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北京市提出基礎教育要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基礎上減負提質。在大的時代背景要求下,如何真正順應學生在認知、行為、情緒等方面的發展規律,實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成為學校發展面臨的新任務。
房山區良鄉第三小學的辦學特色是服務教育,把“以尊重為核心,以互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校的課程理念,服務于學生的成長,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我校是一所北京市遠郊區縣的小學,學生大部分是周圍社區居民的子女。學生父母的職業比較分散,教育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從教師和家長的反饋看,有些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容易轉移,有些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太短,還有些學生的注意力會隨著不同的課程而發生變化 。
鑒于此種情況,我校決定以注意力培養為突破口,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并在教學實踐中制定了相應的措施。
一、順應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喜歡新鮮刺激的特點,打造快樂高效的課堂
1.充分利用課前兩分鐘時間,促進學生的注意力快速轉移到課堂
學生在課間活動中都比較興奮,不易快速地回到課堂節奏,而課堂最初的氣氛將決定整節課的效率。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前兩分鐘,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進入上課的狀態。所以我校在每節課前都有兩分鐘的預備鈴,用學生的口氣提醒:“上課了,請同學們做好課前準備。”由于低年級學生喜歡有趣、新奇的事物,課前兩分鐘鈴聲后,學生在課代表的帶領下讀兒歌、說謎語或念繞口令,或者聽舒緩的音樂等。此外,每位任課教師都可以根據課程的特點,創造出形式多樣的課前準備活動。
2.使用幽默語言、課中操,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集中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較弱,注意力起伏較大,注意力集中時間是20分鐘左右。同時,由于低年級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更容易受到事物趣味性的影響,事物越有趣,越能長時間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們在實踐中觀察到,在課堂中段(上課后大約20分鐘)時,很多孩子的注意力開始分散。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兔”字時,為了讓孩子能和“免”字進行區分,教師可以問學生“‘兔’字有幾筆?”“最后一筆的‘點’能不能丟掉?”“為什么?”這時,學生就會猜測說:“這是小兔子愛吃的胡蘿卜。”“這是小兔子又小又短的尾巴。”……這時教師出示“兔”字的演變過程,孩子在想象和猜測中就記住了“兔”字的寫法。
還有的教師通過師生競猜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我很快就能說出它是不是3的倍數,你們能嗎?我們來比一比!”這樣就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一些教師也會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創編課中操,通過游戲、韻律操等方法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放松、休息,穩定學生的注意力。
3.尊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通過多感官教學提升學習效率
有些學生對視覺信息更為敏感,有些學生更能注意到聽覺信息,還有些學生對一些需要操作的任務更容易保持注意力。基于此,很多教師探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教師會在Family(L3)的教學中,通過色彩鮮艷的實物、圖片、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操練”環節,開展“聽音指一指”、“聽音畫一畫”、“聽音做一做”的活動,把新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在“實踐”環節,開展小組表演、小組競賽、猜謎、游戲等活動。整堂課的教學都會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一些教師也會在教學中通過情境扮演,讓學生實現多感官參與,讓孩子進入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并把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學習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這樣學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做每一件事情。
在一年級數學課的教學中,在教授根據圖意來求整體或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說題意的方式來更好地理解題意,更形象地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和促進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的發展
在順應學生注意力特點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上,我校以培養學生注意力為主題開展了多項活動,積極促進了學生注意力的發展。
一年級的教師們圍繞注意力培養召開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其中一位教師組織學生召開了“集中我的注意力”的主題班會,設計了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如比比看、小小情報員、看誰算得快、托乒乓球等,學生以高漲的情緒投入到了活動中。通過這一系列的主題班會活動,學生懂得了“做事要專一”的道理,還總結出了一些口號:我們做事、學習時要牢記“明確目標,集中注意好”,“排除干擾,集中注意,我能行”。
三、關注學生注意力發展的個體差異,促進個體發展
學生的注意力發展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有些學生注意集中的時間比平均水平低,不容易轉移到課堂,班主任想了很多辦法,但是效果并不好。通過心理教師的參與,針對這些學生的注意力特點,我校總結出了一套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第一步是引導學生迅速將注意力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上,讓學生在聽到上課鈴響后,心里默念“我能做到回到教室,檢查書、課本是否擺到位”和“能管住手和腳”各三遍。如果學生連續三天上課前做到了,班主任和心理老師就會給予獎勵。
第二步是引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通過一些簡單的動作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學生可以做一個動作,如左手握右手,心里想“眼睛看著黑板或老師,耳朵聽清老師或同學說什么,我要回答問題”等,連續三天做到后,班主任和心理老師也會給予獎勵。
學生參加6周的訓練以后,其集中注意的時間逐漸延長。經過兩個學期的訓練,已有5名同學基本上能做到課上不用提醒,并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有2名學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四、通過有效評價和獎勵促進注意力發展
針對班里學生存在注意力經常分散的現象,有的教師制定了一個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孩子小時候基本上由誰照料,孩子跟誰更親近,孩子在家是否邊寫作業邊看電視,孩子是否喜歡玩電腦和手機游戲,孩子學習時家長在做什么等一系列問題。調查中發現:低年級孩子自控力差,班里大部分學生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長大的,老人對孩子的家庭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容易忽視對孩子有意注意的訓練。
為訓練學生的有意注意,一位教師制作了一張貼滿小蘋果的圖片,上面貼了44個小蘋果,一個小蘋果代表一位同學。她把學生每4、5個人分成一個小組,由組長記錄組員每天上課的情況,如積極發言、上課遵守紀律、專心看書等,各方面表現好的同學,都可以將小蘋果涂紅。短短幾個月,學生上課的聽講狀況大大改善。各科教師都反映學生聽講專心多了,小動作幾乎沒有了。
五、指導家長掌握促進孩子注意力發展的兩個好策略
注意力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家長在家庭中指導和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同樣重要。
1.指導家長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低年級的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容易被新奇、有趣、顯眼的事物所吸引,即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我校總結出了家長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的四個要點:
(1)書桌物品擺放:書桌上只放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
(2)外界聲音:學生學習時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的干擾。
(3)父母行為:盡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
(4)室內光線:柔和適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2.指導家長學習一些注意力訓練的小游戲
我校制訂了家庭培養計劃,指導家長學習“玩撲克”、“開火車”等一些小游戲,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訓練。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們的注意力有了明顯的提升,能夠專心地做一件事了。
六、注意力培養的初步成效
1.數據證明
我校通過問卷調查,對學生的注意力情況進行了測評。測評發現,通過有意識的注意力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學習習慣也有了一定的改善,課堂上學習興趣提高,變得更加主動地思考問題,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
2.訪談結果
教師們普遍反映:學生們的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觀,課前能夠做好準備,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切實地提高了課堂效果。
家長們也反映:學校對家長如何在家里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做了很多具體的指導,使家長認識到低年級孩子注意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通過家長會、發放手冊等多種方式教會我們一些具體的方法。經過近一年的時間,家長們發現孩子不僅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了提高,并且在學習興趣、交往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雖然我校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情況有所改觀,但仍存在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需要進一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方法,同時也要探索如何順應學生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的發展規律,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制定教育教學措施,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良鄉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