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季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季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季鍛煉身體大有好處,既能強身健骨,增強免疫力,又能提高機體耐寒能力,磨煉人的意志。但冬季氣候嚴寒,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有所減弱,老年人在冬季運動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妥善安排,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時間上要避早就晚 隆冬季節起床不宜過早過快,醒來之后應在床上多待一會兒,活動活動筋骨,以適當加快血液循環,等待身體完全蘇醒,并逐漸適應周圍的環境。外出鍛煉也不宜過早,冬季早晨空氣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如果吸入肺內,易引起胸悶、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引起鼻炎、肺炎、氣管炎、結膜炎等疾患,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冬季鍛煉最好等太陽出來,地表溫度上升之后(9:00~11:00)再進行。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早晨至上午8點左右是血壓上升的高峰期,就不宜早起鍛煉,提倡下午四五點鐘鍛煉。
戶外活動要背風向陽 冬季里,許多人家都是門窗緊閉,室內空氣質量不好,非常不適宜在其中進行鍛煉。在居室外體育鍛煉,人體不斷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可增強身體抵抗力。此外,陽光對人體有消毒作用,還能促進身體對鈣、磷的吸收。所以,只要天氣不惡劣、環境污染不嚴重,最好在戶外選擇背風向陽處鍛煉。要注意,早晨不宜在樹叢中鍛煉,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樹木會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在其中鍛煉會頭昏不適。
運動量要因人而異 很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腦動脈都會因此變得狹窄、失去彈性,對氣溫下降的適應能力差,易受寒冷刺激發生痙攣,如再進行大運動量鍛煉,勢必加快心跳,增加心肌收縮力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動脈粥樣斑塊破裂,發生心肌梗死、腦梗塞、腦溢血、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嚴重后果。所以,體育鍛煉應考慮自己的身體承受力,以不加重心、肺、血管負荷的有氧運動為宜。身體健康的中年人可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老年體弱者以及心腦血管病患者宜進行小強度的運動。對此,可以用心率來簡單估計。
心率和最大耗氧量是目前評價運動強度簡單易行的指標,運動時目標心率計算公式:(220-年齡-安靜心率)×目標運動強度(最大耗氧量%)+安靜心率。例如:65歲的人安靜時的心率為70次,目標運動強度為60%耗氧量,他的目標心率為:(220-65-70)×60%+70=121次/分。
保暖不可疏忽 老年末梢循環差,人體溫調節功能下降,加之冷空氣的刺激,容易發生疾病,所以,冬季鍛煉不可忽視保暖。鍛煉時最好穿多層、輕質、保暖性好的服裝。若出汗過多,應及時更換內衣,切忌穿著汗濕衣服在冷風中逗留。臉、鼻、耳朵、手等部位除了經常搓、擦、按摩外,還可以抹些防凍膏來保護。運動時不宜張大嘴巴呼吸,否則大量冷空氣直接刺激咽喉和支氣管的黏膜,會引起咳嗽或誘發呼吸道疾病。運動前一定要做熱身運動,因為冷空氣的刺激,使肌肉、關節組織活動性下降,韌帶的彈性及伸展性也明顯降低,不進行充分熱身,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
急救藥品隨身攜帶 老年人進行冬季鍛煉前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要有充分的認識,最好做一次全面身體檢查;如有心、肺、腦等器質性疾病應按醫囑進行鍛煉,并隨身攜帶急救藥品,爭取結伴或集體活動。運動中若出現頭暈、胸痛、心悸、臉色蒼白、盜汗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運動。要注意的是,不穩定心絞痛、嚴重的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進行性心衰、不能控制的心律失常、近期發生過栓塞事件、心包炎和心肌炎急性期以及嚴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不宜在冬季進行戶外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