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今年八十有五,仍身板硬朗,笑聲爽朗,那精氣神比我這個不到花甲的小文人還要足。
總結父親身體健康的原因,我認為那是“知足者常樂”給他帶來的身心之益。
父親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就是:“我現在還有什么話說,快活得很!吃飯有退休工資,看病有醫保,兒女也都有孝心,我是百事不愁,百事不操心!”
父親原來是一家食品廠的工人,工資一直較低,幾年前,他的退休工資也就四五百元。近幾年,國家每年提高退休職工待遇,他的退休工資才突破千元。這樣的退休工資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只怕會心理不平衡。父親卻很滿足,他認為只要能吃得飽飯,看得起病就行了。父親是從舊社會過來的,那個時代,他雖開著一家米鋪,卻常為能不能吃飽飯而擔憂。解放后,他進了國營工廠,雖然工資不高,全家人的生活卻有了保障,他就很知足,在工作上使出全身的力氣,年年都獲得先進工作者的榮譽。1954年,在防大汛期間,他作為一個義務突擊隊員,一下班就撲在防汛大堤上,常常忙得24小時合不上眼。有一次,他從堤上回家,跟母親說聲去上廁所,結果一去半天不回,母親只有叫人進廁所找他,才發現他蹲在廁所里睡著了。
在父親的退休證上,還寫著“享受勞動功臣待遇,每月增加百分之十的退休工資”的字樣。我問過父親,這是不是因為1954年防大汛時立過的功勞而掙來的特殊待遇。父親卻說不記得了,只記得1955年得過一張“頭等勞動功臣”的獎狀,也沒把它當回事,放在家里沒幾天,就不見了蹤影。
自從父親的退休工資從廠里轉到社保局后,父親就沒有再“享受勞動功臣待遇”了。我曾對父親說:“你可以拿這個退休證到社保機關去問問,看能不能補上這個待遇?”父親卻淡淡地笑道:“算了吧,我才不去找這個麻煩。給我就拿,不給就拉倒,反正這退休工資夠我用了。”
其實父親的知足和夠用是建立在他一貫儉樸生活之上的,父親不抽煙,不喝酒,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飯,不說一輩子都沒有上過什么娛樂場所,就連街坊鄰居們帶點小彩的麻將,他都沒有摸過。至于當今老年人喜歡的旅游活動,他一次都沒有參加過。
當然,父親也有他的健身休閑辦法。每天早上起來,堅持步行3千米;早餐后,開始趴在桌子上寫毛筆字,寫上一個小時后,開始閱讀報紙;午睡起來后,又步行3千米,再回來寫1個小時的毛筆字;吃過晚飯,父親看電視時也不閑著,使勁地搓揉著全身(主要搓腿)。他的生活總是這樣有規律,倘若遇到下雨不能外出走路,他就在家里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計算著要達到的指標。
幾年前,母親去世了,我們想接父親到自己家中住,父親卻不愿意,堅持要單獨過,他說:“我在這里生活慣了,到了你們那只怕不舒服。”
逢年過節,我們也常想給父親一點錢,以彌補不能常去看他的遺憾,父親卻總是不收,說:“我的錢夠用了,你們把自己的生活搞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