介入。二是關注其現金流向是否為主營業務,對資金流向不明要引起關注。三是要對于授信客戶短時間內負債增長過快,且與其主營業務銷售額明顯不匹配的現象要謹慎介入。
有部分民營企業主對固定資產投資很有興趣,尤其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且有資金實力時,對購置固定資產更是不遺余力。企業發展過程中固定資產投資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企業資金過多投資固定資產,一旦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流動資金過度固化而出現現金流緊張,從而影響主營業務經營。對此,銀行對于短期內大量購置不動產的授信客戶要引起關注,要弄清其購買不動產的資金來源及成本,測算主營業務產生利潤與其各項成本的匹配程度。要弄清購買的不動產是否用于企業正常的擴大再生產等用途,評估購入不動產在授信期間乃至未來耗用成本及收益狀況。要仔細了解購進不動產在變現過程中是否存在瑕疵及變現能力情況。
面對國內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全球經濟不景氣等原因造成的對外出口萎縮等情況,低附加值產業經營舉步維艱,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銀行在面對此類企業授信申請時要愈加謹慎。作為銀行多年合作客戶及存量授信業務,銀行業務人員與審查人員防控風險的警惕性往往沒有新增授信業務那么高,在沒有明顯或重大變化、風險的情況下一般是續做,而此舉暗藏風險。對此,銀行業務人員和審查人員在續做存量業務或新增授信業務時應確保已仔細研讀過總、分行最新制定的授信政策指引。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及產業的轉型升級,對沒有及時跟上步伐的企業應該密切關注,隨時調整對其授信策略。當前經濟形勢下,對于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低附加值企業授信要嚴格控制,密切關注內外部市場變化可能對某個企業甚至某個行業產生的影響。
針對浙江區域內民營企業授信特點,探索采用更有效、更科學的信用風險防范措施對銀行授信業務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銀行授信業務相關人員在開展業務授信前調查、授信中審查乃至授信后管理的全過程中要突出專業化、精細化、審慎化操作。除了考察債務人的財務狀況、經營能力、償債意愿等常規性的風險防范指標,還要關注當前經濟形勢下暴露出的互保圈影響、民間借貸暗流涌動、個別行業在宏觀經濟政策、外部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等因素影響下經營狀況急速下滑等新特點。
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銀行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應針對每筆業務風險狀況進行評估后定價,爭取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優化配置。同時,防止將銀行信貸資金集中投向某些區域、行業和客戶,導致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過度集中。一旦相關客戶發生違約情況,銀行將面臨巨大損失。銀行可以通過授信政策調整導向、授信流程管理及限額配置來實現風險資本的最佳配置。在防范、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促進授信業務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