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榮華,李玉福
目前,建設與完善數字化教育資源成為實現國內各個相關教育機構及高校用戶資源共享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網絡教學模式下,在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更方便豐富的資源的同時,也為國內的相關部門、機構、單位找到了更為有效的教育資源共享模式。那么,目前國內高校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的真實狀況如何?網絡教育模式下大家又對網絡資源共享抱有什么樣的態度呢?眾所周知,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高校及教育機構、社會團體等都配備了相應的網絡設施及相關資源以供各級各類單位和使用者來共享,共享的資源中包含網絡精品課程的內容、考核方式及獲取方法等。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相當部分的學校或培訓部門也嘗試通過與其他兄弟、關系單位或部門進行合作開發或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通過對國內經濟和教育相對發達地區情況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在信息技術大力普及的情況下,大部分高校及教育機構對網絡教學模式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共享方面普遍較為重視。但是,很多機構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及網絡建設及應用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擔心知識產權問題、憂慮安全問題及報酬等。
以國內部分高校學生使用共享網絡資源的情況為例進行簡單的說明。根據調查,學生可用的網上資源不足總數的50%;另外有27.42%的部分需要付費才可以進行使用或訪問。其實在校的師生本身在分享網絡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同時,也擁有大量的有價值的、可以共享的數字化資源。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資源的有償使用和費用及版權問題,致使這些資源還處于未被開墾的狀態,或者僅在小范圍內共享和使用。因此形成了大部分的用戶從他人那里獲取資源,而沒有提供自己擁有的數字化教育資源與他人共享的現象。依據國內高校目前的狀況我們可以發現,彼此之間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并沒有被充分地共享,從而導致了設想與行為脫節。
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對數字資源的研究,包括資源共享及整合等問題,相關領域的專家及學者們盡管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而且在各個相應的階段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時為國內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基礎及平臺,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國內對從網絡教育數字資源建設、共享使用和與各個學科進行整合等諸多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摸索階段,需要我們在今后的研究與探索中進一步地發展和完善。
根據國內網絡教育資源及網絡教學的發展,對影響數字教育資源共享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數字化教育資源存在結構性矛盾,資源嚴重重復建設;外文數字資料包括一些影印版的資源相對缺乏,即使有一部分也都是相對滯后并且年代久遠的,更新的速度相對遲緩。(2)網絡應用環境包括網絡的硬件建設、網絡應用平臺的搭建、與學科專業相關軟件的提供、網絡服務技術條件等都會對網絡資源的共享產生一定的影響。(3)網絡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范圍很有限,相當一部分資源僅限于本單位及周邊指定區域內共享。(4)提供的網絡訪問平臺不足,往往需要用戶進行各種身份的注冊而且要進行收費,因此造成了訪問困難。(5)圖書館內部相關的數字文獻資源訪問起來困難,又由于高校彼此之間自我保護嚴重而缺少交流溝通,造成了資源共享等于虛設。(6)數字化教育資源相對雜而亂并且缺乏統一的規范和標準。例如,網絡課程的開發與制作。很多學校網絡資源中網絡課程都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由于目前沒有統一的模式標準,因此各個學校在開發網絡課程的時候各自為政,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設置,因此造成這部分資源出現混亂的現象。(7)沒有專門的教育資源共享管理機構對知識產權等問題進行專門的界定,因此造成了缺乏充足的共享資源的現象。
本文在研究現有的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國內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的現狀,提出了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模式的框架模型,如圖1所示。
(1)第一部分為設計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層。該層分為資源共享應用層和應用接口層。其中,資源共享層的設計是高校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與其它網絡資源共享模式區別的主要部分。這部分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的機構模塊組成:共享平臺及接口、用戶及管理員應用程序、中間件鏈接設計程序等功能。其中應用程序可以包括部分常用的在線應用軟件,例如多媒體播放機編輯軟件、在線文本編輯小軟件、相關的聊天及交流軟件等。同時,通過中間件應用系統,前臺的用戶可以便利地設計和開發出個性化的共享空間,進而實現與他人進行資源共享的目的。應用接口層部分主要包括中間件及平臺接口、網頁編程入口及系統構建環境設置等,這層主要是連接數字資源應用層,并為其與中間件提供過渡鏈接。
圖1 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模式結構圖
(2)用戶管理與安全管理。該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賬號及角色管理、前臺用戶應用環境的配置、用戶交互操作及設計和有償獲取使用計費系統等。其中,安全管理模塊包含用戶的身份注冊及管理、相關訪問權限的控制、系統的安全備份、合法身份審核等。
(3)資源層設計。要實現高校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最高使用效率的共享,除了構建與提供更加合理的共享模式結構圖之外,也需要相關部門及單位為其運行與實施提供有效的支持。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各個高校及教育機構集中了大部分的數字教育資源,但是數字資源的局部有序、整體雜亂無章的現狀日益嚴重。因此,優化相關資源的體系結構,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與廣泛的資源獲取渠道,成為今后網絡化資源、遠程教育等建設與共享工作的重中之重。例如,對大部分雜亂無序、重復建設從而造成資源浪費等的網絡資源進行整合重組,最終使網絡數據及信息形成豐富多樣、知識領域齊全、能夠滿足各級各類使用者需求的系統。這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相關科學研究機構、教育部門及數字圖書館等通過數字信息資源的整合,從根本上對資源進行了科學的組織與分類,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那么只需建立相關的統一的檢索平臺就能把各種數字資源提供給廣大的用戶,從而提高人力和物力管理的效率,為節約資源做出貢獻。
[1]王運武.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現狀及發展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
[2]張艷,孔惠潔,唐美燕.內蒙古東部市區蒙族中小學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應用調查[J].基礎教育,2010(6).
[3]劉曉林,徐明.高校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模式研究[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
[4]陳勇,李傳之.基于3G的高校數字教育資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圖書館學研究:理論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