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敬 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校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中實踐性最強、與社會企業聯系最為緊密的部分,是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半壁江山,江蘇省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最大和速度最快的省份,是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先鋒軍。據相關資料顯示,1996年江蘇省五年制高職試點招收人數為960人,到2006年年招生量增加到9萬多人,2008年的年招生人量約8萬多人。江蘇省的高等職業教育形式有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職兩大類,五年制高職又細分為五年一貫制與“3+2”中高職銜接制。其中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模式得到快速發展,截止2011年江蘇省五年一貫制高職學校已經高達34所。
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校作為我省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的典型代表,近年來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它不僅為本省市的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還為實現全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中職教育發展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江蘇省的品牌專業——物流管理專業也取得了一定發展。當然,隨著形勢的發展,其專業課程體系與結構也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
物流管理專業是與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相連的一個專業。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物理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呈現多層次和多元化,我校于2002年開始設置物流管理專業(三年制中專),于2006年開辦五年一貫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之后,我校結合五年一貫制模式的特點,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走校企合作之路,積極探索物流行業的人才需求變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迄今為止,物流管理專業已發展為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江蘇省的品牌專業,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專業特色。
經過大量的實踐調研和專家研討,我校制定出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思路,構建出一個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的專業課程結構體系。具體而言,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分為理論課與實踐課,理論課包括基礎文化課,如語、數、外、德育、體育、計算機等;還有專業理論課,如條碼基礎知識、現代物流概論、倉儲與配送、物流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系統、物流設施與設備、第三方物流與管理等。核心專業課程設置最能體現一個學校的教學和專業水平,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筆者對比了我校(五年一貫制高職)和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院(三年制高職)、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三年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及課時、學分設置。

表1 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核心專業課程及課時、學分設置

表2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核心專業課程及課時、學分設置

表3 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
從以上三個表格中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出,我校關于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設置明顯多于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標準,不僅種類齊全,而且課時和學分也明顯多于其它兩校。
我校實踐課(如圖所示)則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主要內容有職業資格考證實訓、條碼模擬實習、倉儲運輸業務模擬、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實習、物流企業認識實習等等。可見,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已經較為完備,課程結構較為合理,已經初步形成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校內實訓與企業實習相結合、單項練習與綜合訓練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結構體系。

圖 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總的來說,無論是基礎文化課、專業核心課還是校內外實訓課程,我校(五年一貫制)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如表4所示,我校的基礎文化課和專業核心課教學時數遠遠高于三年制高職,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升學和進一步發展;在實訓課方面,無論是校內實訓還是校外實訓,我校開設的訓練課程種類多、課時長,實踐周期也長,遠遠超過三年制高職學校。
自2007年起,我校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援下,在校內建立起了一個占地面積約3400余平方米的實訓基地。其中配備了自動化立體庫、貨架倉庫、條碼實訓室、流通加工室、商品養護室、物流沙盤實戰室、電子商務模擬實訓室、商務洽談室、多媒體教室,以及物流模擬實訓室等硬件設施;還有運輸管理系統、配送管理系統、集裝箱碼頭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國際貨代管理系統、以及國際物流系統等豐富的物流軟件系統。校內實訓中心的建立,為我校五年一貫制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開辟了校內實訓的新天地,發展了我校的校內實踐課程體系。
我校不僅重視校內實訓,同樣注重校外實訓。近年來,我校與一些企業加強合作,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大批技術型人才,還結合企業需要改進專業實踐課程建設。例如我校物流教研室已經與北京中歐管理現代研究院合作開發了物流沙盤實訓指導手冊,為學生模擬物流企業經營決策,系統化地訓練學生的決策能力提供了平臺。此外,學校還與企業合作,舉辦職業培訓項目,以豐富校外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實現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在“產、學、研”三維一體化教學。

