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南京市高淳縣椏溪鎮是中國第一個被世界慢城組織認可的慢城,慢城究竟“慢”在哪兒?它將給生活高壓快節奏的都市人帶來怎樣的心靈撫慰?2012年仲秋時分,帶著這些問題,筆者踏上了期盼中的慢城之旅。
手表成了多余品
坐火車在南京南站下車,轉乘開往高淳縣的大巴,途中在雙牌石鎮轉車前行20公里,便來到了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國際慢城——椏溪鎮。
漫行在鄉間環形馬路上,景色美不勝收。金黃色的陽光下,粉墻黛瓦的江南民居參差錯落,靜靜地躺在青山懷抱。路邊魚塘碧波蕩漾,飄逸的蘆花上水鳥翩翩,池塘里水草豐盈野菱密布生機勃勃,恍如行走在世外桃源。一瞬間,塵世間喧囂浮躁蕩滌殆盡。
導游介紹,慢城區域里沒有一家工業企業,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自生態農業和旅游。一路上,成片的墨綠色竹林吸引了記者的眼光。這是當地盛產的早園竹筍,有“天下第一素食”的美譽。
我們乘坐的電瓶車在村口停下,只見一個用磁瓦做成的碩大橙色蝸牛橫臥在門口,原來這就是慢城的標志性建筑,向人們示意慢的主題:一是生活節奏要慢,二是意志要像蝸牛殼一樣堅硬。
繞村而行,兩邊矗立著鱗次櫛比的聯排別墅,飄揚在樓頂和樹梢上的酒旗、招牌顯示出此處商業的繁華與旺盛氣場。路邊竹籬笆圍成的菜園子里,各種綠意盎然的蔬菜,告訴人們這是個精致的農家田園。池塘里,鴨鵝歡鳴合奏迎賓曲,池塘邊石板上的村婦用木棒捶打著衣服,發出“篤篤”聲。路邊地攤上有賣毛蟹、糯米餅、馬家糕等小吃的,也有賣虎頭鞋、陶瓷、bLmIL6z3tQs6iQTQS8QmUw==羽毛扇及草編工藝品的,也有三五成群打牌聊天的。走進一家鞋店,有兩個年輕婦女正在縫制虎頭鞋,面對十來個在等著拿鞋子的顧客,她們從容淡定,細致得幾乎有點慢條斯理。而顧客似乎也不著急,一邊看一邊漫無邊際地閑聊。在這里,慢是一種共性,慢節奏在人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手表也成了多余品。
生態之旅名不虛傳
跟著電瓶車走了10多千米,突然發現深山里有一片巴洛克式風格建筑,讓人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幽雅的西歐莊園,這就是充滿歐洲韻味的中博影視城,很多影視片就在此取景拍攝。
登上最高觀景平臺極目遠眺,山下大山村有機茶園基地盡收眼底,層層疊疊青翠欲滴的茶樹,整齊有序地生長在梯次型群山山腰間,像隨風展開的波浪極具紋理,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它們自由地吸吮著大山的靈氣,沐浴著雨露的潤澤。碧綠茶海中,數百個紅黃相間的物理誘蟲燈下一縷縷黃須帶隨風飄揚,呵護著茶樹。看護茶園的老農說,這些茶葉不施化肥產量低,但價錢卻很高,有機茶葉銷路不錯,而樹間的雜草都采到山下魚塘喂魚了。
慢食主義挑逗味蕾極限
慢觀慢購之后,便是慢食。
所謂慢食,首先是尊重本土種植、本地烹制的原生態理念。在這里所有食材都是當地種養的,田地里使用的都是有機肥料而不是化學肥料,雞豬羊全是家養的,連油也是農民自己榨的菜籽油。自家沒有的食材,也都是在慢城區域內采購。其次是烹飪手法慢,也就是更精細,全部要手工烹制,平均每個菜都得等20分鐘左右。最后是細嚼慢咽,靜心地享受每一道美食。
果然,在傍晚下起的淅瀝秋雨中,我們從點餐到上菜,足足等了3個小時之久!走進包間,20多種本地有機食材做成的美味擺在潔凈雅致的餐具中,菜品雖不像城市大賓館那樣點綴得精美,卻都散發出令人垂涎的濃烈菜香,怎么也不忍將這一道道珍品瞬間風卷殘云。風干咸鵝與番鴨、咸鴨蛋,在主人精心制作下,鮮咸適宜開胃生津;紅燒羊肉與土雞鍋在香汁沸騰間,將每個食客舌尖上的味蕾挑逗到極限。剛吃一口,便覺得鮮香美味已在味蕾里急速擴散滲透,慢嚼細咽更妙不可言。
此外,本地的紅燒豬肉、清蒸野生鱖魚、水芹肉絲、早園竹燒肉、鹽鹵豆腐等,清一色的農家菜,鮮嫩可口唇齒留香,無不令食客嘖嘖稱道。大快朵頤間,一盤金黃清香四溢的壓軸青蔥炒蛋端上桌來,盤中綠黃兩色交相輝映,足見廚藝之精湛不下星級酒店大廚之功,夾一塊入口只覺滑嫩軟綿,咀嚼起來醇香撲鼻,舌尖味蕾剎那間得到從未有過撩撥刺激,頓覺妙不可言。
相關鏈接
“慢生活”源于一名意大利記者對快餐文化的厭惡與憤怒,倡導人們要以慢慢吃為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不久,慢食運動衍生為一種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追求形態——“慢城”。國際慢城運動聯盟規定,慢城是指人口在5萬以下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反污染,反噪音,支持綠化,支持綠色能源,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沒有快餐區和大型超市。而成為其中成員必須在城市人口、環境政策、城市發展規劃、基礎設施、食品生產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滿足54項具體規定。截至去年,全球已有143個城市獲得了慢城稱號。2010年11月,在蘇格蘭舉行的國際慢城會議上,江蘇省高淳縣椏溪鎮被世界慢城組織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