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崇玉的文化萌芽自遙遠的新石器時代,在歷史長河中,歷經各種文化的沖擊與蛻變,轉化為尊玉、愛玉的文化。
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傳統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思想中,有著無法取代的特殊地位。孔子在《禮記》中賦予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種美德。寓德于玉,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獨特玉意識已成為中國玉文化的精神內涵。
早在東漢,班固所作《西都賦》中就已有“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懸黎垂棘,夜光在焉”的辭句。這種 “玉石之王”,不僅暗合君子的道德追求,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性。翡翠歷經十幾個世紀,明清時期開始盛行,譜寫了玉文化傳統中華麗的篇章。
時至今日,中國人的“玉之情結”體現著人與人和諧的“和諧玉精神”,天下大同共生、天人合一的人類生態智慧。現今的中國翡翠藝術,就是中國玉文化傳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集中產物。
當代翡翠藝術家、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王俊懿,以中國傳統玉雕尊重天意、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為創作源本,運用千年傳承的“金玉結合”形式,將“解讀天意”的翡翠創作與融入主觀思想的各種金屬創作相結合,將當代人文思想與個人理想注入,感悟并幻化出一個獨立的藝術時空;開創出代表中國玉文化傳承者的翡翠藝術,通過國際藝術語言,使得中國當代翡翠藝術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千年玉文化的時代魅力與勃勃生機。例如,2012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作品《冰蝴蝶》,以價值上億的頂級冰種翡翠來呼吁大家對生態環保的關注。將頂級翡翠用寫實手法雕琢成正在融化的冰川,并用裝置手法,將冰塊用鋼絲懸掛在鈦金屬打造的蛋形球體內,呈現立體的蝴蝶造型。這隱喻著兩重自然循環的微妙關系。由外而內的解讀是,在不尊重自然的情況下,地球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正在遭受工業文明發展的破壞。冰川在融化,蝴蝶在消失,幸福正離人類遠去,我們必須珍愛、尊重、保護生態環境。由內而外的解讀:在尊重自然的情況下,冰川融化,冬去春來,萬物復蘇,生命將迎來新的希望。王俊懿歷時五年創作的《冰蝴蝶》是國人首次運用千年玉文化向世界表達全人類的心聲,讓全世界重新認知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與創意美學,以玉文化智慧演繹社會文明的秩序與和諧,用玉文化精神引領未來的創意與夢想。在此,我們精心遴選了王俊懿近年來最富代表性的翡翠藝術作品,以饗讀者。
責 編/趙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