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 邵汝女 鄒慧珍
(江西省永豐縣人民醫院 永豐331500)
系統性硬皮病指尖潰瘍為硬皮病中最頑固、難治的環節,皮膚纖維化,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壞死,使潰瘍反復發作、傷口疼痛,容易伴發感染,造成患者心理創傷,從而影響生活自理能力。針對該病病理改變特點,我院從2006年開始,自制碘伏加白砂糖敷料進行局部濕敷,患者局部疼痛緩解快,傷口愈合迅速,且操作簡單、安全,深受患者歡迎。現總結匯報如下:
1.1 資料 我院2006年2月~2011年1月共收治系統性硬皮病伴指尖潰瘍18例。年齡最小的43歲,最大的56歲,平均年齡49歲,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入選條件為病情穩定、無畏寒、無發熱、指尖潰瘍伴疼痛者。
1.2 方法 將18例患者隨機分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例。對照組采用單純碘伏敷料換藥,2~3次/d,7d為1個療程。治療組采用碘伏加白砂糖敷料濕敷換藥,2~3次/d,7d為1個療程。白砂糖和敷料分別高壓消毒,現配現用,消毒盒內盛碘伏100mL倒入白砂糖50g,溶解后放入敷料,敷料把碘伏液吸干浸透為止。按正常換藥原則進行,遇到傷口膿性分泌物多不易拭去時,用3%雙氧水反復沖洗傷口,過深傷口用棉簽擴創,擠壓傷口,排除膿性液,直到流出液清亮為止,然后用碘伏白砂糖敷料濕敷傷口,加壓包扎,外敷一次性薄膜手套,用紙膠布固定,2~3次/d換藥,以保持創面濕潤。
2.1 兩組患者潰瘍愈合時間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潰瘍愈合情況 例
2.2 療效評價 顯效:換藥3d,創面干燥結痂,無滲液及感染,疼痛減輕;有效:換藥7d,創面干燥,無滲液及感染,疼痛減輕;無效:換藥7d以上創面依然滲液較多,有感染征象或皮下集膿,嚴重者伴發熱及全身癥狀。兩組治療效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硬皮病是一種全身結締組織病,病人血管內膜纖維化可引起血管阻塞、血小板激活,發生凝血和纖維沉積,手指也可發生纖維化,因此病人手指關節發生破潰,不易愈合。硬皮病患者由于皮膚代謝、營養失調,加之搔抓、外傷,也經常出現皮膚潰瘍[1]。
碘伏又稱強力碘、聚維酮碘,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復合物。碘伏主要通過釋放單質碘,結合菌體蛋白質的氨基酸使細菌變性,同時氧化細菌原漿蛋白的活性基因,導致微生物死亡。碘伏殺菌譜廣、作用持久,能殺滅病毒、細菌繁殖體、真菌、原蟲等,對細菌芽胞殺滅作用差[2]。可減少潰瘍面滲出,起到殺菌、消腫、收斂作用。
白糖含葡萄糖,葡萄糖能均勻分布于創面造成高滲環境,致細菌細胞脫水,細菌失去繁殖能力,菌體死亡;并能使機體局部組織脫水,減輕創面及肉芽組織水腫,同時能形成保護膜,防止細菌繼續侵入;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營養,促進創面愈合。此外,葡萄糖還具有生肌作用,可減少創面疼痛,利于傷口愈合[3]。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149
[2]曹慧芳,周昆.碘伏的新用途[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7):4125
[3]廣東省衛生局.基礎護理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