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臨,氣溫驟降,風冷干燥,身體健康應當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這個時候,了解有效的冬季養生常識是十分必要的。中老年朋友做到以下“四養”,就可度過一個溫暖健康的冬季。
養 藏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天三個月,天地之氣漸漸收斂,萬物都處于潛藏的狀態,人也要相應減少活動,這是適應節令的養藏行為。所以,冬季養生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應以“藏”為要務,重視保暖,有意識地減少外出。否則,會耗傷寶貴的陽氣。陽氣受損,寒邪更易入侵,體弱的人就容易感冒,時間久了會出現經常性的肌肉骨骼疼痛,這是寒邪侵犯經脈的結果。長此以往,淤血阻滯經脈,血運不暢,還會導致人出現陰寒負面的精神情緒。
具體說來,每天要早睡晚起,最好在太陽出來后再起床,以躲避嚴寒,保養體內陽氣,保持身體溫熱。睡覺時要保護好肩部關節,避免風寒入侵,導致經絡骨節氣血淤滯,使風濕、關節炎、關節酸脹疼痛等老病復發。穿衣以輕、軟、暖為宜,但不要穿得過多,多則生熱出汗,遇冷極易感冒。最好添一件棉或皮毛背心,以防風寒之邪通過人體背部入侵,損傷陽氣而致病,或使舊病復發、加重。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些,以使腳與鞋之間留有空隙,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增強保暖性。房事要量力而行,不要超過所能承受的范圍,以免損傷精氣,引發各種疾病。
養 食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句廣為流傳的諺語,足以說明冬季進補的重要性。冬季飲食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憂乎陽”的原則,食補做到“四宜”。
一宜食粥 “粥能益人,老年尤甚”,古代養生家多提倡冬晨喝熱粥,民間還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的習俗。冬季養生粥種類很多,比如養心除煩的麥片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補肺益胃的山藥粥、養陰固精的核桃WQHGjR63cvPMwDxJTmTWSA==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血的大棗粥、調中開胃的玉米粥、滋補肝腎的紅薯粥,等等,均可酌情選食。
二宜食湯 冬季常食熱湯,既可增熱祛寒,又可調補氣血。養生家經常推薦的有人參白術雞湯、火腿雙鴿湯、參芪羊肉湯、核桃枸杞雞湯、黃精龍眼杜仲豬蹄湯、羊肉胡蘿卜湯、首烏山藥苡仁白鰱湯、海參桂皮黑木耳湯等。
三宜食“黑” 傳統養生十分注重天、地、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因腎與冬相應,黑色入腎,所以冬季可多食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魔芋、烏骨雞、烏賊魚、海帶、紫菜等黑色食品。
四宜食“雜” 冬季,人們往往偏嗜厚味,粗糧、蔬果吃得少,易導致營養失衡。因此,冬季食物應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尤宜常吃一些堅果,如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蓮子等。
至于藥補,應該根據各人的體質選擇補藥。陽虛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腰酸陽痿、夜尿頻多者,可遵醫囑服用鹿茸、紅參、肉桂等;腰酸膝軟、頭昏耳鳴、口干唇紅、心煩失眠的腎陰虛者,可遵醫囑服沙參、麥冬、百合、枸杞等;氣虛不足、面色無華、氣短乏力、脾虛泄瀉者,可遵醫囑服用人參、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等。
養 神
冬季白天變短,夜晚變長,人們自然對黑暗有一種恐懼感,所以心情會受到影響。加之戶外活動、人際交往的相對減少,也會使人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具體表現為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疲乏,缺乏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動力。《黃帝內經》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這里的氣上、氣下、氣結、氣緩、氣亂、氣消,均為人體氣機失常,而氣機失常將導致人體受損。所以,冬季要學會養神。
具體做法:增加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地方散步的機會;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白天能常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通;常聽聽輕松悅耳的音樂,參加一些能振奮精神的文體活動;多讀健康向上的書籍,以活躍思維和情緒;學會調攝情緒,做到遇事節怒,寵辱不驚;通過適當的方式,宣達積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緒,以盡快恢復心理平衡。
動 養
嚴冬來臨,體內各種節律都有下降的趨勢,鍛煉可使體內新陳代謝旺盛,使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及抵抗疾病的丙種球蛋白增多,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由于冬季氣候寒冷,可根據身體狀況及愛好,選擇適合鍛煉的項目。
冬天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季節,中老年人可通過呼吸運動加以預防。慢跑就是冬天進行呼吸鍛煉的好方法。運動量應從小到大,距離可先從數百米開始,逐漸增加到1~3千米或者更長。跑步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均勻,用鼻吸氣,口呼氣,以自我感覺良好為度。
若天氣寒冷,不愿出門鍛煉,可在床上進行幾種模仿動物的健身活動。比如仿駝瑜伽:首先將雙手放在腰間,雙膝跪在床上,然后慢慢地把上身向后仰,仰至快要不能支撐時,就用雙手握住雙腳的踝部,保持這種后仰姿勢,以腹式呼吸重復3次。此法能充分運動到大腿和腹部的肌肉,預防脂肪沉積,有利減肥。同時,由于腹部繃緊,刺激了腸道,對預防便秘效果明顯。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冬日鍛煉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活動。因為這時氣溫低,體表血管遇冷收縮,血流緩慢,肌肉的黏滯性增高,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準備活動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拍打全身肌肉、活動胳臂和下蹲等,以調動機體各部分的機能活動,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