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家樂”健身功,是一種動中寓靜的氣功。相傳為江蘇省宜興縣茅山的一位道士,模仿漁民出海打漁的幾個主要動作創編而成,動作圓柔徐緩,舒展自如,練起來有一種悠然自樂之感,故名漁家樂。
這套功法有4節,即搖櫓、劃船、扯蓬、撒網。簡便易學,可以健腰腎、暢心肺、活氣血、壯筋骨,男女皆宜,老年體弱或大病初愈者尤其適用。很多高血壓、心臟病、胃病等慢性病者,練習此功后病情都有好轉。原因是此功可使人做到體松、氣舒、神凝、腦靜,有利于恢復身體機能,進而戰勝疾病。
方法如下——
預備式
兩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腳尖稍向里扣,兩臂下垂,肩關節放松,手指自然微屈,兩目平視,意守丹田,靜立3分鐘。
搖櫓
第一步 左腳向前邁出一腳長,左腳跟與右腳尖在同一線上,左手在前,右手略后,雙手向前劃圈,像搖櫓一樣,后腳跟提起離地三四厘米,搖20次。
第二步 雙手往回劃圈,右腳跟放下,前腳尖翹起三四厘米,搖20次還原。初劃時雙手不協調,可拿一根小竹竿或手杖,練熟后再徒手做。
第三步 換右腳右手在前,做同樣動作,向前劃20次。
第四步 右腳右手在前,往回劃,做20次。
往回劃圈重心移后時,命門穴(命門穴位于人體的腰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要有飽滿感。雙手前后劃時腰部兩側要輪換著力,即:右手在前向前劃時要以腰左側帶動,向后劃時要以腰右側帶動;左手在前時也一樣。搖櫓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也可閉目,使精神更易集中,大腦更安靜。以上動作練熟后,可將次數增加到50次。練習日久可壯腎,腎壯則精旺氣足,抗病力強,因此對體虛多病或大病初愈者最為適宜。
劃船
第一步 左腳在前,成弓箭步,步子要大些。先彎腰,兩手握拳下垂,像抓木槳一樣。然后身體直起再后仰,兩臂放松旁開,頭部盡量后仰,將天突穴拉長,使胸部盡量擴張。眼睛可向上注意一目標,比如樹葉、云朵等。稍停,再彎腰垂手。此動作連續做10~20次。
第二步 換右腳在前,成弓箭步,動作同上,連續做10~20次。
彎腰時注意頭部不要低于心臟部位。后仰時意守命門穴,使后腰部有發脹感。此動作對腰部酸痛有療效,還可增大肺活量,有助于緩解肺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病情。
扯篷
第一步 雙腳旁開一大步,半蹲,右手下垂,左手高舉,高不過眉,五指合攏,像抓住一根強索。
第二步 身體逐漸下蹲,左手隨之下拉,像正扯篷一樣,拉至與肚臍平為止。連續站起下蹲10~20次。
第三步 換右手高舉和下拉,做同樣動作10~20次。
往下拉時,背部要直中帶圓,約20下左右,切勿彎成駝背。下蹲時,臀部不可翹起,要收腹提肛,命門處要有飽滿感,上身要放松,以利于氣往下沉,意守丹田。下蹲與起立時動作宜緩,防止出現頭暈。初練時,下蹲的次數與高低,以個人體力能支持為限,日久功深,再增多和降低,但臀部不可低于膝蓋。
此功主要健下肢、利減肥,堅持時日,可使步履輕捷,并增強腹肌,防止或消除腹部脂肪的堆積(肥胖者下蹲有困難,開始時可扶樹干助蹲)。
撒網
第一步 兩腳旁開一大步,半蹲,向左轉腰,雙手握拳放左腰后,好像抓著魚網待撒的樣子。
第二步 向右轉腰,雙手從前甩向右腰后,再隨腰部向左旋轉的慣性甩向左邊。如此反復左右撒網,各做20次,熟練后再增加次數。
練習此動作時,呼吸要順暢自然。擰腰甩動時,兩手完全放松,不要使勁過猛,這樣才能做到上虛下實,腹肌一張一縮,不斷起伏,形成有規律的內臟按摩。
此動作可增強胃腸消化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久練可使血液暢通,精神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