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肖像是我近十年來一直主要從事的拍攝工作。我的拍攝對象來自各行各業,有業界精英,也有身邊的普通人。正是這些不同背景、不同行業的人構成了我的影像世界里的多彩內容。照片里的人物有著不同的個性,面部表情之后也隱藏著不同的故事。因此在每次拍攝中,我都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被攝者,然后采取適合他們的拍攝手法。
拍攝人物肖像最重要的是拍出人物的靈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氣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攝影師要把被攝者的性格特質通過影像語言展現出來或者說是挖掘出來。
照片是平面的,靜態的,怎么樣才能讓照片鮮活起來呢?靠的就是畫面語言。語言用好了能夠最大化地傳遞信息和表達情感。也許有人會問:什么是畫面語言?怎樣運用這種語言來拍攝呢?我認為構成照片的每個要素都是語言,構圖、影調、光線,模特的表情、動作、神態,環境的布置,道具的使用等要素都是可以表達攝影師拍攝理念的。有些需要經過事先規劃、籌備,也有些是拍攝時的臨時發揮,將各個細節組合成一幅作品的過程也就是拍攝創作的過程。
對我而言,拍攝人物肖像是個愉快而令人興奮的過程。通過與這些人物的交流溝通,我能看到這些帶著光環的大人物私下個性的一面,在拍攝交流中也能聽到許多“獨家故事”。盡管他們經常出現在電視、報紙等各類媒體上,但當他們某一天真正站在我面前時,人物的形象才真正鮮活起來,也激發了我的創作欲望。
濮存昕是我們熟知的表演藝術家,也是我的朋友。他在舞臺上成功地塑造了許多鮮活的、極具生命力的經典人物。公益廣告中、慈善活動上也都活躍著他的身影。2008年7月,我邀請他來到我的工作室,為他拍攝個人肖像。
在剛見面的閑聊中,他幽默地對我說:“不要把我拍得像個奶油小生啊!”我很快意識到,這正是他本人對肖像照所想傳達的重要信息。我說:“用時下流行的話說,你很MAN啊!”彼時,笑聲陣陣,拍攝隨之展開。通過觀察他的面部特征,我覺得他的外型輪廓非常有特點:眉宇間、額頭、鼻梁、下頜都很標準、鮮明,眼睛大而有神,說起話來也是底氣十足。在試拍了幾張后我調整了燈位,決定從半側面的角度去塑造我心目中的明星。
在影室里,我通常會使用3至5盞數量不等的閃光燈,并使用不同的燈光附件去營造多樣的光線效果。拍攝人物時,如何用光尤其講究。發光、面光、眼神光和背景光都要照顧到。 在拍攝這張照片時我使用了4盞閃光燈。頭頂上用一只帶柔光箱的閃燈負責照亮模特的頭發;一只帶有反光傘的主光源從模特左后邊照過來,勾畫出他的面部五官和結實有力的手臂;另一只夾帶反光傘的閃光燈則放置在主機位的右邊,負責為人物的側面補光;最后,第四只則是一只反打的背景燈,讓模特擋住,以勾勒出人物的光邊線條,讓模特的身體從暗沉的背景中凸顯出來。在攝影室環境內,通過影室閃光燈的造型光,很容易觀察到光線布置的效果,也就更能在布光時精確地控制光線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拍攝時,與模特的互動是隨時會發生變化的,要注意隨時調整燈位。那么,調整的依據是什么呢?就是在按動快門之前,心中對畫面效果的想象和設定。就拿這張照片來說,我想要營造的效果是在深暗的背景環境中,用軟硬適中的主光源來照亮人物面部的細節,重點突出面部的立體感,制造出較大的反差,但又不能讓面部整體都亮起來。只能用光線勾勒出額頭、鼻梁、眼睛、下頜等重點部位。模特本身穿的是深黑色外衣,如果使用平光則很容易使身體融入背景,也更容易讓顯露在外的五官看上去蒼白無力。我思考著,決定讓大面積的黑色統治畫面,只保留小面積的光亮部分,以制造出“低調”的效果,同時這也符合濮存昕那深沉、內斂、自信的感覺。在這樣的燈光下,我感受到一種力量——源自濮存昕自身氣質的力量,他的外型俊朗而不飾粉面,為人謙和而不造作。在不斷的交談中,我看到他漸入佳境,當談到他這些年擔任紅絲帶形象大使時,我看到他表情凝重但談起防治工作依然充滿信心。就在這個瞬間,我一連按下多次快門。最后經過甄選,我挑中了這張神情堅定,動態自然,影調厚重的照片。
拍攝人物時與模特的交流也十分重要,大多數人在面對鏡頭時或多或少會局促、緊張,尤其是初次相見的雙方。通常,我會主動與被攝者交談共同的話題以開啟互動的前奏。隨著與模特交流的深入,他們的緊張與靦腆會慢慢消散。當彼此相處在和諧、融洽的交流氛圍中,面對相機他們才會展示出最自然的狀態來。所以說,要想拍攝出自然的神情就先要和你的模特成為朋友。溝通拍攝技巧不是一兩天就能學會的,這需要積累一定的閱歷、開闊的視野、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知識作為支撐。這也是攝影中按動快門之外的重要功夫。在很多情況下,當我想要達到某種創作意圖時,也要主動去引導模特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這就是我們所常說的擺拍。擺拍也是人物肖像攝影師所常用的技巧。在我看來,成功的擺拍是對模特引導、提示后讓他們達到適合拍攝的自然狀態。最好的情況是看不出痕跡的擺拍,當然這些依賴于拍攝中良好的溝通。
拍攝名人并不神秘,拍出好照片的秘訣在于精心的規劃、細心的觀察和平時的積累,更在于不斷的實踐。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說拍攝名人與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之處,就是知名人士往往比普通百姓有更多的機會展現在公眾媒體面前,他們面對鏡頭的經驗會更多,也能更快地進入拍攝角色。如果溝通得當,拍攝普通人也是一樣可以拍攝出精彩的照片,甚至把他們也拍得如明星般光彩照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拿起相機,多拍、多練、多動腦,拍出打動人心的精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