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是指經過實名驗證且在網絡上擁有較大的輿論影響力的微博博主。同時,“V”還有“勝利、成功”之意(victory)。近年來,一些官員及政府機構相繼開通微博,成功打造了互聯網時代黨和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新平臺,對提高黨政機關公信力、加強黨政建設、和諧干群關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春城昆的明網市友長李,大文家榮好,!今我天是我開通了新浪微博……”5月17日上午9時,昆明市市長李文榮在他剛剛開通的微博上發布了第一條內容。之后兩個小時內,這個微博便獲得了超過2萬名粉絲的關注。
李文榮是目前中國各省會城市中,第一個開通實名認證微博的市長。而此前,由政府機構與官員開通的微博已“遍地開花”。截至去年11月,在新浪微博認證的政務微博已超過6萬個,在騰訊微博平臺認證的政務微博超過7萬個。
有人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形容政務微博突然之間的蓬勃發展。“我們當時都對微博不熟悉,上面要求開微博,于是就開了。”廣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宣傳處副處長、“廣州公安”微博的負責人張勝春說。這也是大部分政務微博開辦的最初動力。不少政務微博的負責人都坦言,如果沒有地方主要領導的推動,政務微博很難發展。
2010年年初,廣東省公安廳要求全省地級市在這年4月全部開通微博。當時,全國政務微博零零星星,“廣東公安系統微博整體上線,幾百個賬號一下子上來,局面迅速被改變”,張勝春回憶說。
廣州市公安局甚至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一款名為“警民通”的手機APP。通過這款APP,人們在智能手機上能即時查看廣州主干道路的塞車情況,可以申請港澳通行證,還可以處理自己的交通罰單。
盡管現在看起來繁花似錦,但在政務微博開通之初,大家都走得戰戰兢兢。
“輿情如火情,如果按照機關常規辦文方式,每發一條信息、每評論一次輿情都要請示匯報,根本不能辦好微博。”廣東省委政法委宣傳處處長、“廣東政法”微博負責人應立敏表示。同時,政務微博因其特殊的身份,還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比如,“廣東政法”微博的管理就遵循以下規則:凡是以廣東政法委名義,就某一事件、案件對外公開表態的,必須報告上級領導審定后發布;對可能發生的暴力恐怖襲擊、民族宗教事件等,須經分管維穩工作的領導審批;應對“意見領袖”的有關言論,須經分管宣傳工作的領導審批。
同時,諸多官員和黨政機構的政務微博,在與網民的溝通中處理了大量的實際問題,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網友在微博上貼出之前亞運會火炬接力的圖片,說廣州在游行,“廣州公安”就馬上出來辟謠;有人說準備去砸屏蔽門,公安部門也立刻去查處。有網友發了條微博:“我愛廣州,因為有@廣州公安。”說起網友的評論,張勝春甚至感動得有些哽咽。
在去年的“7·21”北京大雨中,“北京發布”(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水潤京華”(北京市水務局官方微博)、“北京消防”、“交通北京”等微博賬號一齊上陣,徹夜運轉,發布了大量關于災情和救災的信息。
一些政務微博還追求語言上的“接地氣”。“平安北京”微博團隊規定:“要靈活使用微博表情。比如信息發布時使用‘話筒’,一般提示時使用‘圍觀’。”被網民稱為“最會賣萌”的“江寧公安在線”微博,則經常使用“童鞋”、“警察蜀黍”等各種潮語、萌圖。
在各部門的官方微博中,公安部門最為活躍。而從地域來看,江蘇、廣東、浙江等經濟較發達的省份,政務微博開通情況在全國居于前列。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晉升表示,微博已成為公眾表達意見訴求最便捷、最直接的渠道。政務微博的建立,大大拓展了公眾問政的渠道。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認為,政務微博有助于官民之間順暢互動,夯實共產黨永續執政的民意基礎。“黨和政府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奪回了互聯網上的麥克風,奪回了一些突發事件和敏感話題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