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師》:大學招生目前有何困境?
詹姆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大學招生中所面臨的問題非常不同。對發達國家來說,主要的問題是,雖然一些國家超過一半的公民都接受了某種形式的高等教育,但是即便是在這些國家依然存在不公平現象,弱勢群體依然處于劣勢,這一問題一直沒有被很好地解決。以澳大利亞為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澳大利亞社會經濟地位處于中上層的學生進入大學的幾率是來自下層學生的兩倍,而上層家庭學生進入大學的機會是下層家庭學生的三倍。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快速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提高教學質量,讓更多的年輕人在基礎教育階段打好進入大學學習的基礎。
《中國教師》:如何看待大學招生的公平問題?
詹姆斯:公平是要讓所有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都有讀大學的機會。但問題是我們并沒有一個很好的方式去鑒別哪些學生是具有能力與資格的。因為學校系統沒有很好地發揮其功能,它把本來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排斥在外了。
說到公平還要談一下資源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優質資源的分配問題。對于那些處于優勢地位的學生來說,他們總是能夠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上最好的大學,我們不用擔心他們。但是對于那些普通學生甚至是處于弱勢的學生來說,資源分配就非常重要了。國家主要要對普通大學進行平等的優質資源分配。但是據我所知,在中國,國家總是愿意把最好的資源分配給最好的大學。
要解決教育不公問題,就要讓更多的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從政策保障來講,國家可以獎勵那些提高了弱勢群體學生比例的大學,并且提供額外財政支持他們進一步擴大招收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
《中國教師》:大學教育的國際化應如何開展?
詹姆斯:首先我們必須要問,為什么要國際化?國際化為什么是重要的?這兩點很重要。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后再談國際化的問題。不同的國家對國際化的理解與態度都各不相同。一些發達國家現在并不談國際化,他們更多的是強調本土,加強本土教育。相比較而言,一些發展中國家如中國是比較歡迎國際化的。對他們來說,開展國際化的方式很多,可以聘請海外專家,吸引國際留學生,送中國學生海外留學等等。
因為各國開展國際化的目的不同,有的是為了提高本國的國際知名度,有的則是為了從國家留學生中獲得財政收入。根據不同的目的,各國也可以開展不同的項目,如果是想增加收入,那么就可以增加國際留學生的人數,收取學費。
《中國教師》:大學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的關鍵舉措有何?
詹姆斯:首先要改革大學招生政策,明確哪些人該進入大學學習。招生政策應使所有有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各所高校要為那些學術準備不足的學生創造條件對他們進行輔導和幫助。大學還要研究促進學生取得良好學業成就的措施,讓更多的學生接受優質的教育。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責任編輯: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