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紅,王厲兵
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中考和高考的后期批次的錄取,其生源文化基礎較差、興趣愛好較少、身體狀況堪憂,體育教學效果一度下滑,曾使很多體育教師產生不適應感和無助感。隨著基礎教育體育新課程的實施和推進,我們結合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充分考慮大中專院校在校生的“學情”,開展了趣味體育課堂教學的實踐嘗試。我國的趣味體育概念成形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自身的形成和借鑒國外娛樂體育的緣故,出現很多種叫法,如“大眾體育競技項目”、“趣味運動”、“奪標運動”、“趣味奪標運動”、“趣味游戲”等[1]。起初趣味體育引入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隨著體育教學實踐的深入,趣味體育的教學效果逐漸回落,很難有新的提升,這與教師設計的學生學習方式過于單一被動傳統化不無關系。本文因此針對趣味體育課堂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實踐與探索。
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體育系及太原市衛生學校的師生。
1.2.1 文獻研究調研
通過因特網(中國期刊網、維普網、知網等)檢索,搜集、整理有關體育課堂學習方法的相關資料,閱讀有關學習方法方面的專著文章。
1.2.2 師生訪談
設計師生訪談提綱,分別隨機抽樣師生進行交流,就趣味體育課堂學習方法改革的感受等問題進行咨詢。
1.2.3 問卷調查
設計《新型學習方法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問卷調查,經信、效度檢驗后,發放給兩所學校的體育教師和學生,就新型學習方法的實踐探索對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進行了調查與評定。
本研究共計發放調查問卷200份(體育教師30份,學生170份),回收195份,其中有效問卷180份,問卷回收率97.5%,有效率為92.3%,有效地保證了本研究的科學性。體育教師和學生基本情況分別如表1、2所示。
表1 本研究體育教師基本情況一覽表(n=30)
表2 本研究學生基本情況一覽表(n=170)
1.2.4 數理統計
本研究采用簡單的百分比數理統計法,對新型體育學習方法對師生教與學效果的影響進行了統計分析。問卷綜合匯總如表3所示。
表3 新型體育學習方法對師生教與學效果的影響(與非實驗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新型學習方法對學生體育學習態度產生積極影響的師生共計達八成半,持不可以和不一定態度的師生只有一成半;而對照班訪談調研結果顯示,愿意上體育課的學生只有五成多點。充分說明新型學習方式的實踐應用確實能轉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并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從數理統計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九成的調查對象認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的實踐嘗試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并且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的活動中,對體育學科的認識慢慢發生了改變,不再認為體育是可有可無的學科,而是能夠正確地看待認識體育學科的價值所在。
體育教師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改精神,結合有關新型學習方式的理論學習和集中研討交流,針對所教授班級的學生實際情況,對每個教材的學習目標提供不同的學習進度和分層標準,由各組學生根據本組和個人的情況自由地選擇學習進度和分層標準,并參與設計評價標準[2]。由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討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主人翁的感受,整個學習過程投入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學習過程體現了自己和團隊的合作成果,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獲得別樣的情感體驗。
新型學習方式促進了師生與學生間的學習與情感交流,合作學習使組內學生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并且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增加了相互間的溝通和信任,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合作動機。新型學習方式的合理設計和運用最終幫助學生確立了自主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自主意識。
建構主義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都很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潛能,強調學生的尊嚴和價值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3]。本研究在趣味體育教學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目的就在于使體育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能體現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體育教師將新型的學習方式巧妙地與教材融合,恰當的可操作性的設計方案呈現于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這樣的體育課堂教學環境中,會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團隊合作、相互切磋、親自嘗試實踐的氛圍中。從表3可以看出,師生都比較認可新型學習方式的運用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動手能力會有很大幫助。
(1)新型學習方式遵循了人的獲得性學習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新型學習方式滿足了人的群體交往需求,有利于增進學生的社會化過程,增進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習;
(3)新型學習方式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升了學生創新思維和操作動手能力。
(1)繼續強化大中專院校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使其以自信、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專業和日常教學;
(2)大中專院校體育教師仍需學習理解新課程主導思想和基本理念,認真領會《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繼續夯實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緊跟時代發展要求,不斷促進自身的專業化成長;
(3)大中專院??梢宰孕虚_發或改造部分休閑、娛樂等新型健身項目,并將其引入趣味體育課堂教學中。
[1]鄒師.趣味體育的概念及編排原則與方法[J].山東體育科技,1994,36(15):42-46.
[2]陳玉琨,代蕊華.課程與課堂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1-103.
[3]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