表4 三校物流管理專業基礎文化課、專業核心課及實訓課課時對比表
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已初步形成了基于能力培養的選修課體系。既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主要通過專業方向限選課程加以實現),為學生畢業后多渠道擇業提供方便,又培養了學生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主要借助于公共選修課開展實施)。
我校五年一貫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是嚴格遵循新形勢下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安排和設置,有著獨特的特色與優勢。但是,由于開辦時間較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第一、課程選擇與安排上的缺陷。在課程內容上,追求知識的嚴謹性、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性和操作性;在課程安排上,沿用學科本位課程形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課程內容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第二、師資力量跟不上課程體系改革的步伐。近年來我校一直在追求課程結構的優化、課程體系的改革,課程內容等調整幅度較大。而我們的師資力量卻顯得有些單薄,教學觀念跟不上、教學方式落后等等,這都部分影響學校課程改革工作。第三、個別實訓環節還流于形式,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我校大力挖掘實踐課程資源、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但是真正付諸實踐時,還存在一定問題,部分學生草草應付導師、馬虎對待實踐環節,實踐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第四、“多元化、多主體”的考評體系雖已初步形成,但是仍有問題存在。比如個別專業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了解還未做到面面俱到,對于學生的一些弱點抓的不準確;個別實訓指導教師和企業對學生的評價過于中庸,礙于情面、未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問題。這樣是不利于真正考察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五年一貫制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要做到課程設置符合社會人才需求,堅持“以技能實訓課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基礎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為兩個基本點,以校內實訓中心、校外實訓中心、及其他拓展實習崗位為發散方向”的原則。除了對課程本身的調整,在教學方法、師資培訓、評價體制等方面也要進行改革和創新。具體思路如下:
(1)優化課程內容,整合課程體系。五年一貫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首先要與社會物流人才需求相符合。比如我校位于江蘇省北部,鄰近有京杭大運河,且機械工業較為發達,那么我們就要考慮重點與水路通運、機械重工業相關的物流人才。在課程設置時,側重于安排與機械產品貨運及管理等相關的課程和模擬實訓。這樣,就能夠讓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緊密結合起來,有重點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此外,我們還要認真評估、仔細推敲現行課程之中,是否有重復現象,是否滿足特長生的需求。并做適當的調整,將重復的課程整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層次的教學,從而促進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2)加強師資力量建設,以適應新課程體系要求。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學長時間長、課程任務重,對教師的要求自然較高。一方面,教師自身要有危機意識,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專業理論課教師要深入到企業一線,熟悉物流專業的工作環境、現場、作業流程等,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得出更新更符合實踐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師資培訓,栽培出一批觀念新、意識強、師德高、水平硬的教師人才。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到其他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進行學習和交流,豐富教學經驗、拓展思路;也可以組織教師參與校企合作的科研項目,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3)落實實踐環節,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永遠是五年一貫制高職院校教學的重點,物流管理專業也是如此。在實踐課程體系安排上,要堅持以物流活動為主要線索,以工學結合、產教結合為培養模式,以校內實訓中心、校外實訓中心、及企業實習崗位為任務驅動,重點發展物流管理職業的實踐訓練課程體系。另外,針對具體實訓中心的軟硬件環境、具體崗位中所需的能力、技能等,有針對性地開設相應的訓練課程,單項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實踐教學方法上,堅持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學習方式,多采取合作討論、自主探究、啟發體驗、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
在訓練學生技能方面可分為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是進行基礎技能練習,即理論課與校內實訓、觀摩相結合,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感知和認識。第二層次,是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即在校內實訓的基礎上,參與更多的校外實訓、企業實訓、現場操作等,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與動手能力。第三層次,是綜合職業技能提升,即通過大量的企業實習、崗位實踐,促使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同時訓練了其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等綜合能力,為就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4)落實多元評價機制,保證課程質量與目標的實現。新形勢下,我校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的評價方式也相應改革,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主體、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評模式。與此同時,還必須要將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落實到位,而非走形式。專業課教師力爭做到對每一個學生都“了如指掌”,才能有針對性、差異化地幫助學生;實訓導師和企業也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嚴格要求學生,發現問題立即提出。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與不足,有效保證課程體系的有效實施,保證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真正提升。
[1]薛文靜.三年制高職物業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開發調研報告[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6).
[2]司銀霞.中高職3+2模式有效銜接的問題思考[J].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3]姚延芹.五年制高職與三年制高職教育的比較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4]呂立寧.關于五年制高職改革發展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